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76992
  • 博文数量: 376
  • 博客积分: 2147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364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2-06 10:4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76)

文章存档

2019年(3)

2017年(28)

2016年(15)

2015年(17)

2014年(182)

2013年(16)

2012年(115)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6-03-31 15:46:18

最近调试一段代码进程间通信的代码出现了一个问题。伪代码如下:
进程中的A和B是共享内存的变量,A和B分别在处理器0和1上运行。
 进程A:
  procuce()
  {  
      A=2;
      B=1;
  }

 进程B:
  procuce()
  {  
       if(B==1)
        C=A;

  }
此段代码在SPARC64多核处理器上运行A和B无论多少次,只要B等于1,C肯定等于A。但在某款国产ARM64多核处理器上运行后大概几十万此到几百万次会有时候出现当B等于1时候,C却不等于2的情况。如果是编译优化,先对B赋值,再对A赋值。那么在A和B之间加barrier()阻止编译器对其优化。代码修改如下:
 进程A:
  procuce()
  {  
      A=2;
     barrier();

      B=1;
  },但结果测试还是一样的现象。于是觉得比较迷惑。经过分析A,B的内存地址相距较远,肯定不在一个cache line里。于是怀疑多核处理器的流水线乱序执行,导致是不是对B的赋值完成后,处理器0先把B写回了内存,但A还在处理器0的cache里,这样进程B在处理器1上看到B变化了,但A还是以前的值而不是1。于是把barrier改为wmb
  进程A:
  procuce()
  {  
      A=2;
     wmb();

      B=1;
  },经过测试,问题得到解决。wmb在ARM64上就是刷数据cache的指令,保证前面的写操作在后面的写操作前完成

阅读(280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