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存周期可以分成以下6个阶段:
a)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阶段;
b)需求分析阶段;
c)设计阶段;
d)实现阶段;
e)测试阶段;
f)运行与维护阶段。
a)在可行性分析(研究)与计划阶段内
要确定该软件的开发目标和总的要求,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收益分析、制订开发计划,并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开发计划等文档(输出)。
b)在需求分析阶段
由系统分析人员对被设计的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对该软件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确定对文档编制的要求,作为本阶段工作的结果,输出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也称为:软件需求说明、软件规格说明)、数据要求说明和初步的用户手册应该编写出来。
c)在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应该在反复理解软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多个设计,分析每个设计能履行的功能并进行相互比较,最后确定一个设计,包括该软件的结构、模块(或CSCI)的划分、功能的分配,以及处理流程。系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设计阶段应分解成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两个步骤。在一般情况下,完成的文档包括:结构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和测试计划初稿。
d)在实现阶段
要完成源程序的编码、编译(或汇编)和排错调试得到无语法错的程序清单,要开始编写进度日报、周报和月报(是否要有日报或周报,取决于项目的重要性和规模),并且要完成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等面向用户的文档的编写工作,还要完成测试计划的编制。
e)在测试阶段
该程序将被全面地测试,已编制的文档将被检查审阅。一般要完成测试分析报告。作为开发工作的结束,所生产的程序、文档以及开发工作本身将逐项被评价,最后写出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即前五个阶段中),开发团队按月编写开发进度月报。
f)运行和维护阶段
软件将在运行使用中不断地被维护,根据新提出的需求进行必要而且可能的扩充和删改、更新和升级。
软件维护分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分别对应于前面的三个问题。改正性维护就是修改原有的缺陷、适应性维护就是使软件适应新的软硬件环境,预防性维护就是把今天的技术用在昨天的软件上,以期软件在明天还能使用。
阅读(520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