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57974
  • 博文数量: 49
  • 博客积分: 140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11 00:57
文章存档

2010年(5)

2009年(11)

2008年(3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WINDOWS

2009-05-29 00:52:28

在高校认真教书者有出路吗?

 

 

 

 

 

曹广福 发表于2009-5-19 16:52:08

江泽坚老师曾经说:“教师就应该以教书为主业,科研为副业。”老师自己一生就是这么做的,论数学修养与博古通今,我对老人家只能高山仰止、望老师兴叹!老师当初在数学界的地位很高,尽管他一生发表文章不多,也没有获得过很多国家级奖励,但对当初吉林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时候我在想,老师如果晚生二十年或三十年将会如何?身在今天的高校他还能有过去那样的地位吗?时事造英雄,一种时代出一类英雄!记得网上曾经热炒过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老讲师”的事情,我当时对网络不熟,没有仔细注意那件事,依稀记得大概是那个老师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因为没有文章,就是评不上副教授。其实,如果按今天的标准,很多令人尊敬的老先生不仅当不了博士生导师,恐怕教授都成问题!就说吉林大学的孙以丰老师吧,全中国数学界我这个年纪以上的搞纯数学的人如果说不知道孙以丰,那我真的有点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懂纯数学。以我有限的阅历(因为本人见识少,见过的大师不是很多),如孙以丰老师的数学修养、对数学的理解力者凤毛麟角。但先生一生发文极少,好像就几十年前跟陈省身先生合作过有数的几篇文章。老先生淡薄名利,给我的感觉他似乎对什么样的名誉都不在意。尽管他讲课跳跃性极大,常常一个问题还没讲完就跳到另一个问题上去了,如果不好好预习,你真的无法听懂他的课,但如果你专心致志地听,你会学到很多东西,遗憾的是,当时我们都懵懂得很,直到很久以后有些东西才搞明白。回想我们考代数拓扑时,原计划考三个小时,可最终考了七个半小时,中午老师的老伴到考场来看了看,见老先生坐在那一直陪着我们,一声不响地回去了。后来我们对老师说:“题目太难了”,老师说:“你们上届考了八个小时,这些题其实都是些基本题”,由此可见老师的数学眼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工作刚刚公布,先生马上就在南开大学数学年上给大家讲,如果没有对数学深刻的理解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先生如我这般年纪,他还能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吗?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在教学与科研上都投入全部的时间与力量是不可能的,这就存在一个时间与精力的分配问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是教书育人为主?还是科研为主?我想理论上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江泽坚先生的观点,但现实不可能做到。你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哪怕督导组对你的课评价不怎么样,哪怕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冒,但只要你有高影响因子或高数量的SCI,只要你能拿来大项目,那你就是个杰出教师,各种荣誉、名利接踵而至,想躲都躲不了。而如果你科研上哪怕的确做得还好,对某个学科有相当的修养与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教书育人有自己的思想,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但只要你没有大项目、没有高影响因子或足够多数量的论文,那你只能做个普通教师,各种荣誉,哪怕是面向教育的荣誉,全都不可能落到你的头上,除非你幸运地有人在后面推你!所有这一切,环环相扣。于是,一些人从头到脚充满了各种光环,被包装成一个划时代的英雄!一个教师的杰出代表!而一些踏踏实实干事的老师就这样默默地耕耘着,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去!

面对一个功利十足的社会,想以一颗平常心做人做事的确很难。在一个浑沌的环境中,你要么充当时代的弄潮儿,要么就象一棵小草自生自灭!但不管怎么说,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茶桌旁与三两朋友一起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一丝的愧疚?我们能不能拍着胸脯对自己和别人说:“我这辈子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

补充:李小文院士的博文《如何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成果》谈到如何设定评价指标的问题,学数学的苹果留言:

发表评论人:学数学的苹果 [2009-5-20 6:54:23] 

如果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做好本质工作,做一些喜欢的科研就可以了。至于职称,津贴之类的,我想水到渠成的感觉来形容最好不过了。当我们过多的去说这不公平那不公平的时候,其实我们心里已经怯了:因为自己本身没做好,而过多的去找其他原因。
老师,清贫的,但是也是幸福和自由的。
博主回复:这是比较高的境界。但社会不能光靠个体的境界,必须有公平的奖惩,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不赞同这一观点,于是我也留言道:

 

苹果的观点有失偏颇,即便是庙里的和尚真的能做到看淡世间一切么?对某个个体可能做得到你说的那种境界,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比任何个人的境界都重要得多,把希望寄托在教师个人的高境界上好比把廉洁奉公的希望寄托在每个官员的良心上--天方夜谭!

本文引用地址:

 

 

[9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9:55:20] ip:114.118.65.*  
“在我看来,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和学校首先应该完成的天职,而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则更多地属于个人行为”,对此我不敢苟同。
首先,教书育人包括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对大学本科生只要完成教书任务就足够了,但对研究生教育光教书就够吗?没有科学研究,请问怎么培养研究生?在这个层面上怎么区分教学、科研谁主谁副?
第二,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是属于个人行为吗?请问现在哪项科研成果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没有研究生的参加,没有同行间的合作与交流,没有大学本身的支持,个人完成得了吗?如果要说科研是个人行为,那教学又何尝不是个人行为,很多老师上完课就走人,一本讲义反复讲了一辈子,基本不用和同行交流,不需花很大精力就想名利双收,这是该鼓励的吗?很多人只是看到科研成功以后获得的荣誉,但永远不去看看科研过程中付出的汗水,不去看看国际一流大学的科研教学是什么水平,只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得不到满足,就武断“科研为副”,我不知道这种人用心何在?




博主回复:哈,别动不动戴“高帽子”,我文章表述的什么意思很清楚,任何人都别把自己看得多么高尚。口口声声说别人武断,请问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论我是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得不到满足而武断地说“科研为副”?真是荒唐可笑!看来你对国际一流大学很了解也很憧憬了,一流大学高水平的教授都习惯于匿名评论么?习惯于动不动给人戴高帽子么?好像没听说深圳有国际一流大学呀?还是等你把你的学校建成一流再说吧。我们的观点谁对谁错可以由读者们来评判,道不同不相为谋,永远不可能有结果,到此打住。如果你是决策人,你怎么做都是你的事,否则没必要再做这种无谓的争论。你可以在你的单位或你的自留地里宣扬你的观点!
[90]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8:18:36] ip:114.118.81.*  
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不该当教授,我完全赞成。
“教师就应该以教书为主业,科研为副业”,我不敢苟同。
应该说,有些教师可以以教学为主,有些教师可以以科研为主,有些教师也可以以教学与科研并重。大学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育人,还有探索未知领域,发展科学技术,承当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等重任,即便教书育人也是培养富有创造性人才,如大学仅以教书为主业以科研为副业那只能说完成了大学职能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因此只以教书为主业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大学。应该说大学教师应以教学和科研并重,偏一不可,看看国际一流大学哪个是以教书为主业,科研为副业的?所以笼统讲“教师就应该以教书为主业,科研为副业”是有问题的,但人的精力有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以教书为主业、以科研为主业、还是教学科研并重,选择了以教书为主业的教师可以争取当一级主讲教师,选择了以科研为主业的教师可以争取当教授,有些以教书为主业的教师也去争当教授,没有如愿就贬低大学科研的价值,说什么“花点时间、花点精力糊弄几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又有什么难的呢”,这就不正常了。


博主回复:呵呵,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1、学校的职能是什么?学校靠什么生存?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什么?当然科研与教学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如何合理的分配精力的确是个人行为,然而现实状况并非如此,大家都应该是身在其中的人,应该清楚这一点,不过这是个敏感话题,不多说了。2、科研与教学是否需要分主副?我认为还是要分的,原因与第一个问题有关,也许你说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区别,我不这么看,主与副和并重并不矛盾,你说的“大学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育人,还有探索未知领域,发展科学技术,承当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等重任,即便教书育人也是培养富有创造性人才”很对,你也承认“不仅是教书育人”,我看不出与我表达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在我看来,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和学校首先应该完成的天职,而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则更多地属于个人行为,老师应该首先保证用心教学。你说的其实是个工作量的问题,而不是主副的问题!教学除了量还有质!这正是要求大牛应该认真教学的原因所在。
其实这篇文章还想表达的一点是,科研与教学对应到很多不同形式的荣誉,举个例子,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与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的侧重点就应该不同,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大家心知肚明!
[89]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7:22:54] ip:114.118.80.*  
博主的文章我看了,我在[79]说的话不全是针对博主的,请博主不要误会。
看看[80]的评论吧,“的确,花点时间、花点精力糊弄几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又有什么难的呢?”,哈,看来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都是糊弄出来的,不知道[80]的主人糊弄了几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能否公布出来,让大家也包括我书生拜读拜读,顺便向你学习学习你伟大的科研成果,行吗?
不要拿博士导师说事,在中国帽子不说明实际水平,我认识的博导很多,真正称得上很有水平的确实有一些,但滥竽充数的也不少,所以发表意见不要亮身份,就事论事辩论问题比什么都强,大家都是平等的,真理不论帽子大小,大家说对吗?我说这些没有要针对某人攻击的意思,仅仅是表明观点,请不要误会。


博主回复:身份问题你说得很对,帽子不能代表实际水平,一个人的水平如何只有真正的同行才清楚。所以谁都不要拿身份说事,我对你谈起身份问题也是由你的评论引起,我并不想表明自己的水平如何。也希望你在读别人的文章时就事论事,不要妄加猜测!
总的说来,我赞同你关于教授“型号”的观点,但本文不是谈的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请指教另一篇博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教授“型号”》,在教授型号问题上观点与你应该是一致的。
[88] 标题:什么叫做科研?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5:28:58] ip:165.145.189.*  
关键的问题,什么叫做科研?发表文章=科研?这其实是一个很误导的说法。
博主回复:现在可不就是这样判断嘛
[87] 标题:科研和教学没有主副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2:47:22] ip:59.64.32.*  
科研和教学没有主副,不要一开始就有个思维定势,非得分出个主副来.
首先在态度上有这个认识,通常是如果是先验的认为有主副之分了,实
际上就会怠慢一个,而且批评和评价别人就会有失公允.
博主回复:是吗?那你又是如何得出没有主副之分的呢?有没有主副之分只要想一想学校的内涵与生存之本就清楚了!
[86]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1:03:25] ip:210.192.100.*  
给自己找个避风港而已!
博主回复:大学生们是要走向社会的,学校不能作为任何人的避风港!
[85]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10:55:59] ip:123.234.124.*  
专业教授没有研究经历,对于前沿问题很难有深入理解,就是一般的概念也恐怕停留在字面理解上,难能讲透.自己理解地不深透,又怎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呢?所以,大学教授必须教学科研并重.
博主回复:这点说得很对,与我说的并不矛盾,但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有主副之分,这是学校性质所决定的。
[84] 标题:我的看法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9:22:11] ip:221.232.96.*  
作为高校教师的成员,我非常赞同曹老师引用江老师“教师就应该以教书为主业,科研为副业”对教师职业的定位。江老师当时对科研的认识是从“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角度考虑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而对专业层次的追求。老先生们将科学视为信仰,现在的人们将科学视为商业行为,将发表论文视为获取名利的手段。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可比之处。对世界的认识,老先生们大多数皆有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科学胸怀现在又有几人能够达到?当前,相当一部分人忘记了科研经费的本质与目的,将其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于科研环境与设备继续要学校负责。甚至相当一部分人的“科研行为”只有他与他的同类视作科研。所以,相对于老先生们,我一直坚持认为,当前高校几乎无教授!现在的教授是商业操作评出来的。本科是高校的基础,看看我国现在的这个基础是什么水平,大家心里皆明白。教授、戴帽子教授、大牛教授等等,又有几人理解了教师的天职?动不动就说薪酬不高,请问大家,我们有无达到老先生们当时的层次?如果大家皆理解了教师的天职,那么,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心血培养自己的学生!我是三民主义信徒,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合格教授。我对学生是这样讲的:如果你们认为我是一名合格的教授,在我死后,就为我的墓碑刻上“一名合格教授”。我们的民族需要大家成为真正的教授,而不是评出的教授。
博主回复:我同意你的观点,其实本文只是在说教师应该以什么为主业,可偏有人扯到什么教育理念,纠缠不清!
[83] 标题:作为大学生的一点看法
发表评论人: [2009-5-23 9:04:06] ip:116.2.143.*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看到各位教授的想法,我也想说说自己作为在校学生的想法。我觉得大学老师在教学上真的有好有坏,有的老师讲不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讲不明白,学生怎么学?我遇到过;而有的老师的确教得好,讲完就能让学生听懂,很明白。还有就是大学也有些问题,有些课程同学们根本就不喜欢学,学校还安排,上课很多同学都缺课,这不仅浪费了同学的时间,也浪费了国家的教学资源。当然了,我认为学校的主体还是学生,若学生不认真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好学生,学生不好好学,学校的学风建设从何谈起?而那些不好好学的学生留在学校有什么用?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的确需要改革。······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博主回复:你大部分说得有道理,但以学生愿不愿意学作为是否应该开设的课程有失偏颇,这就好比生活中我们有些事不想做但必须做,有些事想做但不能做。

[72]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2 5:54:43]   
『我经常去北京的,到时去向你学习一节课,欣赏一下你“按研究本身的难度”的讲课方式,也欢迎你来广州到我的课堂上来指导、点评一下』

其实不用,你已经很好的点评了我的跟贴,称之为“无聊”了,我想,这个要换算成分数,该是不及格吧,比我那个博贴中所讲的最低分还低。

还有之前那个没几句就开始判定的『不合格教师』语境,以及『按课程研究本身的难度』的否定,这些我在您这儿都得分不高,听上去的语气也不善。

告辞,两不打扰了。
[71]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2 5:40:39]   
好了,其实这些例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石老师在评价这些老师时所用的“包容的、多元化的教学观念”。而且,作为学生,他的角度不是要在那找老师们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他在找这些老师们作为一个学问家的优点,在学习那些优点,兼而并之。很显然,正因为石老师采用这种健康的态度,后来才成为全国著名的代数学方面教育专家。

他这种理念,当然会使得他不同意现在教学评估,以及教学督导团那些做法了,时常因此给我们讲讲其中的有趣、可笑、无奈之事。

所以,想想看,其实这些优良的、利于数学真正发展的理念,其实上一代就有的,只不过随着文革的间断,反而在当今成为一个问题。


作为教师,不能轻易地去否定一个人,还没谈几句,就往『你是个不合格的老师』的语境上奔,这种作风,也是文革前那个年代大学生所不会干的。我跟他一个教研室相处那么多年,教学上在他面前肯定是个小兵,但是就是在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理念下,从来没见过他对任何年轻人教学去下否定之语。


至于博主抓住我以前说的话『应该“按研究本身的难度”的讲课方式』,首先,这件事不对吗。

如果一个数学家在课堂上,按该课程的本身研究难度,进行授课,难道这件事不值得提倡,相反要去否定吗。

我认为这件事是对的,但实话实说,在本校学生面前,除非我自己组织的本科生讨论班面前,我是不敢那样搞的,搞几次,我就得下台走人了。现在的学生,可不像我们做学生那阵,更别提石老师做学生那阵。

博主会说,那你还这样讲。这当然不一样,我起码跟博主不一样,虽然我不敢完全那样去做,但是我认为那样是对的,因而在我的教学中,是有个尺度,在学生的允许范围内,尽量往那个力量上调和的,其实我这个做法,在我那个博文里以经述及。

好了,博主已经下了驱客令了,此地的任务已到,有时候圈外人难以理解圈内人的事情,看到当前大学教育极大问题之时,往往会生一些貌似合理的指责和评估方式。其实,大家请相信大学老师,科研人员,尤其是其中的年轻人,因为大学是一个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场所。

[70]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2 5:40:28]   
其实,想想看,我不是在这开创出一个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教学理念。我只不过是在恢复,老一代文革前那批学者的一些理念而已。

还是举例讲吧,石生明老师(数学系师生基本都会知道,那本北大高等代数的作者之一),文革前50年代的大学生,国批博导,后来调到首师大,跟我一个教研室。曾经有一段,系里每周都要开会,大会开完开小会,小会大家也不开,就听石老师讲故事。

石老师的很多观念,就属于文革前那一代大学生的,对很多当前流行的教学评估理念,他就举自己那些北大名教授的例子,驳斥这些教学评估理念之非:

1.板书不整齐,石老师讲,那我那个老师,非常有名,官居高位,讲课非常好,是北大一致公认的才子,但是就是写的字很不好看,要照这个观点,我那位老师不是好老师,起码得上个什么书法班,去改进改进吧。可人家一辈子教下来,都是这样,大家都认为是好老师。

2.上课挂黑板,上个可能还算轻点,现在一般的大学都改变观念,不过分强调板书这件事了。但是,上课挂黑板,这都算是严重问题了吧,明显教学准备不充分吗。这位老师也是位著名数学家,说出名字谁都知道。但是,石老师又有异议,我们学生就喜欢这位老师挂黑板,因为他一挂黑板,他就跑到黑板角落上画图琢磨,不再用单纯公式,我们学生因而可以了解到真正数学家是怎么想问题的,受益匪浅啊。

3. 上课不解释,就是在那抄黑板,整个课堂基本都是后背对着学生。好了,这个再怎么说,也是个严重不合格教师,放到国外标准也差不多吧。石老师又有异议,不对,这位是我们国家的功勋数学家(其数学贡献比前两位不遑多让),虽然这么死板,但有一条,他黑板上抄的那些东西,全世界都找不着,就他这,就北大这块黑板这独此一家。所以,石老师把他也算做优秀教师,绝不是只会科研,不认真教学之徒。


[69]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2 5:39:21]   
『出于利益的分配不均,科研型的教授和所谓教学型的教授就互相争论,为自己的利益画圈子.』

挑动老师斗老师,最后谁也落不着好。看到网上出现的有些言语逻辑,不禁让我想到,故老讲述的那个时代。

要求科研人员,大学教师们,又红又专的时代,批判白专典型的时代。

现在只不过是把这个『红』换成了教学,把『白』换成了科研而已。一样的思路,何曾的相似啊。

当年的白专们自然是人下人,中国进入了一个科研人员不敢做科研的时代。那些挑动者们,革命者们,其实也没落着什么好,高层用完之后,一块打发到农村继续革命去了。

其实,对于不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们,那些工人老大哥们的要求,听起来是多么合理啊。

[68]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2 4:51:36]   
『科研和教学并举,是西方大学的基本要求.』

人家这个基本,不是靠设置“教学督导团”弄的吧。大学是一个特殊的校社会,其中最重要的粘合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目前中国大学的一些行政做法,则恰是与此相反。

也许,去掉“教学督导团”和各级诸等“教学评估”行为,大学教学反而能搞好一些。

而中国大学教育要彻底搞好,则要从机制入手,抓住“学分制”的建设,借鉴西方规范做法,依我之经验,中国大学生们自然也会像美国大学生们那样好好学习,甚至更加加倍努力的。

问题不是出在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上,出在中国大学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大学,连一个大学里基本的“学分制”都是假的。

[67] 标题:甚赞博主的回复等等
发表评论人:xinyq [2009-5-22 0:26:02]   
不论社会多么浮躁,腐败,趋名逐利,教师的良知要守。说的大一点,这是为国家、为民族在工作,为良知、为职业道德在工作,具体一点也是绝对不可以误人子弟,而且得英才而育之,要尽力切实可以影响子弟一生,有是非观念,有坚定的思想,扎实的治学,做一个好人、能人。既然是这样,没有什么比这更崇高,更满足。做好这些了,或再可谈别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了。问题是很为中国的教育忧啊!甚或忧心如焚。恨那,呵呵。 看到这么多好老师,共勉啦,学习啦! 踩,赞。
博主回复:说得好,可我们忧没什么用!
[66] 标题:西方大学不存在类似的争论
发表评论人:刘岩 [2009-5-21 22:31:00]   
科研和教学并举,是西方大学的基本要求.
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位国际同行,英国Covertry大学的T J Mason是国际超声波化学界的权威人士,他曾领导一个30人的科研团队,应该算是个科研型的教授了,但是,他曾经告诉我,他每个学期要给6个班的学生上无机化学的课程,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按中国的计算方法不少于350学时,这在中国的大学都算很高得了.
在西方的大学,既要求有一流的科研,同时又要有优秀的教学成绩,两者缺一不可.
这个问题之所以在中国争论,原因是,科研好,教学优的人太少了,所以,出于利益的分配不均,科研型的教授和所谓教学型的教授就互相争论,为自己的利益画圈子.

博主回复:我赞同西方的做法!科研做得好可以去拿大项目,得大奖,但这不可以取代教学!另外,科研的好与不好也存在个评价标准问题。
[65]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1 22:07:44] ip:202.119.57.*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得到什么,而在于他能给予别人多少,其实教师也是一样
博主回复:这倒是,作为个人可以这么思考问题,但作为评价机制,应该尽可能公平、公正!
[64]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1 20:32:49] ip:129.97.97.*  
学数学的苹果留言:胡说八道!不正视社会问题,只知道玩深沉!
博主回复:呵呵,你是说苹果胡说八道还是替苹果骂我胡说八道?
[63]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1 17:04:56]   
好了,博主会说,你偷换概念,我用的原话是『哪怕你是大科学家,但如果你不认真教学』,关键在那个“认真”二字上。

其实大家都是科学圈内之人,圈外之人可能有此之说,但圈内之人是不会有此之念的。

想让大科学家,不“认真”教学。难啊,一个大科学家,对于专业知识,即使是基础专业知识,往往也是信口道来,完全是不用拿讲稿,可以直接上讲台玩空手道,写满一个小时不用看讲稿的。

对不对,数学界的高手们,是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你想让他不“认真”教学,人家装都装不出来,货都在脑子里的。

好了,博主又会牵扯到“因材施教”问题,说即使你大科学家,对所学专业非常清楚,脑子里都有,但你还得琢磨学生怎么样接受,尽量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

确实,有相当一批大科学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确实相当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他们的科普文章和传记中以及现实讲课中都能表现出来。我们数论专业,国内国外的几位顶级高手就是这样,真的很佩服他们,他们就是这么强,没办法。

好了,那么如果有一个“大科学家”,不这么做,就是要按照自己脑子里的本来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我们能不能给他封个“不认真教学”的帽子。

不能,即使是如此的情况下也不能。因为,有相当一批学生,会非常愿意看到大科学家们本来的思维方式,接受那些方式,也许比大科学家们主动适应学生,更会让这些学生受益。而往往,这些学生是数学系学生中的栋梁,即使人数比例极少,但一个数学系的教学声望,就寄托在这些学生们未来发展身上。

那好了,这样肯定也有相当一批的学生们,大比例的,会因此从课堂上跑掉,那我们能不能因为这批跑掉的学生,说这个大科学家“不认真教学”。

道理,跟文革那个故事一样。我们不能用工人老大哥的观念,把事情想的那么简单。

『在教书问题上,普通教师与"大科学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句话貌似正确,其实由我上面仔细说来,科学网诸君不一定都是学数学的,但结合自己专业,想必不少人能有同感,可知其荒谬之处。

62]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1 17:04:31]   
『博主:有人认为"大科学家都是教学劣质品",说明他没有认真读我的文章,在高校,哪怕你是大科学家,但如果你不认真教学,那你就是个不合格的教师!在教书问题上,普通教师与"大科学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先说一个真实故事,文革的时候,中科院进驻了一批工人老大哥,老大哥就对科学家们讲了,来,你给我讲讲那个××,你讲明白了,才算你是真正的科学家。

貌似很有理吧,只有科学家才知道其中的荒谬之处!

同理,让真正的大科学家给本科生们上课,很好,可以。如果学生们听懂了,说明学生是好学生。

但如果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言听不懂,不能说明这个真正的大科学家不善于教学。跟文革那个故事,道理一也。

这个理,跟大街上的人讲不清楚,但是这是科学网,相信不少同志有感受的,是能接受我这个观念的。







博主回复:你最好还是在你自己的博文里高谈阔论吧,你说的这些与我谈的无关,有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让科学网的朋友们去评判谁是“秀才”谁是“兵”吧,我平生最厌恶的是无聊的争论!
对了,借一句话送给你:“你是大科学家吗?如果你是,你说的这些我信!”原话稍微改了一下!到此打住吧。还想争论的话,我有个建议,我经常去北京的,到时去向你学习一节课,欣赏一下你“按研究本身的难度”的讲课方式,也欢迎你来广州到我的课堂上来指导、点评一下。
[6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2009-5-21 15:58:23] ip:124.115.220.*  
大学极其重要的功能之一除了培养学生之外就是科研,做了一辈子的科研,只证明了也记住了无数的facts,看起来学识极其渊博但没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也没有像样子的文章传世(独到见解最好用这种方式留给这个世界,启迪后来者,也安慰自己,一举两得!)或者给你所从事的学科添一点点微末的砖头瓦块什么的,可能真的说不过去!
在这个混沌的时代,安下心真的很难!但还要努力的安下心来做点无愧于心的事情!认真教书在现行的体制下没有出路(在此我把出路理解为安身立命之本:文人求名,商人逐利之名与利,有点庸俗,但毕竟大家都要生存!文雅一点叫事业有成!),真的没有出路!认真搞科研也未必有出路!!!但认真做人还是没有错的!
为了追求理想,我们必须随俗,做些狗屁文章,升了职称,把自己打扮的像个大师,然后才有经费做你自己想做而且也该做的事情!但是有了经费,做了该做的事情以后呢?你会发现,你需要作出真正像样子的文章,不然你会心中有愧于纳税人给你的钱,他们给你的支撑不是让你充实你的C.V的,而是对你有所期许!只要我们的教授也好,研究员也罢,心中装着纳税人做事,无愧于心的做事,那么做出的多少只是能力不同而已,无需苛责。
我尊敬那些勤勤恳恳做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也尊敬那些实实在在做学问,而且学问做得实实在在,真正有成就的大师。洋洋洒洒写一点自己的心得和那些埋头做事的同仁共勉,不周之处多多包涵!
博主回复:你说得很实在,这也是令人困惑与无奈的地方,我们也只能在此做点无谓的思考,于这个世界无补!事实上,谁都无力改变什么?至少我们是!
[60] 标题:因地制宜
发表评论人: [2009-5-21 15:26:51] ip:210.72.9.*  
如果身处科研型院校,科研必定占较大分量;如果身处教学型学校,科研氛围少,则教学投入的精力会更多。所以,个人观点,根据环境条件,结合自己,定位。
博主回复: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是肯定的,但科研与教学谁主谁次我认为没什么不同.有人认为我的观点是:"大科学家都是教学劣质品",说明他没有认真读我的文章,在高校,哪怕你是大科学家,但如果你不认真教学,那你就是个不合格的教师!在教书问题上,普通教师与"大科学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9] 标题:
发表评论人:lvming [2009-5-21 15:23:13]   
凡认真者,皆有出路。
博主回复:但愿!
[58] 标题:
发表评论人:tianyizhang6 [2009-5-21 12:00:03]   
造成现在这种科研教学不协调的局面的基本原因是我们对高校建设采用了拔苗助长的方式。
“研究型大学”不是随便能说的一个名称。其他学科我不清楚,对生物医学而言,美国的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医学院的教授确实绝大部分都没有教学任务,或极少教学任务(譬如一年上几节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科研。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三千多个教授,估计只有<10%的教授要给学生上课。如果不看这些前二十名的医学院,而看那些只有生物系、没有医学院的一般大学。那里的教授的教学任务则比较重。评tenure时,科研水平、同事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都很重要。
毫无疑问,中国“著名高校”的现状是:搞科研要像美国前二十名牛校那样搞,实际的硬件(平均到每人)和软件还不如美国一百名以后的高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科研不出矛盾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中国的“名校”都这么干了,其他高校当然要相继效仿,于是也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校友的成功也是衡量一个高校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把握好这个宗旨以后,连续奋斗30-50年以上,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我看到的是这样。
博主回复:我同意你的观点!"一流大学"的内涵恐怕不象现在很多人的理解那样简单,尤其赞成"校友的成功也是衡量一个高校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这句话!
[57] 标题:教育的悲哀
发表评论人: [2009-5-21 11:41:10] ip:210.44.217.*  
同意曹老师的意见。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不可能不做科研,写不出论文,而且科研会提高他对本学科的理解,一个想做合格教师的人、做了五年以上教师的人都懂这个道理。但的确人的精力有限,将教学为主业对得起学生,不贻误祖孙后代。,如果只顾自己晋职称,捞名誉甚至金钱(现在科研项目也给你带来了钱)而不顾教学效果,是害了学生一辈子。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可能觉不出来,等他出了校门他会骂你的。当个教书先生要有良知的,冒昧的给哪些现在已成名的、认为教学可以凑合的青年教师们一句忠告,想想你们的老师吧,如果他们也光顾自己名利,你不会有现在的基础,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我深知社会给大家的压力,但在名利和良知面前一个人要做出正确选择就看你自己的修养了。呼吁大家为了国家的未来,不要忽视教学,对得起学生是一个教师起码的良心。我知道很多学校评职称时教学工作量只是个摆设,但我还是再次呼吁教师们不要误人子弟。
博主回复:说得太好了!什么叫教师?教师不等于研究员,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56] 标题:[此为悄悄话]
发表评论人:zdwang [2009-5-21 9:25:42]   
[此为悄悄话]
[55] 标题:
发表评论人:zdwang [2009-5-21 7:56:37]   
教学是教师的主业,而现在的政策将其定为副业了。举一例可证明:在提教授前要算教学工作量够不够,而当上教授、博导后,教不教书就无人问了。况且大学里还有不少人不教学,也照样当教授。问题的根子出还在教育部的指挥捧上,你设计什么评价体系也没用。
博主回复:既然原来的评价体系不合理,思考一下也未尝不可,或许有一天可以作为参考!
[54]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1 6:33:35]   
2. 『没有高影响因子或足够多数量的论文,那你只能做个普通教师。。。』
奇怪,难道在大学里,你没这个能力,还想做“不普通教师”,做顶级教授。这个理可有些奇怪啊,甭真是拿大学当中学建了。

幸好,大学有科研这个硬杠杠,相当一批不善于拉人际关系的,但专注于学问的,不善于将“讲台”变成“舞台”,实实在在按研究学问的本身难度授课的,这些教师因此找到了一个相当有力的庇护伞,还能在大学里面活下去,而不用受“督导团”和“学生们”的评制。

当然,也有些佼佼者,既学问做得好,又会拉人际关系,又会善把讲台变舞台。因而活得比别人滋润,他们有那个能力,作为教授,只要不是靠当官做领导使用权力为自己谋来的荣誉,就没什么值得别人瞎说的。

这样的人国内也有很多,数学界圈子里,我就知道好几位这样的老师。相必大家都不是活在真空里,通过正常的周期性的学术交流和科普研讲,大家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人。

怕就怕在,有些老师就专注在“认真教学”了,这些高手们到本校做学术研讲、科普研讲的时候,根本就不去听。


[53]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1 6:15:05]   
『你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哪怕督导组对你的课评价不怎么样,哪怕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冒,但只要你有高影响因子或高数量的SCI。。。』

还多亏有科研因素这个硬杠杠了,否则年轻教师还真不容易在“督导组”和“学生们”手下讨生活。大家可参我的博文

给青年教师的一点教学建议


另外,觉得博主有些言论实在是怪异,说一说,『』中为博文原词引用。

1. 奇怪这些据讲『对学科有相当的修养与独到的见解』为什么发不出文章来。然后再让这些人来教学生,再教出一批有『相当修养和独到见解』,但是写不出文章的学生来,这就是所谓的“认真教书”吗。

2. 『没有高影响因子或足够多数量的论文,那你只能做个普通教师』
奇怪,难道在大学里,你没这个能力,还想做“不普通教师”,做顶级教授。这个理可有些奇怪啊。

华罗庚拿教学说事,我信。可上面这些话,我估计是华罗庚这样的数学家说不出来的。

如果“认真教书”的人,教了大半辈子,自己写不出来文章,他教的书实在大可怀疑。

所以,年轻的博士们,要将科研和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比如尽量去争取教授一些高阶课程的机会。还有一些个人经验,我都写在那篇博文里。

其实年轻博士们确实值得注意此文中的一些动态,我就用华罗庚传里的逻辑,但转化一下其中的名词,为:

当你科研搞得好时,那些人就用“教学”来打你,当你“教学”搞的好时,那些人就用“科研”来打你。

此种风气,不可不慎。












博主回复:如果读不懂别人的文章,或者没耐心仔细读别人的文章,最好别轻易发表评论,否则将会怡笑大方,别拿华老说事,你信不信我说的并不重要,华老会不会说我这样的话你只有去问华老。在你看来谁对一个教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自己么?如果一个教师,不管年轻还是年老,他的教学既得不到督导组的肯定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而是按照你所谓的'按学问本身研究的难度"授课才是合格的?如果你是这样的教师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个不合格的教师!坦率地说,在现在的年代,一个人只要有一定修养,要发文章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就说我文中提到的两位老先生,如果他们想发文章,可以发发表一大堆,可他们自己不仅没有发,还告诫年轻人不要追求文章数量!事实上,他们将很多想法给了学生,让学生去发文章,而且不让学生挂名!现在有多少人做得到?看来在你的眼里,有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或有足够多的论文就不普通了?就是个高水平教师了?你错了,你或许是个高水平研究员,但未必算得上是一个有水平的教师!不过对你讲这些恐怕毫无意义!不说也罢.既然你有博客,何不把你的讲课让年轻人见识一下?

阅读(193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