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7460
  • 博文数量: 66
  • 博客积分: 174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4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5: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

文章存档

2011年(6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1-06-16 14:36:16

一个好汉三个帮。张良,韩信,萧何就是刘邦这条好汉的三个得力帮手。帮助别人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力,而且要帮在“关键节点”上。

    今天,刘邦就面临着一个足以使他前功尽弃的决策,需要有人帮他一把了。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井陉之战过后,韩信势如破竹,一鼓作气的取得了节节胜利。他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接着又占据了齐国。

    不知是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韩信所禀告的原因确实存在?他向刘邦求封,道:“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邻,如果不设王,就难以镇抚齐地,望能允许我为假(代理)齐王。”—— 简言之一句话,韩信要做齐王。

    “一山难容二虎”,这一下把个“汉高祖”气的七窍生烟,破口大骂——

    “我久困于此,朝夕望他前来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

彼时,张良正坐在刘邦的旁边,张良清醒地认识到韩信的向背对楚汉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韩信远在齐地自立为王,刘邦鞭长莫及,根本无力阻止。于是,连忙在案下轻轻踩了他一脚,刘邦是个精明人,反应很快,立即感悟先前失言,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刘邦本来就爱骂人,有此一骂本不足为奇,况且先后衔接自然,天衣无缝,竟然没露出什么破绽。

当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授印齐王,虽然是刘邦对韩信的暂时妥协,但这个顺水人情和权宜之计居然笼住了韩信,成功地解决了汉初内部的权位矛盾,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对此,东汉苟悦曾有一句极为中肯的评价,他说:“取非其有(指齐地本非刘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

    稳住韩信以后,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一场即将爆发的内讧,张良一策“四两拨千斤”的解决了。不然,汉朝的历史不知该怎样续写了,大汉江山蜕变成“大项”江山也未可知。这是张良审时度势,权衡利害的护主之举。刘邦真的好运气。

    如果说,三杰中张良“运筹帷幄之中”,韩信“决胜千里以外”,萧何该是坐镇宫中的“老薛保”了。萧丞相举世无双。

    汉二年,刘邦乘项羽大军东征之机,乘虚而入,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汉军进驻彭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不久便被项羽率3万精兵绕道杀回,将刘邦团团围困于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南)。幸亏陈平献“金蝉脱壳”之计,才得以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

    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当时,萧何坐镇关中,外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可以这样说,萧何在楚汉相争的四年里,为刘邦集团做足了军需储备和后勤保障工作。至于后来的“定律法”、“追韩信”、“建长安”——都是萧丞扛鼎之举,不一而足。汉朝建立以后,高祖封萧何位列众卿之首,称为“开国第一侯”名至实归。

    韩信对刘邦的“家天下”立下的汗马功劳,虽然由于其“无有下场”而大打折扣,但功绩在先,英名卓著也是难以掩盖的。

    韩信功名卓著,战功无数不胜枚举且看下面与之相关的军事成语,可见一斑:

【战无不胜】 【国士无双】 【一饭千金】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背水一战】 【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仙神帅】【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萧何月下追韩信】【汉中高对】 【独当一面】 【略不世出】 【不赏之功】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推陈出新】 【百战百胜】【勋冠三杰】 【伐功矜能】 【鸟尽弓藏】【伪游云梦】【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无双国士”自有它的出处。

    翻开“三杰”的“功劳簿”金碧辉煌,硕果累累,汉之大幸,中华大幸——

一代王朝的建立,“数无数英雄竟折腰”,一个企业的盛衰,决定因素也需要团队精英们的共同努力,只是要注意挖掘“举世无双”的人才加入进来,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必须,更是开展市场经济活动的前提。

    大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赶上了好时代,为“各领风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平台,远不是古代名臣良相们所能“相背”的了。

 

 

:老薛保——京剧【三娘教子】中的人物。古代忠心护主的艺术形象。封建时代提倡“忠孝节义”,这类艺术典型人物深入人心。例如,【杨家将】中的老杨洪等。

 

 


阅读(425) | 评论(0) | 转发(1) |
0

上一篇:浅谈四库全书(十)

下一篇:谷雨随感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