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4713
  • 博文数量: 78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7-06-03 15: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8)

文章存档

2011年(8)

2010年(8)

2008年(14)

2007年(8)

2006年(40)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12-16 00:19:56

    新款的R 1200 ST代替了R 1150 RS的地位,成為眾多BMW水平對向機器中,最優秀的年代品種。一路以
來R1150 RS都在很多歐洲電單車雜誌投票當中獲選為冠軍型號,例如在2003年就被英國《RiDE magazine》
選為全球最佳高性能電單車,與及特別地擁有班忠實擁躉支持,到底被BMW力捧的新款R 1200 ST高性能巡航
車,又能否得到市場受落?而事實上,R 1200 ST是一台多才多藝及具有優秀操控能力的座駕,同時加入了
更大的能量、更佳的駕馭、更輕的重量、更破風的外殼,以及引入全天候保護設計。
    事實上新的R 1200 ST是一台具備BMW新設計和引擎製作哲學的典型前衛者,輕量化、更多的動力及更終
極的要求,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已大大地得到很多騎士回應,BMW所帶出的造車哲學是︰"只關心用家對產品的
要求而非製作的成本",所以在BMW的車子之上,我們不會發現任何設備因為成本限制而在質量上有任何妥
協,可能有人會覺得BMW的電單車售價很貴,但只要你認真地去試騎他們的產品,你會覺得是值得的。

扭力及加速驚人
    雖然新R 1200 ST使用了一直被譽為所向無敵的R 1200 GS機器,但是作為一部高性能巡航車,不會考慮
GS的越野性能,反而集中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現。在設計之初,BMW曾考慮加長其前叉長度及行程,令她既適
合公路使用亦可走越野路段,成為一部兩棲型巡航車。但最終打消這個念頭,因為長叉欠缺攻彎的敏捷反應
和高速行車時的亦相對不穩定,所以在R 1200 ST規格上你只能發現她的馬力比前輩提升了15匹,而且在
6,000rpm最大扭力方面作出驚人增長達至115Nm,而找不到她能登山涉水的設備。因為R 1200 ST的字尾ST型
號解碼為「Sport Touring」。
    雖然廠方公佈她的極數字只有200 km / h,但加速卻是前所未有的驚人,從靜止加速至100 km / h只須
要3.5秒!可想而知她的扭力提升結果是如何令人吸引。
    廠方採用先進的氣體動力學,為R 1200 ST製作一套嶄新且更破風的包圍外殼,同時亦關注到作為一部
高性能巡航車(或稱:旅行車)的全天候性,所以縱使在極端天氣下仍能保持穩定操作。同時採用人體工學
原理來為駕駛人設計最舒適的駕駛條件,儀錶讀數鍵盤、軑桿距離、足部平台、座鞍、掣動把手和離合器把
手的角度設計,都經過非常嚴僅的調較設定,令駕駛者在長途巡航時不易有疲倦感覺。
多變多功能儀錶
    儀錶設計引入汽車式旅程導航指引,可計算行車距離、所須時間和耗油狀況等數據提供,如在歐洲方面更
可聯繫CAN-bus系統來了解最新路面資訊。同時儀錶板均可隨個人喜好而選擇不同顏色或金屬網面設計,如:
藍影和金屬色配搭、紅色和金屬色配搭、金屬色配炭纖等。
    BMW之所以推出新款R 1200 ST,是因為目前不少歐亞國家的公路都發展出寬大而平直的環迴幹線設計,自
駕人士利用高速公路穿愈來愈趨流行,穿州過省也用不著登山涉水。
    同時為配合使用者需要,特別將車重設定得更輕,乾重只有205kg,就算油箱和機油箱注滿燃油也亦只不
過是229kg。提升駕駛人在長途旅程時的輕快感和舒適感。


先進設備數之不盡
    機械結構方面,R 1200 ST採用最新的BMS-K引擎管理系統,重點是採用雙點火式裝置和抗震動控制。另外
亦加入一對三路促進變換器及空燃比的含氧值感應器。另外,她的六段變速箱為螺旋狀齒輪式。尾Paralever
懸掛設有可調較的TDD吸震壓力。而一套新的前後掣動加入先進的BMW Motorrad Integral ABS令駕駛人有安全
的保障。


    油缸以特殊物料製作,輕量化同時剛性亦很強,油箱容量為21公升,後備油存量為4.6升,為長距離使用
者提供安心的燃料儲備以應付旅程需要。因應不同高度人士而設計的不單是可調較高度的座鞍,同時軑桿及把
手也同樣可以因應不同身才人士而作出最舒適的調較。
    為配合行車需要,在額外的力量輸出設定方面,與GS比較,從引擎轉區500rpm增加至7,500rpm時,兩者是
採用一個不同的進氣系統、新的排氣管、同時亦改變了凸輪軸的數據,閥門行程更長,令到壓縮比增大至12:
1。根據廠方提供有關R 1200 ST的先進設備和精密設計,資料分析之多相信要編一冊《R 1200 ST特刊》才可
完全盡錄,所有重點已為大家指出,如想再了解到底她還有哪些大大小小優點?最好就是將這台先進而且實力
非凡的R 1200 ST據為己有。雖然她的身價不菲,但亦非天文數字,如果世上有《一生人必買十大電單車》的
話,R 1200 ST絕對是榜上有名。

李有昌試駕感受
    李有昌第一次試駕的BMW電單車是早陣子的F 650,但R 1200 ST對他來說也是非常新鮮的事物,主要是R 1200 ST所採用的是一台德式的水冷平對向2汽缸OHC 8氣閥式Boxer引擎,零俯衝前Telelever單筒油壓彈簧避震和軸傳動的Evo-Paralever後懸掛系統,都是他以往習慣日式的套筒前叉和鏈傳動方式不同。
     新車給我第一眼的感覺是龐大,尤其是車頭的造型比較新穎,我較為喜歡尾部和尾彈組合的設計。另外液壓離合器和前掣動的牛角的闊度是不一樣,而BMW的掣盒 和方向指示控制是獨特的。雖然覺得此車龐大,但奇怪是坐上車後卻又發覺座高並不高,和時不流行的600跑車相近,BMW那台Boxer引擎的姿態是獨一無 二的,和我習慣了日式的直四或者是V2好唔同,一時之間都很難說清楚對這代歷史悠久的Boxer引擎的感覺。
     側架設有死火安全裝置,起了側架著車後俾油,一股隱隱橫向作動的推動力使我印象深刻,真有點詫異。另外德式的錶板設計和掣盒的佈局和手感大大與日式不同, 因為在試車中有一次在掉頭上斜死火,因為右手指忙於剎車而起動按鈕掣又有點邊長莫及之嘆,好不容易才再啟動了起動掣,不過這只是時間上的適應問題而已。
     今次測試給我最深刻的是此車不是想像中的笨重,彎向靈活、穩定性高,3,000rpm以上的動力輸出非常出色,在某段直路我嘗試以較高轉速轉波,4波大概已超越160kmh,性能表現非常滿意。
     另外,此車的掣動系統非常強勁,單一手指輕剎已足夠,反而是那具零俯衝前Telelever單筒油壓彈簧避震對我來說是新的體驗。無論我多高速狂收,頭叉 仍然是絲毫沒有俯衝的意圖,這對我們習慣了傳統的套筒前叉的騎士,好像沒有了依歸,因為我們以往可以憑狂收俯衝所帶來的訊息來判斷用了多重掣動,但如今是 不知道,我覺得又是要用時間去重新領悟。話說回來,在街道是使用,新的前懸掛真是非常舒適,遇上不平路面你會感受到避震機的停動。

總結
    BMW R 1200 ST(巡航跑車)只在去年12月才推出的最新型號,不足半年新車已提早出售,証明BMW的產品需求甚殷,據香港寶馬電單車部負責人姚先生透露,下個月在去年慕尼黑車展展示過的05 BMW K 1200R E亦將會登陸,速度之快筆者也覺得有點詫異。姚先生更希望在不久將來安排我們傳媒往珠海賽車場測試多款新車,這是最
好不過了。


規格表
全長:2,165mm   全闊:890mm   輪距:111.6mm 
軸距:1,502mm   座高:最高830/最低806mm(可調較設計)  濕重:229kg
乾重:205kg   限重:460kg   油箱:21L  
引擎:風冷水平對向雙汽缸DOHC八氣閥  缸徑x行程:101 mm x 73 mm
容積:1,170c.c.  壓縮比:12:1  最大馬力:110bhp/7,500rpm 
最大扭力:115Nm/6,000rpm   離合:直徑180mm乾式單片
變速:Dog-shift六段   齒比:首次傳動比—1.882 
傳動比:2.62  檔比:1檔:2.277  2檔:1.583  3檔:1.259
4檔:1.033  5檔:0.903  6檔:0.805
傳動:驅動軸  加速:0 ~ 100 km/h(3.5sec)  極速:200 km/h
進角:36度  拖曳:31 mm   供油:BMS-K   軑角:63度(左/右)
車架:不鏽鋼管中空式
懸掛:(前)BMW Telelever專利前叉,行程110mm 
      (後)BMW Paralever專利搖臂,行程140mm
掣動:(前)直徑320mm雙碟(BMW Motorrad Integral ABS)
      (後)直徑265mm單碟(BMW Motorrad Integral ABS)
輪圈:(前)3.5 x 17輕合金鑄造  (後)5.50 x 17輕合金鑄造
輪胎:(前)120 / 70 ZR 17  (後)180 / 55 ZR 17



  其他鏈結


  •   昔日測試
    台鈴

     
     
     
    阅读(193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BMW HP2

    下一篇:BMW F650GS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