下面就自己感兴趣的RedHat 7.0 beta的new features整理了下,并简单的发表了下自己的看法。
1. GRUB 2
redhat 7.0 beta版将之前使用的Boot Loader从GRUB升级到了GRUB2,主要是基于GRUB2以下四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1)GRUB2支持更多的硬件体系结构,比如PowerPC
(2)GRUB2支持更多的固件类型,比如BIOS,EFI和OpenFirmware
(3)GRUB2除了支持MBR(Master Boot Record)磁盘分区表,还支持GPT(GUID Partition Tables)
(4)GRUB2除了支持linux文件系统外,还支持一些非linux文件系统,比如苹果的HFS+和微软的NFS文件系统
2. Storage
(1)LIO Kernel Target Subsystem
这里重点强调了RedHat 7.0的iscsi target使用LIO(linux-IO Target)代替了tgtd,与tgtd相比,LIO有以下优点(个人理解):
-
tgtd是个user space的daemon,而LIO是个kernel driver,LIO的性能更优;
-
LIO采用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对当前的iscisi protocol进行配置和管理,即统一的接口,更强大的配置和管理方式。
(2)Fast Block Devices Caching Slower Block Devices
linux内核支持的以一种block-level caching solution,即使用高速的存储设备作为低速存储设备的cache。 目前,比较流行的block-level caching solution有dm-cache, bcache,flashcache和enhanceio等。
其中dm-cache被merge到linux-3.9内核中,bcache被merge到linux-3.10内核中,后两者是facebook提出的,现在应用也比较广。下面简单介绍下block-level caching(以dm-cache为例)的原理,后续如果有时间会详细分析。
linux kernel通过增加virtual cache devices设备来作为cache设备的抽象,virtual cache device基于三个physical devices来实现:
-
origin device: slower physical device,比如Hard Disk Device,数据最后持久化存储的位置
-
cache device: fast physical device, 比如SSD,数据暂时存储的位置
-
metadata device:元数据设备,可以用SSD(即cache device和metadata deivce可以是一块SSD的两个分区),用来配置cache placement policy(cache的块替换策略),dirty block flags(记录cache中被修改过的块,即脏块)以及其他内部数据
简单来讲,当读数据的时候,会查找metadata device看请求块是否在cache device中命中,如果hit,则直接从cache device获取,如果miss,再从origin device获取,同时将数据读到cache device中。当写数据的时候,根据cache placement policy配置的策略的不同,
执行对应的写操作,当前支持的policy有:writeback和writethrough,默认为writeback,即先写到cache device中,并在metadata device中记录写过的块为dirty,此时写操作就完成了。每隔一段时间cache device中的dirty block会被flush到origin device中。
3. File System
通过图形界面安装的redhat 7.0采用XFS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具体XFS相关的内容可参见XFS的相关介绍。
4. Kernel
(1)增加硬件支持的APIC虚拟化
APIC相关的操作都是特权操作,当vcpu在接收到APIC interrupt时,就会从Guest Mode切换到Kernel Mode,这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性能,通过增加硬件支持的APIC虚拟化,避免了这种切换。
(2)Full DynTick support
这个feature的意思是:当某个cpu上只有一个可运行的进程时,禁用这个cpu的tick(滴答,就是时钟中断),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这里先简单介绍下相关背景知识,后续有时间详细分析。
估计大家都听说过HZ,常见的HZ有:100,250,300,1000, 一般桌面版默认设置为250(server版为1000),即每秒产生250个时钟中断(tick,滴答),主要是用来给scheduler来做调度的时间度量。
如果cpu的idle的情况下,每秒仍然会有1000个时钟中断,即cpu即使idle也是在做时钟中断处理的,于是后来出现了NO_HZ,即如果cpu处于idle,就禁用时钟中断,通过CONFIG_NO_HZ来配置(至于此时如何计时,在此不作讨论)。
再后来,如果当钱cpu只有一个任务可运行,那么如果禁用使用中断的话,当前任务仍要被打断250次或1000次,所以也没有必要,就出现了CONFIG_NO_HZ_FULL(就是这里的Full DynTick Support)。
最后,必须承认采用了tickless必然也会带来一些缺点,在此也不做详细分析。
5. Virtualization
(1)块设备IO性能优化
增加virtio-blk-data-plane的支持,用来提供块设备IO的性能,具体原理和性能比较参见文章《
KVM IO性能测试数据》
(2)PCI桥支持
之前qemu最多可仿真32个pci slot,增加pci bridge之后,每个slot可以接pci bridge,而每个pci bridge又可以接32个pci card
(3)QEMU Sandboxing
通过kernel system call filtering机制,使得vm的安全隔离性更好
(4)Qemu Virtual CPU Hot Add support
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从真正做到了cpu hotplug,即从qemu层面hot add physical的cpu设备,os层面能够自动识别到新增加的cpu(个人理解是这个功能,需要验证,因为有可能仅仅是更新了qemu的版本,而在qemu层面支持cpu hotplug,os并不能自动识别)
(5)Multiple Queue NICs
每个vcpu有自己独立的网络收发队列和独立的中断标志位,众所周知,linux kernel中的网络驱动实现为每块网卡分别一个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那么当host os上有个多个vm时,多个vm将共享收发队列和中断号,这大大降低了网络包处理的速度,而且现在很多
新的网卡从硬件上就支持多队列,旧的仿真驱动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功能。
(6)Multiple Queue virtio_scsi
类似网卡,每个块设备对应自己的收发队列和中断标志位
(7)I/O Throttling for QEMU Guests
官方解释是通过对guest block devices IO进行限速来防止system crash,这里的system是指host os吗,这个feature没太想清楚应用场景
(8)Windows 8 and Windows Server 2012 Guest Support
貌似是redhat 官方第一次宣布对windows 8和windows server 2012支持,之前都是kvm社区发布的support list。
(9)Integration of Ballooning and Transparent Huge Pages
增加了对Huge page的balloning和transparent的支持,之前是对4k page,这个功能应该也是redhat官方第一次宣布,之前kvm社区也早就宣布过。
(10)Bridge Zero Copy Transmit
字面意思是linux bridge的零拷贝传输网络包,这将会大大提高linux bridge的性能,但是具体之前拷贝发生在哪块后续有时间再去分析。
(11)Live Migration Support
redhat 6.5上vm迁移到redhat 7.0上的feature
(12)Para-Virtualized Ticketlocks
个人感觉这个是Para-Virtualized Ticket spinlocks,是对linux kernel的spinlock的半虚拟化支持,主要为了解决spinlock给vm带来的性能损失。(有待确认)
(13)KVM Clock Get Time Performance
通过vsyscall降低了guest os获取host os时钟的开销
(14)Live Migration Threads
将迁移的功能放在独立的线程中来做,与qemu主线程解耦,从而做到在执行迁移操作时不影响qemu主线程进行其他处理操作。
(15)VPC and VHDX File Formats
VPC和VHDX格式镜像的原生支持,不需要再进行格式转化了,主要用来兼容hyper-v。从这里也可以看出redhat可以和hyper-v合作也不会和vmware合作(个人意见)。
总结:由于个人研究方向的关系, 简单介绍了下redhat 7.0 virtualization和kernel相关的feature,其他还有些HA和网络相关的feature,后续有时间再做介绍。
上述内容,纯属一家之言,如有错误,敬请斧正!
微博: @Marshal-Liu
阅读(64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