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92683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08 03:52:29

各为16d结构,0、15、16、31号L-Bank的每个数据通道各自独占一个S-AMP。4i则与传统的SDRAM相似,i代表Independent(独立),只有4个L-Bank,各L-Bank的每个数据通道有单独的S-AMP。 高手进阶,终极内存技术指南——完整/进阶版(图五十九) 32s L-Bank结构 高手进阶,终极内存技术指南——完整/进阶版(图六十) 4i L-Bank结构
上文已经讲过,L-Bank数越多,造成L-Bank寻址冲突的机率就越小,但理论上L-Bank越多,所用的S-AMP也就越多, RDRAM内存核心加工与面积控制的难度就越大,因此32s与16d都采用了共享S-AMP的设计。但即使这样,RDRAM的生产成本仍被限制在较高的水平上,在早期这成为了RDRAM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而4i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方案,成本更低,但性能也较前两者降低了。另外,由于共享S-AMP的设计,除了个别独有S-AMP的L-Bank,其他的L-Bank每次预充电操作也都是成双成对的。为此,在逻辑控制上,RDRAM的操作要尽量避免相邻L-Bank前后进行,否则也会降低RDRAM的实际效率。 2、RDRAM的主要特点目前RDRAM主要有两个容量规格——128Mbit和256Mbit。L-Bank中存储单元的容量也并不等于RDRAM的接口位宽,而是它的8倍,因此可以说RDRAM是一种8bit预取设计,这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对于16bit芯片,其存储单元的容量为128bit,这些数据分别从通道A和B传输至L-Bank,也就是说L-Bank两端的S-AMP一次各负责72bit数据的传输。由于预取为8bit,所以RDRAM的突发长度也固定为8,因为假如再高,对于PC应用将不太适合。不过需要非凡注重的是,一个字节的数据不是由数据通道中的8条数据线进行并排传输,而是一个字节由一条数据线进行8次传输(即串行传输,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RDRAM是串行内存的原因),这一点也与SDRAM不同,它意味着北桥在进行数据读/写时,必须要等8个周期之后才能完成,中途不能停止。也就是说,读取时目前的北桥(如850)一次接收128bit(16字节)的数据,然后再转换为两个64bit数据分两次向CPU传送。 高手进阶,终极内存技术指南——完整/进阶版(图六十) RDRAM虽然每个数据通道是串行传输,但总体上讲,仍然存在数据块(一次传输的128bit)同步的问题,因此严格的讲,RDRAM从系统架构上讲并不是串行内存由于RDRAM的存储单元容量很大,所以RDRAM的行列地址线也大为减少,以256Mbit的4i结构的RDRAM为例,行地址为12bit(4096),列地址为7bit(128)。假如是32s结构的,由于L-Bank地址的增多,行列地址要更少(分别是9和7bit)。而且RDRAM的行列地址线是独立的,但是RDRAM的行与列地址线各自只有3条和5条,显然不够用,Rambus又是怎么搞定的呢?这就涉及到RDRAM具体的操作设计了。
阅读(45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