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7735
  • 博文数量: 66
  • 博客积分: 174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4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5: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

文章存档

2011年(6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1-05-30 14:01:45

【郑伯克段于鄢】我们选学了全文,前文我们做了部分赏识,今天我们继续上文的内容说说。
    我们说过,古人为我们编辑典籍,一定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这样做有三个原则:
       1、事件的真实性
       2、事件的文化内涵
       3、事件的历史作用
    真实性:就是不掺假,不假冒伪劣。还原真实事件的本来面目。
    文化内涵:要体现主流文化特色。这种体现一定要有主流文化特色,也要兼顾诸子百家的文化。
    历史作用:就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我们的先祖们是很有历史责任感的,他要我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就要把已经发生的,今后可能还要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供子孙后代们选用。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文化工程。
    我们学习中华文化,我们身为中国人,怎么可能不对我们祖先生发敬畏之心呢?又怎能不把这俯拾即是的文化经典谙熟于胸呢?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据说,今年的政协会上有人提出了,让孩子读【三字经】【百家姓】是误人子弟等等言论,我不愿意说:“非常气愤”这样的话,我们在学习国学嘛,国学是提倡“百家争鸣”的嘛。允许人家说话吗!但是,我也要说,有这样想法的人,才应该好好读读我们的经典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提案)呢?
    这里我们无法回避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经典的现代作用问题。
    我们是在学习中国文化,不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文化学习的意义。
    我们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民族,我们这个民族非常注重学与致用的关系。
    应该这样讲,经典不是完全可以“致用”,或者说,不是“立竿见影”的“致用”。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没有计算机,肯德基,照相机,摄影机,电视机——。
    经典的作用在于自身修为的提升,它可以使你每时,每刻都生活的愉快,生活的幸福,生活的更实在更有意义,这才是经典的要义。使你生活的更有趣味的经典,有理由拒绝吗。
    现代人看书,读书少了吗?没有!都在读经典——
【卡耐基人际关系学】,【通往奴役之路】,【漫步华尔街】,【马云语录】,【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都是经典,都让很多人爱不释手。
    我不反对大家读时尚经典,也说明我们还保留了读书的好习惯,必定市场竞争需要精神食粮的补充,我要说的是,大家千万要注意,也还是一句老生常谈,外国经典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中国人还是要先看懂了中国的经典,照搬照抄,不但没用,反受其累。
    当然,马云,喜洋洋是中国的。
有个朋友在加拿大呆了五年,他告诉我,加拿大一年有多半年是寒冷的冬季。国土面积和我们差不多,人口却只有三千多万。一到冬季街面上很少见到人。
    这使我想到,怨不得外国人见面就拥抱呢。平常很少见面呀。
    我们到处都是人,躲都躲不开,也学习外国人见面就拥抱,为什么?不为什么,时尚,学习西方文化,西方礼仪。

    话又说回来,【郑伯克段于鄢】对我们个人修为有没有用处呢?有哪些作用呢?当然有。
    作用也是三点:
                 1、孝悌文化的使用价值
                 2、帝王思想(企业ceo)的表现
                 3、富国强民的方略
    先说点题外的话,我主张学习国学要循序渐进。
    初学者,要学【论语】,再学【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唯有这样的渐次往复我们才能领略国学风采。
    在【郑伯克段于鄢】里,记录了三个主人公的故事。郑庄公,共叔段哥俩和他们的母亲。
    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郑庄公没有什么失误,体现出了一个帝王的宽容与大度,绝非“不教而诛”。
    共叔段与母亲确实是“蹬鼻子上脸”惹祸端。
    记录者是站在批评的角度指责这娘俩的,我也支持这样的态度。
    问题是共叔段犯了什么忌?
    共叔段没有养成“悌”兄的好习惯。
    这恰恰是【论语】里教导我们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论语】的第一句话。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习以后要反复的复习,这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之言“微言大义”的道理。也就是说,孔夫子不说没味道的废话,怹老人家常常是以很短的一句话说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学习本来就是个很辛苦的事情了,再复习,在学习,还可能“不亦说乎”吗?累都累死了,高兴的起来才怪呢。显见是误读嘛。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学习了知识以后,养成了自己的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把这种品质升华成一种生活习惯,这是件很好的事情,很愉快的事情。
    共叔段被母亲宠坏了,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在个人至上的理论指导下,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在惹来杀身之祸,难道不是么?
    小事坏大义。
    我们知道,现在的人都很“高傲”,从不说“我错了”。一遇到事情都在哪里找理由,把错误推给别人......

    有这样两家人,一家三口常常吵嘴,打架。另一家五口人相安无事,从老不吵架。三口之家来到五口之家讨不吵架的经验。五口之家的主人摇摇头说:“不要学我们,我们都是坏人,所以从来不吵架”。三口之家很诧异。五口之家的主人继续说:“比如我们兄弟三人共用一辆自行车,车丢了。大哥就说,这是我的责任,我要不把钥匙搞坏也不会丢;二哥说,怨我,我的链子锁买的质量不好,一拧就断;三弟说,怨我,我刚下楼的时候没看一眼所以丢了“。
三兄弟争作“坏人”,没架可吵了。
    哦,如此坏人。                                           
    争先恐后的认错,是习惯,是美德。
    我还知道了这样一件事,事是中央十套《忏悔》栏目报道的——

    2008年一个被溺爱,骄纵宠坏了的宅男,因为母亲要他出去工作,怒从心头起,把母亲杀死在家里了——忤逆不孝,丧尽天良。
    什么原因?母亲溺爱。
    这样的“忤逆”事件,在现代社会已经司空见惯了。很可悲。究其原因呢?
    这和共叔段的母亲在教育子女这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犯得错误,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所以说,经典不是大道理,而是“微言大义”,只是你读懂了吗?
    知道今天,我们也还有很多人,犯着同样的错误,不读经典行吗?
    读经典就是要你少犯或者不犯错误。
    我们努力的多赚钱,这没有错。做生意,升职,加薪“不亦乐乎”一点也没错。
    可是,真正如自己所愿,赚了钱,升了职,加了薪的并不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郑伯克段于鄢】是踏入国学之门的敲门砖,只是我们初学者读起来有些生涩难懂,所以,我建议大家自学,要从【论语】开始,如果我们能从这样的学习中,领略了国学风貌,并且为“时习之”而“悦”。不乏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了。

 

 


阅读(581) | 评论(0) | 转发(1) |
0

上一篇:零落樱花倦释迦

下一篇:善·仁·佛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