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17568
  • 博文数量: 827
  • 博客积分: 2367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92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6:1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27)

文章存档

2011年(827)

我的朋友

分类: 系统运维

2011-04-01 09:18:16

当今浮躁的社会一样,教学一统格局下得赶潮之风比较盛行,教师个性的失落比较厉害。你提倡电化教学,不管与所授内容有无关,都给你来上一段演示;你提倡小组讨论,本来一句话能回答的浅显的问题,也安排一番讨论;你提倡开放教学,他把整节课放给学生,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过去是满堂灌,提倡主体性教学,就来个满堂问;提倡开放性教学,不管什么内容,不创设情景氛围,不铺垫,不搭桥,一上来就来个满堂动。看教学内容,都是参考书的翻版,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自然也唤不起学生的情绪,更谈不上同学生心灵展开对话,千古动人的名篇,能给讲成干巴巴的几条筋,自己的嘴讲的不是自己的感悟或讲不出自己的感悟,你不讲学生还出于好奇心看看课文,你讲上两节三节,学生连课文也不看。翻翻教案,从三维目标开始,一直到后记,齐齐全全的,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己的东西,都是给检查做的准备,好看不中用。写些论文,意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但文章搭的是公文的框架,标语口号式的语言,内容是早已人人皆知的官方意图,一看小标题,什么思想性、人文性,这性那性,唯独没有自己的个性;什么专业化、知识化,这化那化,唯独没有自己的活化;什么预习法、演示法,这法那法,唯独没有自己的想法做法。自己的笔流淌出的不是自己的声音。教师在辛辛苦苦的劳作中,竟把自己给弄丢了,或者说原先就没有跟自己照过面。
没有自己的教师,就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怎能在教学中创新?教学这种东西,最珍贵的就是独特和灵性,一句话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比正确的更有价值。如若课堂也成为模子的话,自然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怎能唤起学生的灵性?新世纪实际上是张扬个性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新课改,正急需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期待有个性的教师。我们教师是到了好好寻找寻找自己的时候了,真正找到自己。把失落的自己请回家,把丢失的个性找回来。古希腊的盛裴文德的一座古碑的基座上铭刻着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到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位古人刻下的,也不知道这位古人说这句话的确切目的,但这句话启迪了我们很多人,影响了我们很多人。看看今天能不能影响我们教师自己。找回自己实际是认识自己的有用处。在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中,作点什么。应该认识自己,辨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想想在哪些方面打造自己,完善自我,适合哪种风格的教学。只要排除了你教学中的盲区,知道自己该把脚踏向何方,才可能会跨上成功的跳板。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不断地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这话确实值得我们为师者品味的。
跪在别人的脚下以为发现巨人,这是弱者的普遍视角。如若你挺身而起,就会惊讶的发现,我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其实,不用说一般的教改成功者,就是一些名家、专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经验是完全可以借鉴的;他们的许多教学环节与技巧,更是我们教师动脑想一想即可得,动手做一做即可行的。现在盛誉全国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激起了无数崇拜者的惊喜与羡慕。但说实话,作为引领我们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名家,在理论上并没有独特的建树,在语文教改方面只是一棵知识树,即知识系统化,只是换了种表述而已;教学上只是一个模式,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我们一般教师也能提出这些东西。然而魏书生只因为成为魏书生,他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而不是理论出来的。他始终不渝地实践着谁也明白的教书育人和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他的论述像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样通俗易懂,那样切近规律;他的课堂教学是朴实的,但朴实的却令专家、令同行折服;他的报告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场场能引起同行的强烈共鸣。我们同魏书生确实有区别,但实际区别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我们同魏书生实际区别就在于一个做上。其实道理都懂,他做了,他潜心地去做了,我们没有去做或没做到,就这么简单。他在方方面面积累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张口说不完,我们做得不够,自然没说的,只能停留在现成的标语口号上。当然我们国人都习惯在理论层面游弋着、显示着、呼唤着。中国贩卖理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真正缺的是摒弃形式、摒弃名利的经营者、实干家。教学也如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理论的传递者并不伟大,伟大的应该是像魏书生那样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应该是勇于探索的教师。我们教师应有意的掂量掂量自己,看看我们在哪些方面会脱颖而出。成功永远取决于你做不做,而不是能不能。苏联有一个专门研究科学学的专家讲过这么一句话:最可悲的是当一个人走向坟墓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我们不要再做这样的可悲者,要让糊涂的自己清醒,要让跪着的自己站起,坚信自己能行,在新课改中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要经营自己,就先要让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随时思考教学的得与失。一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遇到了一点麻烦,是怎么解决的;遭到了哪些挫折,当时痛苦的程度怎样,有怎样的感受。你把这些随时积累起来。你将选取自己最些最精彩的东西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那些震撼你自己心灵的东西,对读者也会自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教师同任何人一样,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各有各的长处。我们要借鉴奥运会冠军的金牌获得者的秘诀,充分发挥了自身长处,集中自己的优势,选定自己追求卓越的范围,大胆对许多美好的事情说不,专精自己的最大的长处。要扬好自己的长,以自己的长而避自己的短,千万不要东施效颦,盲目的学别人,自己的长处没发挥,别人的精彩没学到,成为四不像。教学忌讳的正是这四不像,教师什么也有,什么也不通,什么也不精,最终是没特色。仅就课堂教学而言,有的教师知识底子厚,讲授有长处,就着力研究更有吸引力的讲授教学,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练就讲得醉倒学生的本领,讲也同样能提高学生的素质,看你讲得水平如何,我们不能认同的是一些教师,讲得让学生睡着觉的讲;有的教师有表演才华,演讲有长处,那就着力打造情感教学,以情为突破口来启开学生的心扉;有的教师善于煽动学生、组织能力强,就多来点探究式的讨论;有的教师歌唱的长处,完全可以自称一派成为以唱代讲的教育家我们知道,规律是不能创造的,你只能顺应,只要能贴近规律,任何方法都是好方法,方法是不过时的,就看你会不会启用、驾驭,要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不踩别人的脚印走,从自己起步,从我字开篇。我们倡导的是,理念要同新课改同步,方法要创新,提倡多尝试适合学生的活动、讨论、探究的新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有生命里的传统教法而另起炉灶,并不是抛弃教师的拿手绝活,走马灯似的换方法,而是提倡新旧教法巧妙融合。尤其是在新课改实验中或以后开展的什么什么新实验中,我们不要照搬,不要移植,而是要学会嫁接,只有好方法嫁接在自己的长处上,才能真正开新花,结新果。
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教师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读懂你自己。我们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条路子,恐怕我们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有一条路子,那就是勇于走你自己的路。说实话我们无权选择我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要尝试着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收笔掩卷之际,还是摘几句积累的名言与为师者共勉吧!认识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做你自己,这是哲学家奥里欧斯说的。做真实的你,这是莎士比亚说的。
阅读(4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