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2060
  • 博文数量: 49
  • 博客积分: 2105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12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1-23 17:2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1)

2012年(18)

我的朋友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9-09 14:11:02


【邦贝大字慧编辑部讯 文章来源:】当小手指关节发育完全时,小宝宝们就开始喜欢上了扔东西,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能让他们倍感兴奋,让他们开心好久,可生活中很多父母却经常会阻止这种行为,其实大可不必。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与标准来衡量宝宝的做法,扔东西虽然看上去并不符合逻辑,但孩子们却非常乐于玩这种游戏。对此,专家白雅军强调,
宝宝东西并不都是坏事,父母们不应该剥夺宝宝的自主权,阻止宝宝玩他们的自发游戏,因为这些游戏,正是发展儿童创造力、想像力以及思维力的重要源泉。

往地上扔东西的意义

孩子在不断地、反复地扔东西的活动中,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物体)的区别,探索自己动作的后果——会出现什么效果和变化。

例如,宝宝每次扔球,都能使球滚动,开始时这种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并没有引起他注意,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以后,经过多次重复这个动作,相同的现象(球会滚动)再次发生。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扔的动作,能使球发生变化,出现了滚动的效果。从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存在和客观物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扔东西的动作,显示出的力量和事物发生的变化,促使宝宝再次尝试用扔的动作去作用于其他物体,观察是否能发生其他的变化:扔出响铃棒,响铃棒掉下去能发出声响,但不滚动;扔下毛巾,毛巾既没有声响又不滚动。由此孩子逐渐认识到扔不同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发现物体更多新的属性,而使孩子对各种事物获得更多的认识。

有时孩子扔东西是想要大人和他玩,以扔东西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在孩子扔下和父母拾起的过程中,建立了授受关系,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关系,在动作与语言的交往中,使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地发展。

建议:

1、如果父母不能花许多时间专门为孩子拾东西,可以让孩子坐在铺有席子或垫子的地板上,让他自己扔东西玩;教会他将扔出去的东西,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拾起来。

2、逐步教导孩子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不能扔。可以做一些沙袋、豆袋,准备一些带响铃的橡塑玩具等给他扔。

3、要制止孩子扔食物、某些玩具及易损坏的东西,但不要用训斥方式,以免强化了孩子这种不良动作。

孩子乱扔东西也只是性格发展特征的表现方式,并不是他们存心捣蛋和任性正所谓:“扔出去的是东西,拾到的却是知识”,孩子们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情绪上的极大满足和快乐,而且还能增长不少见识和经验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版权所有(邦贝大字慧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邦贝大字慧3106-冯老师

阅读(1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