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9625
  • 博文数量: 98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9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20-05-07 13:5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8)

文章存档

2021年(20)

2020年(78)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21-04-30 15:11:43

“碎片化”学习真的适合你么?无论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慕课”,还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微课”“知识付费产品”,既有众多拥趸者,也引发了颇多的质疑或争议。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微信、微博、朋友圈等所谓“碎片化学习”上浪费了太多精力,身心俱疲,似乎知道了很多东西,但仔细回想起来,却效果不大。而且整天被“刷屏”,每天忙于“追风”,被不同的热点牵着鼻子走,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倦怠。但是,碎片化学习真的一无是处,甚至是“一场骗局”吗?

作者:邱昭良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

(ID:jjchangshi)


什么是“碎片化学习”


就像人们对于“学习”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一样,对于什么是“碎片化学习”,也没有严谨、共识的定义。


根据我的观察,一般人会认为,“碎片化学习”是利用零散的“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碎片化学习”是将大的知识体系拆分为小的、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碎片化知识”(如“微课”),从而使人们学习起来更容易的一种学习模式或教学设计。
相对于前者,后者常见于少量专业人群以及部分在线学习实践者。


但是,从个人实践的角度看,碎片化学习既包括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也包括循序渐进地积累“小块儿”的内容,进行知识建构。二者都是个人在信息时代学习的必备技能。



“碎片化学习”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从本质上讲,任何学习都是“碎片化学习”,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者打一针,就掌握了某种技能,那仍然只是科幻故事。


每个人的学习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从这种意义上讲,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碎片化”内容更有利于学习。
相反,想“一口吃个胖子”或吞掉太大块儿的内容,反而不便于消化、吸收。因此,这是“碎片化学习”的优势之一,也是近年来“碎片化学习”兴起的重要驱动力。


当然,学习也是系统化的,吸收到的“碎片化”内容,要被整合形成一个体系。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碎片化学习也不全是好消息。


在我看来,碎片化学习的弊端或劣势可能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 如果你所学习的那些碎片化内容,未经过“系统的设计”,它们可能是片面的、零散的,你即便花了很多时间,把它们都学习完了,也可能效果不佳,完全没办法构建起一个体系。
就像现在许多知识付费产品一样,由于缺乏良好的“碎片化”设计,学习过程也未被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因而普遍达不到预期效果。


■ 即使信息经过了“碎片化设计”,借助社交媒体网络和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仍然面临诸如“专注力”的缩短、学习过程的“心理孤单感”以及对“深度思考”的干扰等挑战。


因此,碎片化学习既有优势,也有缺点,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并利用碎片化学习呢?



“碎片化学习”真的适合你吗?


要让“碎片化学习”这种方式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认真选择适合你的、事先经过“碎片化”设计的系统化产品;第二,学习者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第三,对学习过程加以有效指导或管理。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所谓的“碎片化学习”纯属浪费时间。


对此,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故事。


有一位农民甲,每天拿着一个洗脸盆,追逐着天上的云彩,期盼着能下点雨,让自己可以接点雨水,去浇灌地里的庄稼。


结果,天上的云彩飘过来,又飘过去,偶尔有一两场雨,自己接到的也只有那一两盆,而他的耕田因为没有打理,土壤板结、沙化,根本存不住雨水。一季下来,农民甲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地里根本长不出庄稼,颗粒无收。


另外一位农民乙知道,要想有丰硕的收获,首先需要精心打理自己的耕田,深耕细作,让土壤保持肥沃。其次,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不能只靠天上的雨水,还必须有地下的泉水。


为此,他选准一个地方,向下深挖,挖到了可以持续喷涌的泉水。这样,不下雨的时候,泉水可以持续地滋养他的耕田;下雨的时候,他的耕田里肥沃的土壤、茁壮生长的庄稼,都可以充分地吸收、蓄积雨水。因此,不管旱涝,农民乙的庄稼都郁郁葱葱,每年都是丰收年。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耕田”就是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积累,“雨水”就是持续的“碎片化学习”,“泉水”则是更为系统而经典的智慧来源,平衡“雨水”与“泉水”就是对学习的管理。



如何有效地利用碎片化学习?


阶段1. 明确自己要耕的“田”


毫无疑问,只有符合你需求的东西,才是有用的。所以,不管你要采购的知识产品是否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它符合你的需要,才是最主要的。
为此,你要先明确自己要耕的“田”,也就是自己关注的知识领域,并且梳理出相应的知识体系,然后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


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有有了一片厚实、肥沃的土壤,才能吸收、蓄涵雨水,并将其转化为滋养庄稼成长的营养。
否则,如果你还没有自己关注的知识领域,你的知识还处于一盘散沙的地步,没有建构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积累,这样的话,你订阅了一堆知识产品,每天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听这个所谓的“专家”这么讲几句,听那个“大咖”那么说几段,或者这儿听听书,那儿参参会,时间看似花了不少,也接了一堆雨水,可是自己完全吸收不了,也没有什么留存。结果,自己被淋成了一个“落汤鸡”,但还是没有什么积累和建树。


在我看来,一个朴素但亘古不变的道理是:任何生长都需要时间。
想要在一夜之间或者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能够有所成就,肯定是不现实的。
在当今时代,虽然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你可以廉价、快捷地占有大量的信息,但是,吸收、理解它们,形成自己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想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还是离不开专注、坚持和长期的努力。


如果你现在每天接受着各种“雨水”的滋养,但是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积累,我建议你尽快发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一些领域,然后赶紧停下来,别再忙着去接雨水了,而是要深入去探究、系统地学习。


为此,你需要制订一个主题阅读计划,也就是说选择那些经典的书籍,进行系统化的阅读,深入地学习,或者选择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保持专注、付出努力。
就像你需要主动地弯下腰来,在你选定的田里,认真地耕种、辛苦地劳作。这里面有方法和技巧,但没有捷径可走。


阶段2. 持续地吸收“雨水”


现代社会,变化无所不在。一个人在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后,决不能止步不前。
你需要持续地吸收新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这就好像是你的田每天接受“雨水”的滋养。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


具体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说:有选择地进行主题阅读,定期去图书馆检索、浏览某个知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动态,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等等。
而优质的付费性知识,也是其中一种选择,你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这是个人持续学习与成长的第二个阶段。


当然,还是那句话,选择哪些方式,如何组合,是否有用,这都取决于你。


阶段3. 挖通自己生命的“泉水”


第三阶段,就是要挖通自己的“泉水”。所谓“泉水”,就是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你长期的、系统化滋养的一些经典或智慧源泉。


拿我个人的例子来讲,我一直研究个人与组织学习,通过硕士和博士两段研究经历,奠定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结构,也做了相当的积累。这是我个人学习与成长的第一阶段。


之后,我一直不间断地更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每年阅读该领域的一些新书,定期去图书馆或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关注少量该领域的权威期刊;
同时,保持与该领域研究、实践者的联系,自己也不断地进行知识创造与输出,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保持动态的更新与进化。这是第二阶段。

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近年来我发现,中国古代的一些典籍,如《荀子》,还有该知识领域的一些“大家”的经典性著作,如《第五项修炼》等,都值得反复参阅。
虽然这些著作可能已经是几千年或者几十年前出版的成果了,但是,直到今天,它们揭示的这个知识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并没有过时,仍然值得我们系统地学习和借鉴。我觉得这些就是我个人生命中的“泉水”,可以给我深入而持久的滋养。


事实上,有的时候,“大道相通”“大道至简”,你把某一个东西搞通了,很多其他相关的东西,也可能都“融会贯通”了。


所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雨水”很多,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自己的定力和目标,同时有一双慧眼,睿智地选择符合自己所需的精品。

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有开放的心态,勇于接纳一些有价值的高质量知识产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及时、持续的学习,不管是付费还是免费的;


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谨慎选择,因为相对于金钱而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更为宝贵。

只有这样,你才能不“靠天吃饭”,保持长期旺盛的创造力,并取得自己心仪的成就。

阅读(66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