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88876
  • 博文数量: 384
  • 博客积分: 10193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7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6-09 18: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84)

文章存档

2011年(10)

2010年(29)

2009年(39)

2008年(36)

2007年(43)

2006年(198)

2005年(29)

分类:

2006-06-04 13:30:19

震撼心灵的隐忍之爱

林瑟


  《少朴之美》原名《隐忍之美》,后直接改成《少朴之美》,实在是因为少朴的好处不仅隐忍一项。但我一直认为少朴身上最动人的一处就是他的隐忍性格,所以我想谈一下编剧如何重点设计他的隐忍性格。
  所谓人性,马克思有句好话:人的本质就是人际关系的总和。什么是人的本质?直接地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怯懦的还是勇敢的?这一切不能看谈吐而定,要看人物怎么对待个人得失,也就是说,得失关头他怎么对待别人。世上多有伪君子,然而少朴是真君子,他没有什么私念,在生命中最后几个月,他想的是怎样不带累亲人,所以说他是个好人。他的善良是感动我们的地方。
  我这么说,读者肯定嚼之无味。少朴的善良显然不是最动人的地方。善良人的样板有很多,少朴肯定和他们都不一样。实际上少朴爱心过重,却由于种种复杂的心态,导致与静云之间有隔阂,这种隔阂,使他一次次想赶走静云,这才是最感人之处。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隔阂的,即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也有隔阂。忽视这种隔阂的作家,都写不好人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往往是戏剧冲突的根源。人与人隔阂的产生可能有几种原因。一是观念不同,导致人生选择不同,比如《蓝宇》,分分合合的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人生活方式不一致。还有一种是利益牵扯,多少夫妻仅为了一套房子就吵得天翻地覆。还有一种,是出自不信任、不了解的猜疑,比如宝黛之间。但本剧的隔阂,和以往文艺作品都不同,那种隔阂,主要来自爱。
  故事一开头,就是周母知道少朴快死了,她决定让少朴娶妻生子,但是她出于母爱,把少朴时日无多的消息隐瞒了。第二集少朴很快知道自己只有八个月的生命,但他怕母亲伤心,试图向母亲隐瞒。然后两个人开始互相打哑谜。直到第十九集,两个人抱头痛哭一场,那样撕心裂肺,可还是没有互相揭穿。
  少朴缓缓站起,背对母亲走出几步,说:“我不想害她怀孕之后,留下她们孤儿寡母。”
  周母直视少朴后背,惊呆了,“你在说什么呀!”
  少朴缓缓转身,静静直视母亲,欲言又止。
  看到这,我心中惊叹:国产影片竟然精进如此,令多少小说家汗颜!接下来,两个人尽可能用不去伤害对方的言语表述自己的立场。这段对话太棒了。要不是有这一曾隔阂在,不可能那么感人。
  如果说少朴只是深爱母亲,那你就错了。爱到极致就是恨。第四集少朴怒打静云,他淋着雨站起来,指静云:“你不该……”回头看母亲,这一眼,充满了恨意。他是被母亲逼着打静云的。他恨周母逼他活下来受苦,又因此连累静云,他打静云,更多的是惩罚自己,也是惩罚母亲。鲁迅说过“母爱真是很可怕的事”。周母强逼少朴活下来,强逼他结婚,母亲过重的爱让少朴不堪重负。第二十一集当少朴得知周母早知自己将死,仍把静云骗娶进门,终于忍无可忍,向母亲开炮,“您太自私了。我还是不能原谅你。”“这些年我生不如死啊。”周母昏了过去。这些流泪场面固然煽情,但完全符合现实中母子亲情的常见的类型,因此一点也不显得夸张。
  本片布景、服装、化妆都有很夸张的地方,但三个主人公的人际关系细腻贴切得栩栩如生。关键还是作者细腻地照顾到了亲人间存在的隔阂。比如少朴对少白的感情就很复杂。少朴虽然深爱少白,但当他得知少白终于如自己所愿爱上静云之后,忽然理智失控,要少白把自己推下悬崖,其实深层的动机是,他很想知道少白内心中有没有盼他死,他想知道少白究竟爱不爱自己。作为被少白害了一生的大哥,他内心中未必没有猜忌少白的心思。这些描写都是非常深刻写实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少朴和静云的关系。全剧自始至终,少朴和静云一直有隔阂,非但从未说过一句我爱你,连爱情片中常见的互诉衷肠的场面都没有。从一至二十四集,发展主动机就是少朴因过重的爱心、自卑和愧疚感而一遍遍赶走静云。那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静云和少朴之间由于太爱对方以及不够了解对方而产生的隔阂,因隔阂而产生冲突。很多人感觉,二十五集以后,就不好看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发展动机不再是因爱而产生的隔阂,而是因一个编不圆的案子两人面临危险,而且两位主人公的智商都被强行降低了。于是剧情不再感人,反而拖沓之极。直到案子结束,最后两集又好看了些,因为静云和少朴之间因爱而形成的隔阂又出现了。
  最后两集,少朴面对日益临近的死亡,越来越留恋人生。他把这一层留恋藏起来,也把自己的不安和伤痛藏起来,因为他担心亲人伤心。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死后静云跳崖了,醒后他流着泪,强忍悲伤,向静云描绘他在梦里看到静云在自己死后好好地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景象,他希望静云在自己死后好好活下去。然后他独自回去,向鸟笼倾吐心事,“此刻你一定很了解我内心的痛苦。我最担心的,是我妈,我最放不下的,是静云。”他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倾诉,静云过来,召唤他去向妈请安。少朴有些不愿,但还是答应了,他恋恋不舍地向鸟笼回望了一眼。这回望的一眼惊心动魄。他的心事全在这鸟笼里,但是无人知晓。
  本片中,少朴有太多的心事没有吐露,都暗暗死在鸟笼里,这就是少朴的隐忍之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本片中,隐忍的爱其感染力远大于常见的奔放的爱?
  第四集棒打静云、第七集逼静云离婚、第二十二集虐待静云,那都是伤害性很强的场面,却使人更加喜欢少朴。因为我们知道其实他是最爱静云的人,他在强行克制自己的爱,他表现出的痛苦比静云强烈得多。也许这是最触动人的地方——很多人最盼望的不是被爱,而是去爱一个值得爱的人。很多人孤独多年,等待多年,就是在等一个值得自己爱的人出现。当遇上值得爱的人,却不能去爱,想爱而不敢爱,甚至因此伤害自己和心上人时,那是最痛苦的。电影《木兰花》中有一句台词:“我只是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爱要付出,可是我不知道该把爱付给谁。”就是这个意思。也许处于恋爱中的人,更喜欢静云少朴朝夕相处时的温情镜头。而等待爱的人,却最悸动于少朴的隐忍——那就是孤独者内心的痛苦。
  综上所述,编剧适当地编排了少朴与亲人的爱,以及因爱而产生的隔阂,并使这种隔阂成为冲突的根源,最终让爱情故事在冲突中体现出悲剧性的美感。我很难说这是不是创举,至少在中国文艺作品中,是几乎没有的。
 
 
原文出自
阅读(1648) | 评论(2)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