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3852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12-06-28 18:22:44

夏日屬「離卦」,同卦的蝴蝶與鮮花,皆亮麗惹眼。
這是劉國亮(Paul Lau)田間特意栽花引來的蝴蝶。(2012廖志添攝於南丫島)
 
 
(引言)  二十四節氣,見諸春秋時期《尚書》竹簡,亦上存到天文台網站中。逾2,500年的流傳,在21世紀香港早被稀釋殆盡,尚能喚醒我們血液中潛藏DNA的,當數象徵農曆新年的「立春」,要煮冬瓜湯的「大暑」吧。

  不過,節氣既是農耕及生態刻度,5月5日10:40進入「立夏」,便敲醒了夏蝶甦醒、諸蟲活動的生物鐘,當造的瓜果亦應運而生。


撰文:Z的休假 攝影:廖志添(廖志添攝影工作室)、被訪者
(綠色專題,首次發表於《稻草人》2012年夏季號,第63期,由香港綠田園基金出版)
(香港綠田園基金授權刊登)
 
 
-----------
 
文一、立夏時份,蝴蝶甦醒
 
  初夏時份,往南丫島訪蝶迷劉國亮(Paul Lau),未見蝶舞,先見田邊去水道鋪滿未孵化的蝌蚪,像煞一粒粒保濟丸裹在透明啫喱中,「牠們只需幾個星期便大個仔,夠力擠出啫喱外暢泳。」Paul說夏夜蛙鳴厲害,嘓嘓不斷,他家附近就有亞洲錦蛙等5、6種蛙類。
 
Paul指著去水道的夏日蝌蚪。(2012廖志添攝於南丫島)

  每年春末初夏,野外都好多不同形態的蝴蝶卵,鳳蝶卵像光滑圓球,粉蝶卵像長子彈,斑蝶卵像橄欖形。有些單獨一顆,有些數十上百叢生在一起。「不過今年香港遲下雨,遲發新葉。」假如新葉遲遲未發,蝴蝶也會推遲產卵。卵在炎熱的夏天,只消2-3天便孵化,如在嚴冬則需10多天。
 
  觀蝶拍蝶17年,Paul知道綠鳳蝶過冬時會化成蛹,藏身葉中,待春暖才以成蟲身份鑽出來。「有趣的是,牠們懂得分散投資,有些蛹會先發育,有些第二輪,不會一下子因為無葉子吃而餓死。」
 
  愛蝶,緣起某次在前院刈完草,種上花,百來隻蝴蝶不請自來,這頓視覺盛宴,帶他踏上發燒友之路,追拍多月,卒於97年推出本地首冊蝴蝶圖鑑——《香港蝴蝶》,試圖以蝴蝶生命簡史,感化捕蝶製標本的「愛蝶人」。更刻意種花養蝴蝶,如田裡大窪的蓮生桂子花,工作室外滿棚架的熱情果親戚,都是不同蝶兒的美點。

 
蝶迷暑假無休
 
  台灣蝶迷施信鋒(網名蝶小小)將節氣與蝶舞掛鉤,作了一次更精采的深入縷述。他在《跟著節氣賞蝶去》(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說:「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生態。」、「夏天開始是全台灣蝴蝶出沒的高峰期,比早春更豐富可觀。」

  立夏闖北橫公路:春將逝,夏將臨的暖和氣候,預告酒灰蝶族的盛世,由出沒僅2星期的快閃黨、南方酒灰蝶掀開序幕,遍布中低海拔的台灣酒灰蝶接力。到北橫可一睹國寶級明星:台灣寬尾鳳蝶及大紫蛺蝶。
 
  夏至樹梢看蝶舞:這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一天。氣溫攀升,中高海拔以上,珍稀小灰蝶紛紛展翅。人氣高企的翠灰蝶族,最愛躲在森林最高處的樹冠層上曬太陽。
 
  大暑上山追蝶忙:全年最酷熱,也是滿天蝴蝶飛舞的吉日。7月下旬,中高海拔處,曙鳳蝶華麗登場,追逐心愛植物冇骨消與高山藤繡球。風口型蝶道亦擠滿陸續羽化的珍稀蝶。林道潮濕處,吸水的蝴蝶數量媲美夏至。(撰文:Z的休假)


台灣蝶迷新書,將節氣與觀蝶掛鉤。
 
----------
(Box1)小知識:夏季的6個節氣
 
  24個節氣分為12「節」、12「氣」。「節」為節氣,交替日象徵新一個月的開始;「氣」為中氣,最後一日為該月終結。沒有中氣的農曆月份,便成為前一個月的閏月。

節(節氣)        氣(中氣)       節氣月

立夏(西曆5月5日10:40) 小滿(5月20日23:40)   巳月

芒種(6月5日14:50)   夏至(6月21日07:45)   午月
小暑(7月7日00:21)   大暑(7月22日18:51)   未月

* 資料來源:蘇家興老師(交節時間)、香港天文台官網(中氣)。
 

----------
(Box2)昆蟲記

  Paul笑指昆蟲各有戰略,如:
 
  蛀木蟲(一種甲蟲)每年盛夏始露面1次,每次1-2星期,因為牠要吃一年才儲夠營養交配產卵。
 
  又如:
 
  美國有種十七年蟬,幼蟲會吃樹根吃足17年,然後才出來呱呱嘈,發育交配。

 
-----------
 
文二、農曆五月:夏至一陰生,宜吃薑宜養陽
 
  三元規劃人才培訓中心首席培訓總監蘇家興說:「離卦代表夏天,五行屬火。夏天繁茂的花朵、採花蝴蝶、蜜蜂都有離卦的精神。」

  根據中醫學説,夏季五行屬火,相應臟腑為「心」,故夏季養生重在養心。20歲出頭便註冊、現隨蘇老師習《易》的葉振樺中醫師總結了夏日養心三招:「一不宜運動過劇,以免出汗過多損傷心陰。二應晚睡早起,蓋夏季晝長夜短,自然界陽盛陰虛,宜與天時同步,如睡不夠可午睡1小時以補足。三忌過量冷飲消暑,損傷體內陽氣。」
 
  聽來違反現代人「常識」,原來超錯的竟是我們自己,這裡試以《易》理「過剛則折」、「陽極生陰」來解釋:
 
  1.天文學定義: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公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已確認這一天日影最短,但白晝最長,因為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但夏至後則日照南移,白晝愈來愈短。
 
  2.夏至一陰生: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升高。但陽氣去到最盛,卻已失勢,接下來便是陰長陽消。五月卦「天風姤」(見圖示)正顯示地氣開始冷卻。且夏季太陽最接近我們,太陽收得特別急,故夏夜特清涼,毛孔張開易著涼。蘇老師指:「城市人長期置身冷氣間,沒有跟宇宙同步,才忽視了節氣變化而已。」
 
  3.中醫主張「春夏養陽」:貪吃冷食消暑,只是我們一廂情願,葉醫師謂:「冷飲以低溫抵達腸道,血液活動會減慢,消化功能會削弱。」醫聖張仲景指:「(五月)陽氣在表,胃中虛冷」,故養胃陽而非灌冷飲才是補身之道,恰如民間俗語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撰文:Z的休假)

----------
(Box3)夏季卦氣變化
 

 (卦1)農曆四月「乾為天」:能量最飽和,需休養生息,部署下一代出現(如:蜜蜂授粉)。
 (卦2)農曆五月「天風姤卦」:夏至一陰生,地底寒氣開始上侵。陽氣雖然最盛,但卻已在消減中。
 (卦3)農曆六月「天山遯卦」:氣溫升到最高點,陰氣亦更接近地面,暑氣挾濕,日影愈來愈長,預告初秋將臨。

(製圖:《稻草人》期刊第63期)
 
-----------
 
文三、農耕時間表
 
  早前赴貴州革家族地界拍攝的Paul說:「當地農耕緊貼節氣。」4月上旬貴州春花茂盛,鴨梨與油菜花當造;只1個禮拜,花兒全都謝了;4月中(農民都在等穀雨好播種。「舊年因旱歉收,民間節慶活動也少了。」

  當地近10多年以新法育苗,「首秧」將種子浸3日,苗長1吋時,逐粒放落田;「小滿栽大秧」則在苗長10吋時插秧。
 
  夏天盛產多汁的瓜果,如冬瓜、絲瓜、苦瓜,但Paul指著田間的薄荷、蕃茄、野葛菜笑言:「夏日又曬又多蚊,是我的休耕期。」
 
  與夏日節氣有關的農諺很多,如:
 
  三月無清明,四月無立夏,新米舊米價(立夏如不在農曆四月,新米肯定貴);
 
  芒種蝶仔討無食(芒種後花期過);
 
  夏至,種籽齊去(夏至播種);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滿甲子庚辰日,寄生蝗蟲損稻禾(小滿若逢甲子庚辰日,占水稻多病蟲害);
 
  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撰文:Z的休假)
 
---------(完)---------
阅读(63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