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3995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11-30 20:53:12

(序)     他所做的一切,三十多年前肯定被目為離經叛道,即使十多年前,也非社會主流。
 
     以中醫師的身份,創立綠色健康組織,開設有機食品超市,他所做的一切,已超越了純粹的中醫範疇。但何顯亮矢言:「即使同路無人,仍會貫徹始終,以實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信念。」
 
     認識何醫師十四年後的今天,忽然又想起他,是因為這家在九十年代創先河的有機食品超市,今天(2010.11.30)最後一天以何醫師的名義開門。明天起,一切便會易手,何醫師夫婦亦會踏上人生另一旅途,修行去也。Z的休假沒有參與他的慈善告別晚宴,但在此祝福他們,廣結善緣。

 
     第一次與何顯亮正式會面,已是1996年的事了。當時他的名片上不錯印著「中醫師」的頭銜,但在這頭銜前面,絕對可以加上「非傳統」這個分類。
 
眾裡尋他 兜兜轉轉入了行
 
     的確,你可以挑戰他不是世家出身,因為在大學主修中文的何顯亮,當年從未想過懸壺濟世,若非母親患了嚴重失眠頭痛,屢醫不癒,巧遇同學推薦名醫,他不會驚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一頭栽進中醫學的世界裡。
 
     但他歷年所學所知的,亦不僅僅是傳統的中醫中藥,因為何顯亮性好尋根究柢,由氣功、針灸以至推拿、指壓、腳底按摩,舉凡知道有名師的項目,他幾乎都學遍了。所以,他所知的其實頗雜。
 
     由「全職」跟師傅睇症開始,至中途正職教書業餘替朋友把脈開方,再發展到九十年代創立「天健會」兼開班講授保健知識、經營附屬的有機食品超市,他走的路已明顯逸出主流之外。不過,z的休假相信,他並不介意如此。也許,他正需要如此。
 
不按傳統 發揚傳統
 
     在那個人皆可自稱中醫的時空,「非傳統」這面旗幟無疑較易出位,但出位後又憑何取信於病人呢?
 
     何顯亮不諱言:「有些病人會話,咩呢個中醫咁市儈o架,連這些食物都要賺埋。」又或猜疑:「呃人來買東西。」
 
     到底是甚麼令他竟可不畏人言,自行我道?
 
     「我的中醫啟蒙老師對我影響至深。」這位陳老師出身中醫世家,外公曾為清廷御醫,而他本身則留學法國習西醫,一度出任越南王御醫。「老師說,醫學不應有中西分界。只要能治好病人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對於何顯亮來說,草藥、食療加上有機天然食品,就是治病強身的好方法。
「時代不同了,從前的人病在食物不夠,營養不良。今日呢?同樣是營養不良,但卻是因為食物雖多但配搭不均衡,因為食物經過污染、加工而營養下降。」
 
     眼見現代人因為食物「慢性中毒」而愈來愈多病痛,但卻不知道病源不在病菌而在污染,何顯亮相信,推廣營養素較一般食物高三倍的天然有機食品,就是一條出路。
 
市儈 出於一片好心
 
     「身體是個小宇宙,身體有病,是因為小宇宙失卻平衡,與大宇宙不協調。」何顯亮如是理解,也如是灌輸給來聽課的病人。
 
     相信是一回事,實行又是另一回事。部份病人雖有心追隨這信念,但苦於天然食品難尋,知得愈多,表現得愈無奈。何顯亮於是想到自己籌辦一個會,兼小型銷售點,幫助病人貫徹他教的養生保健概念。
 
     髓然不是人人都懂得欣賞這安排,但起碼有人說:「呢個醫生真係好,花咁多時間同精神,咩都同我們準備好晒。」何顯亮轉述這話時,世故的眼眸亦難自禁閃出一份光彩。
 
養生的不歸路
 
     走的是非一般中醫的路,思想方法也不是依足本子。他覺得,九十年代整個中醫界都似乎仍停留在醫病的層次,雖說是採用草藥、度身定造處方、調節臟腑平衡的方法,比起西醫為醫病而醫病的層次要高,但中醫的強項——養生——卻未曾得以盡情發揮。
 
     「上醫治未病」這中醫金句,就是說一位高明的醫師最著重調節身體,根本就不讓它有機會生病。在這位非傳統中醫師當年的心目中,進食營養豐富的天然有機食品,顯然就是上醫之道。
 
     何顯亮坦承,有此意念的同行當年不用五個指頭就數得完,但他以釋迦牟尼孤身上路,亦未知今日佛教得以發揚光大為喻,表明自己會將推廣上醫之道視為人生終極目標。
 

補記:這個目標,由1996年走到2010年,也許是個小終結篇了。未知天健會易手後情況如何,但有機天然食品,今日已漸為主流接受,亦打進商業化的高檔超市,已經是個進境。
 
 

 回歸自然 最高境界

     雖然醫學無分疆界,但何顯亮醫師早在九十年代就已認為,不同醫療體系卻有層次高低之分。

     比如西醫,同樣病症就給予同樣化學藥物,照顧不了不同病人不同體質的分別。

     自然醫療雖將「全人照顧」(Wholistic Care)掛在口邊,但何醫師認為,它目前仍未脫離針對病徵的做法,只不過所用藥物取乎天然,較少副作用而已。

     中醫呢?看症不看病,重點在於重整體內平衡,在何顯亮的心目中,境界又高一層。但他卻擔心,當年主流做法以睇症為主,未能達到養生防病的最高理想。

     他行醫近廿年的時候,最大體會就是《易》經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所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自《象傳》)

     九十年代,他認定天然有機食品能避免污染,防止二十世紀集體慢性中毒大悲劇,故集中火力大肆推廣,當然,他也不否認,對於飲食享樂至上,眼見生命走向盡頭亦寧死不屈的人,只能嘆一句:道不同,無從相救也。

     行醫逾三十年的今天,他卻謀另一個「道」去了。z的休假想,也許,養生只是修行萬千法門的其中之一,到了某個火候,便自然而然脫離養生之道,追尋大道去也。

 
 
 
 
-------------------------
撰文:z的休假
阅读(113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