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价值的IT服务
全部博文(709)
分类:
2007-02-28 09:55:30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
■张晓春
今年3月,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新加坡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第6名,中国位列倒数第四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新加坡医疗保障体系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想我有充分的资格来陈述一番,因为我曾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做过两年的护理培训生,零距离地接触了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中央医院的病房根据条件分为A、B1、B2、C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收费当然也有差别。A级病房每天基本收费是260新币左右,B1是150新币,B2是100新币,C等病房是25新币。其中包括医生的诊疗费、床位费和各种护理费。每天产生的药费、治疗费和手术费另计。但病人自己承担的并不多,因为新加坡早已实施了医疗保障制度。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分为强制医疗储蓄、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三部分,各部分均由政府机构管理实施。第一部分是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是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组成部分。该制度覆盖所有在职人口,雇主、雇员双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6%~8%)供款,建立保健储蓄基金,用于支付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第二部分是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也被称为大病保险计划,是一项低保费医药保险计划,目的是帮助公积金存户支付顽疾或重病所带来的住院费和医药费。每人每年缴纳的保费介于12新元至249新元不等,看病时可用保健储蓄支付,最高受保年龄是75岁。此外还有一种增值健保双全计划,该计划是为那些希望得到比健保双全计划更多保障的存户而设立的,可用来承担部分住院费。每人每年的保费介于36新元至1200新元之间,住院时可用保健储蓄支付。第三部分是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由政府出资设立基金,对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穷人给予医疗补助,使这一部分人群也能看得起病。新加坡的医疗收费由国家定价,除过A级以外,B1、B2、C三个等级都享受政府津贴,津贴率分别为20%、65%和80%。住院费超过500新元(C级)至1000新元(B2级)时,即可启动保健储蓄。从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医疗津贴政策来看,政府的行为无疑是“劫富济贫”的。 如果一个新加坡人或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国人因病住院,在住院处凭身份证和医疗储蓄卡就可办妥住院手续,顺利入住病房,一般不需家属陪护,全部的医疗和护理都交由医院来完成,家属只是偶尔来看望或签署相关的医疗文书。医疗储蓄卡的好处,举一个例子便可说明:骨科病房里最常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央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是10天。总费用(其中包括手术耗材,如人工关节)因级别不同而各异,最大众化的B2病人的费用在3500~5700新币之间,如果用医疗储蓄卡来结算,按照政府补贴65%的比率计算下来,做一个髋关节置换手术,个人所支付的部分只有1300~2000新币,相当于当地护士一个月的收入而已。A级病房此类疾病的总费用介于1.4~1.7万新币之间,不享受政府补贴。B1级病房此类疾病的总费用为1.1~1.5万新币,个人支付部分一般为8000~12000新币。同样的一个手术,在我国市级医院的平均花费为3万元人民币,即使用医保卡来支付,自负部分也需要1~2万元,相当于我们护士一年的收入。至于医院住院等级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病房的设施上,医疗和护理等软指标几乎没有差别,尤其是在手术器材、手术医生和治疗方案的实施上,都是按照病情平等对待的,绝无厚此薄彼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