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块磁盘的第一个扇区特别的重要,因为他记录了整块磁盘的重要信息! 磁盘的第一个扇区主要记录了两个重要的信息,分别是:
-
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开机管理程序的地方,有 446 bytes
-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块硬盘分区的状态,有 64 bytes
分区表
在分区表所在的64 bytes容量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启始与结束的磁柱号码。若将硬盘以长条形来看,然后将磁柱以直条图来看,那么那64 bytes的记录区段有点像底下的图示:
磁盘分区表的作用示意图
由于分区表就只有64 bytes而已,最多只能容纳四个分区,这四个四个分区被称为主要(Primary)或扩展Extended)分区。根据上面的图示与说明,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点资讯:
-
其实所谓的『分区』只是针对那个64 bytes的分区表进行配置而已!
-
硬盘默认的分区表仅能写入四组分区信息
-
这四组分区信息我们称为主要(Primary)或扩展(Extended)分区
-
分区的最小单位为磁柱(cylinder)
-
当系统要写入磁碟时,一定会参考磁盘分区表,才能针对某个分区进行数据的处理
扩展分区
扩展分配的想法是:既然第一个扇区所在的分区表只能记录四条数据,那我可否利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更多的分区信息?实际上图示有点像底下这样:
磁盘分区表的作用示意图
在上图当中,我们知道硬盘的四个分割记录区仅使用到两个,P1为主分区,而P2则为扩展分区。请注意,扩展分区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磁区来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配本身并不能被拿来格式化。然后我们可以透过扩展分配所指向的那个区块继续作分割的记录。
如上图右下方那个区块有继续分割出五个分割槽,这五个由扩展分配继续切出来的分割槽,就被称为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同时注意一下,由于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配继续分割出来的,所以他可以使用的磁柱范围就是扩展分配所配置的范围喔!也就是图中的101~400啦!
同样的,上述的分割槽在Linux系统中的装置档名分别如下:
-
P1:/dev/hda1
-
P2:/dev/hda2
-
L1:/dev/hda5
-
L2:/dev/hda6
-
L3:/dev/hda7
-
L4:/dev/hda8
-
L5:/dev/hda9
仔细看看,怎么设备文件名没有/dev/hda3与/dev/hda4呢?因为前面四个号码都是保留给Primary或Extended用的嘛!所以逻辑分区的设备名称号码就由5号开始了!这是个很重要的特性,不能忘记喔!
主分区、扩展分区与逻辑分区的特性我们作个简单的定义:
-
主分区与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四个(硬盘的限制)
-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
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区持续切割出来的分区;
-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存取的分区为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配无法格式化;
-
逻辑分区的数量依操作系统而不同,在Linux系统中,IDE硬盘最多有59个逻辑分区(5号到63号),SATA硬盘则有11个逻辑分区(5号到15号)。
硬盘的第一扇区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MBR,需要占用446字节,第二部分DPT,需要占用64字节,这是因为一个分区表需要占用16字节,64/16=4,所以刚好能存放四个分区的表,这就是为什么只能分四个分区。还有两个字节就用来存放结束标志。这样446+64+2=512字节。
阅读(77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