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7459
  • 博文数量: 66
  • 博客积分: 174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4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5: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

文章存档

2011年(6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1-06-15 14:13:48

上文我们较为详尽的介绍了“井陉之战”,也是对“背水一战”典故的诠释。

    “井径之战”是在刘邦彭城失利,退守荥阳,拉开了相持四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之下发生的。于这场序幕的首役——井陉之战——刘邦封韩信为将军,张耳为副帅,汉军越过太行山,消灭楚王项羽附属国“赵国”,进而牵扯楚军主力收缩,缓解荥阳危机,以图取中原。

    “井陉之战”的胜利,不但达到了上述战略意义,对刘邦集团而言起码还有三个意义:

一、韩信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充分显示了刘邦集团的集体智慧。

三、刘邦的力道才能凸显出来。

    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

    先说刘邦集团的集体智慧。 初汉时期,有三杰人物都汇聚到了刘邦麾下。他们集军事家,政治家,法学专家,阴阳家为一体,辅佐刘邦取得了大汉江山。

    这三杰就是:萧何   韩信  张良。

 

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今江苏丰县人, 和刘邦是老乡。 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刘邦,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名将周亚夫的父亲),是莫逆之交。尤其是对刘邦,感情更不一般。在攻取沛县胜利之后,群龙无首,大家推举刘邦当县令,刘邦推辞不受。萧何提议让刘邦祈祷苍天做主,萧何就做了十个阄,放在盘子里,刘邦就带领大家跪在地上焚香拜天。随后抓了一张盘子里的阄,展开一看是刘邦。(韩信抢过盘子,把其余阄都吞进肚子里,据说写的都是刘邦。从此,在刘邦没有建立大汉王朝的时候,人们称刘邦为沛公。 萧何不仅有“追韩信”的“先进事迹”。最主要的是为汉朝建立的法律制度,史称“汉律九章” 也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法律文书。

    “悲歌散楚”为彻底解决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四面楚歌”的歌词作者。 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决战。我们耳熟能详的项羽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十面埋伏故事就产生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中。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前186),字子房 安徽亳州人。

    刘邦对初汉三杰评价都很高。尤其是张良,我们常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此话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是文足见张良在刘邦心里的地位。

张良曾经雇人锤击秦始皇制造了“古博浪沙”事件。刺杀事件落败后,张良被秦始皇全国通缉。只好避祸江苏。在逃避追捕的这段时间里,有一天闲来无事,走到“沂水圯桥头”见一老翁——有意将鞋扔河里,叫张良去捡,复又命其给老人穿上,老人高兴,言“孺子可教” 约定日期再见,张爽约,再约。授【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

    刘邦初进咸阳贪图享乐,张良用“助纣为虐”的道理警醒他,使其幡然悔悟。 鸿门宴上,张良为刘邦保驾护航。井径之战后,韩信势如破竹,在北线节节胜利,要求将齐地封给自己,自己为王,初刘邦不允,张良提醒。化解了汉朝内部即将爆发的内讧。后全身而退,终老一生 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一代名臣,张子房。韩信我们说过很多就不多说了。

    总之,井径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人才制胜的道理,很值得深思。               

    初汉三杰,各领风骚,成就了汉朝大业。 这是个集体领导的典范。

 

浅谈四库全书(十)

阅读(390) | 评论(0)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