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4153
  • 博文数量: 9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05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7-11 14:4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91)

我的朋友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8-05 15:36:59

官方、民间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已经汗牛充栋了。目前,围绕着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讨论,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如何能在既弥合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巨大这一突出矛盾,又能吸取好前三十年发展的改革经验及教训,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成功模式,解决好城镇化发展中“人”的这一客观因素。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成败如否,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在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几亿农民走出土地,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北上广等超级大都市的承载能力日趋饱和也是不争的事实。交通拥堵、、水资源匮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很多公共设施都将难以承载。面对新增城市人口的到来,部分城市“土著”居民时常感到生活质量受威胁,又造成他们和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各种摩擦。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从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已经历了30年年头。30年间,中国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发展水平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此前的那种依靠劳动密集型,高投资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未来中国如何能刺激内需,特别是如何能复制过去30年的高增长,让中国广大西部和城乡也同样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解决问题的核心必然是“人的城镇化”,对这一观点,社会各界均没有异议。但是,简单增加城市容量绝不是解决人口数量猛增的正确方法,有的甚至易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比如,近年来,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因为城市扩容而产生的征地、拆迁矛盾屡见不鲜,“贪多求大”的城镇化建设也导致一些“空城”诞生。

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只能通过“城镇化、城市化”来实现,而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必须要走产业化带动社区化,社区化反哺城镇化这一路径。具体到中国,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中,“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将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并促使国内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从而扩大内需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农村、城镇化居民收入的提高,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很明显,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必须要立足于,有着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地区。而中国“”的建设,完全瞄准了“内需”这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毫不夸张地说,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相信随着今后一二十年国内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城镇,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诚然,中国城镇社区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这就需要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和民生保障上的一致。只有有序地把产业和城镇化相结合,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才能把“新四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并使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及城乡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阅读(17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