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21221
  • 博文数量: 827
  • 博客积分: 2367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92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6:1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27)

文章存档

2011年(827)

我的朋友

分类: Java

2011-05-31 09:55:36

盼望春天近来,应长辈要求,我一直在辅导我的表弟学习数学。几个月下来,我已是对他充满同情了。想想看,十三岁的孩子,除了周末,每天六点起床,背半个小时的英语,吃饭上学,中午自习,下午上课,晚上做作业一般要到九点。处理完作业,我再上场给他辅导一个小时的数学。此时,他已经是睡意浓浓,哈欠连天了。洗漱睡觉,一睁眼,又是一个循环。周末该休息了吧,不。周六上午在家处理家庭作业,下午上英语辅导班。星期天,半天背背书,半天辅导数学。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就是一个十三岁初一孩子的生存状态。即便是这样,他的成绩也才在班里占中游。我敢肯定,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也都是这样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全方位压力,都浓缩在大大的书包里背在他们那稚嫩的双肩上。背着这沉重的书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毕业,直到高考,然后狠狠的抛弃,践踏,焚烧。这种发疯似的宣泄已经司空见惯了。想问的一点是,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状态中,兴趣何在?一种长久的行为需要强有力的心理支撑,或者是兴趣爱好,或者是责任担当。那么学习的心理支撑在哪里?显然兴趣是没有的,我想除了很少学生外,不会有学生从中感到什么兴趣。除了技术性的原因外,根本在于学习带给他们的这种生存状态,根本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过早的用社会性挤兑了他们自由发育发展的空间。没有兴趣的长久行为无异于煎熬。不是在煎熬中放弃,就是在煎熬中努力活出苦中作乐的滋味来麻木自己,支撑自己。这种支撑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逼兑,是不得已的选择。或者说是社会要求的逼迫,是责任的要求。但是让十几岁的孩子在不太理解责任的含义下,去承担责任的重担。更多的会转变成身心的双重压力。自由时间没有了,个人空间没有了。他们的性情,人格,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伤害。改变枯燥的学习状况和沉重的课业负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出发点之一。特别是在上世纪末,这种呼声非常强烈,强烈到要否定教育的程度。其中语文教育最是备受争议。可是课改十年之后,这种状况基本没有改观。学生依旧戴着厚厚的眼镜,背着沉重的书包。这不能不让人担忧中国的教育怎么了?原地踏步的状况什么时候能改变?我们的人才培养是不是非得通过这样痛苦的程序?是技术上出了问题还是本质上出了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一碰到高考,就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了。一切的痛苦与煎熬都与此有关。考试制度不改革,教育技术层面的改革真如有人所说的戴脚镣的舞蹈了。我们呼唤考试制度的改革,对抗着根深蒂固的考试情结。当然这里面有深刻的政治原因。要知道,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还有个取士的刺激,消解了这个刺激的现代考试,还能维持多久呢?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这个春天的盼望都是急切的了
阅读(686)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飘香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周末感触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