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57955
  • 博文数量: 49
  • 博客积分: 140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11 00:57
文章存档

2010年(5)

2009年(11)

2008年(3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WINDOWS

2009-05-29 00:41:44

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李宁 发表于2009-5-21 19:49:48

科学网上关于教学型教授还是研究教授的讨论很是热烈,代表作是曹广福老师的“在高校认真教书者有出路吗?”一文(网址是。我读了一些文章,似乎争论的焦点是课教得好但没有文章是不是可以评教授。今天我也想凑个热闹,谈谈自己的观点。

 

昨天,乘了千人计划的东风,我被东平兄任命为“夫子书苑”的管理员之一,并在那里享受三级研究员待遇。我为此感到有些羞愧。原因是,在荣升管理员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夫子书苑”这个圈子,而且什么时候参加的这个圈子,我已经不记得了。之所以没有去过这个圈子,是因为从这个圈子的图标看,像是一堆古人老夫子们在研讨四书五经,陈绥阳老师那篇文采飞扬的开场白更加加深了我的这个印象。我觉得,像我这样只配乱弹文史的同志还是别去现眼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很荒谬的。昨天荣升管理员后怀着好奇心到我的辖区视察了一下,才发现人家“夫子书苑”(现在应该说是我们“书苑”)是关于教书育人这个百年大计的,这正是我比较关心的领域。既然搞明白了,也混上了三级研究员,自然觉得应该为这个地方写点儿什么。我想,就说说高校教师的评价问题吧。

 

先亮最基本的观点:在大学里,教学型教授也需要做科研,研究型教授也应该搞教学,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没有必要把他们对立起来。

 

我从来没有在美国的顶尖学校待过,不知道世界一流大学是怎么评价大学老师的,但我相信其评价体系跟一般院校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在一般学校,老师的评价是通过所谓的“教师综合评价系统”(CFES-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来搞的。这个CFES系统把教师的活动分为三大类:教学、科研和服务。每一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比例分配自己的工作,当然学校有对每一项的比例有个最低要求。比方说,在学校教学单位工作的的教授,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比例可能是50%35%15%,也可能是35%50%15%,或者别的比例,这要看各人情况而定;在学校研究单位工作的教授,研究工作自然占大头,他们三项工作的比例可能是15%70%15%。等到教师升职的时候,是按照他在三类工作中的比例来进行评价的,并不是所有人一刀切。

 

因为每一类工作都有个最低的比例,因此,如果一名教授教学工作深受学生爱戴,但他从来不做研究工作,也从来不在学校和社区承担任何服务工作,那么他升职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另外一方面讲,如果一名教学单位的教授科研做得呱呱叫,但是他从来不讲课,那么到升职的时候,评委们仍然会把他弊掉。

 

就教学而言,根据CFES,教学单位的每一名教师都有固定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一般的正规大学,根据学校对研究的侧重程度,每学期教师的固定工作量从教一门到四门课的都有。这是作为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量,如果某位教授拿到了研究经费,学校从这个经费里面得到的提成足以支付雇用别的人(比如兼职教授)代替这位教授的讲课任务的费用,则这位教授可以据此减免教学工作量。一旦课题完成,学校不再得到经费提成了,那么这名教授就要重新承担标准的教学任务。

 

大学老师当然要教书。诚然,一名教授在同行中的声誉,主要是靠他的研究成果建立的,这一点中外皆然。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拼命去做科研课题的主要原因。但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意味着它首先是教育单位,为社会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大学里面的教授们,在享受思想自由、tenure制度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大学老师如果要升职的话,那么他一定要有研究成果。我个人不觉得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是对立的。实际上,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工作可以给老师一个系统总结某个领域的知识、全面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的机会。这就是一个深入思考、开阔眼界的过程,对于研究方向的把握、研究课题的遴选、研究方法的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研究工作做得好的老师,对于所讲授的领域一般有更深刻的理解,讲起课来,一般更生动。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某高校老师讲授基础课程很多年,所讲知识烂熟于胸,不用课本,手到擒来,板书漂亮,讲解生动,深受学生欢迎。这样的老师,如果没有研究成果,应该给他升职吗?我个人你觉得答案应该是:不行!如果他是讲师,那么就做一辈子好讲师好了;如果他是副教授,那么就当一名优秀的副教授好了。同时,不给他升职,不等于不承认他的努力,不等于不给他相应的回报。比如,可以提升讲师工资的上限,副教授工资的上限,给予讲课特别优秀但研究工作非常薄弱的教师一个机会,等他们积累到一定年限后,当讲师的能够拿到副教授级别的工资,当副教授的能拿到教授级别的工资。作为一个例证,其实美国这边大学里以副教授退休的人还是很多的。

 

我的基本观点简要总结如下:第一,一般而言,大学老师应该教学、科研两手抓,可以有侧重,但两手都要有真货;第二,不应该在认识上把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二者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根据国情,对于教学一级棒、科研特别篓的教师,一方面要在待遇上给出路,另一方面要把住学术标准的关卡,不能随意予以晋升学术职称。

 

以上观点,请夫子们批判。

本文引用地址:

[17]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8 8:59:42] ip:222.240.162.*  
在波兰,教授是全国统一评审,一个副教授要申请教授,需要通过至少5个同行专家的通讯评审。才能获得答辩资格,然后才能升为教授。我国都是行政部门説了算,根本不存在同行评审,即使评审也是走过场。我参加过两次职称评审,深有所感。所以我国教授已经相当普及,学术地位却很难得到提升。
[16] 标题:教学风气
发表评论人: [2009-5-28 5:00:46] ip:222.30.49.*  
确实,有些所谓重点大学本科教学很一般,学生学习风气未必好过X一般院校,现在是俘躁的时代.
[15] 标题:同意
发表评论人: [2009-5-24 11:51:13] ip:210.77.69.*  
不错的提议,各取所需,不错不错。
博主回复:一并谢谢楼下各位的评论。这两天人在旅途,没能及时回复,望各位原谅。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9:08:22] ip:58.19.197.*  
在英国,讲师分为初级讲师,高级讲师,首席讲师,我看我们国家也可以这样对讲师进行评级,对讲课讲得特好,可以给首席讲师,对科研好的可以评委教授,现在国内这种职称评定制度把教授名声都给搞错了,尤其像二类院校及大专院校。这样学校也评教授。。。让人觉得我国教授正是普及型的,不是学术型的。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周春雷 [2009-5-23 8:00:52]   
支持三级研究员一下,:)
争论的根源还在于个人付出与社会回报没有同工同酬吧?从利益安排上去设计确实比较正点。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davidzsguo [2009-5-22 20:59:15]   
真知灼见。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zhaoxing [2009-5-22 18:46:57]   
很是赞同。
李老师此文理当在重要报刊上发表。
[10] 标题:新思路
发表评论人:周可真 [2009-5-22 18:44:12]   
不给他升职,不等于不承认他的努力,不等于不给他相应的回报。比如,可以提升讲师工资的上限,副教授工资的上限。。。。——这个思路很合理的,这就象公务员中有些人一辈子当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但如果其的确工作很努力,则给予相应的承认,其工资水平可以达到某些领导的水平。
[9] 标题:好文章
发表评论人:老李 [2009-5-22 11:58:47]   
刚回来,容日后在细评,呵呵呵,老兄状态不错啊,佳作迭出啊
[8] 标题:不同学校的评价侧重点可以不一样
发表评论人: [2009-5-22 8:20:56] ip:67.165.37.*  
在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研究出色,教学蹩脚,可以照样“太牛”;研究蹩脚,教学出色,肯定没戏了。不过现如今成功的研究者,一般都是好的communicators,教学也不会差到那里去了。教学型大学,(注意这种类型的也有一流的,象一些liberal arts college),那教学出色是必须的,研究可以不怎么注重。国内的很多学校大概没有把自己的位子摆对了,把mission放正确了,或许也是被迫的。象东莞理工学院、徐州师范大学那样,能好好把教学搞好了就不错了,也照样能得到尊重,为什么做贡献。科研就不要搞了,搞出来的,基本也是自娱自乐的东西,或者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wangdh [2009-5-21 23:36:32]   
当今国情不允许这样,也许会逐渐这样的。
博主回复:是一个转变观念的过程。反正现在国内也不分房子了,待遇上的障碍应该慢慢就没有了。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dongping2009 [2009-5-21 22:39:51]   
李宁兄啊,看样子你不太了解国情哎,院士就是一级研究员,所以我与你一样,同意直接授予曹大虾一级研究员,院士待遇。你我嘛,二级研究员能够当上的话,应该可以满足了。:-)
博主回复:这样子呀。那现在的三级是不是给高了?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dongping2009 [2009-5-21 21:34:55]   
呵呵,李宁兄,等到国家“千人计划”之后,科学网拨款跟上的话,我们大伙全部晋升为二级研究员,个别资深的、或者成绩突出的(例如曹大虾),直接提升为一级研究员。:-):-)


博主回复:中央领导同志讲,思想要更解放一些,步子要更大一些。是否可以考虑一步到位,给个一级研究员算了。个别有突出贡献的夫子括弧曹大虾括弧毕,可以直接授予院士称号。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gfcao [2009-5-21 21:17:58]   
赞同你的观点,不做科研肯定做不了一个出色教师,但是,不搞好教学就不配当教师。
博主回复:同意。如果是教学岗位的人,搞不好教学,一样不应该给他升职。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刘玉平 [2009-5-21 20:56:32]   
“标准件”时代的悲哀!教学里讲求因才施教,社会分工也应该讲求因人而异,能专则专,能杂则杂
博主回复:其实大学也需要有点儿分工。二线的大学就别非要往一流研究型大学冲了。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还是缺乏有合格素质的劳动力,高等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
[2] 标题:严重同意
发表评论人:hetw [2009-5-21 20:04:03]   
第一,一般而言,大学老师应该教学、科研两手抓,可以有侧重,但两手都要有真货;第二,不应该在认识上把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二者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根据国情,对于教学一级棒、科研特别篓的教师,一方面要在待遇上给出路,另一方面要把住学术标准的关卡,不能随意予以晋升学术职称。

博主回复:有共鸣真好。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xcfcn [2009-5-21 20:04:02]   
同时,不给他升职,不等于不承认他的努力,不等于不给他相应的回报。比如,可以提升讲师工资的上限,副教授工资的上限,给予讲课特别优秀但研究工作非常薄弱的教师一个机会,等他们积累到一定年限后,当讲师的能够拿到副教授级别的工资,当副教授的能拿到教授级别的工资。
————这个好像在公务员系统已经这么做了,提级不提职是也。

PS:能“乱弹文史”的人最牛了。说明有自己的一套“历史观”。:)
博主回复:我当年去日本就了解到日本的大学里面有老助手(大约等于助教吧),工资比副教授还高。
PS. 那俺不敢称“乱弹”了,改成瞎弹。:)

阅读(117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