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的顺序表示:
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1)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指在物理内存中,存储单元是物理上相邻的。
(2)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指逻辑关系上,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是相邻的。
e.g.
我们定义一个数组a[5],在物理内存中的表示如图所示;在逻辑关系上就是,a[0]与a[1],a[1]与a[2]是相邻的,即它们的位序相邻。
优点: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缺点:在作插入或删除操作时,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线性表的顺序实现:
线性表的动态顺序分配存储结构:
#define TRUE 1 //操作成功
#define FALSE 0 //操作失败
#define INIT_SIZE 100 //分配的存储空间的初始值
#define ADD_SIZE 10 //分配的存储空间的增量
/*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线性表*/
typedef struct
{
MYTYPE *elem; //线性表的基地址
int length; //当前的长度
int listsize; //当前分配的存储空间大小,不够可以再分配
}List;
/*创建一个线性表*/
int creatList(List &L)
{
int Ok;
//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L.elem = (MYTYPE *)malloc(INIT_SIZE * sizeof(MYTYPE));
if(L.elem == NULL)
{
Ok = FALSE; //存储分配失败
exit();
}
L.length = 0; //空表长度为0
L.listsize = INIT_SIZE; //分配的存储容量的初始值
return Ok;
}//creatList
/*在线性表中插入一个数据元素*/
int inserttList(L *, int i, MYTYPE a)
{
MYTYPE *new;
int Ok;
MYTYPE *p, *q;
//在线性表List中第i个之前插入新的元素
//判断i值是否为合法值(i从第一个元素算起)
if(i > L.length + 1)
{
printf("i 超出可以插入的范围!\n");
return FALSE;
}
//判断线性表List是否为满
if(L.length >= L.listsize)
{
//线性表已满,增加分配
new = (MYTYPE *)realloc(L.elem, (L.listsize + ADD_SIZE) * sizeof(MYTYPE));
if(new == NULL)
Ok = FALSE;
L.elem = new; //地址变为新的基址
L.listsize += ADD_SIZE; //长度变为增加元素后的
}
//插入元素(
先右移插入位置及其后的元素,再插入新元素)
p = &(L.elem[i - 1]); //p为要插入的位置,下标要减1
//
元素右移,现从后面的元素开始,一个一个向后移动 for(q = &L.elem[L.length - 1]; q >= p; --p)
*(p + 1) = *p;
//插入元素a
*p = e;
//长度加1
L.length++;
return Ok;
}//insertList
/*在线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
int deleteList(L *, int i, MYTYPE a)
{
//判断i值是否合法(i从第一个元素算起)
if(i > L.length + 1)
{
printf("i 超出可以插入的范围!\n");
return FALSE;
}
//删除元素(
若有需要,先保存要被删除的元素的值,再左移要删除元素之后的元素)
p = &(L.elem[i - 1]); //p为要删除的位置,下标要减1
q = L.elem + L.length - 1; //先确定表尾元素,再左移元素
//
元素左移,从左向右的先后顺序依次移动 for(++p; p <= q; ++p)
*(p - 1) = *p;
//长度减1
L.length--;
return Ok;
}//deleteList
注:以上很多内容是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由严蔚敏老师和吴伟民老师编著的
阅读(161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