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75061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9-06 09:06:27

     人生四苦之中,「生」可說是唯一最受歡迎的「劇目」。儘管小傢伙來時哭聲震天,但大家都趕緊笑著去迎接。但死亡呢?即使逝者含笑而終,可大家都不期然流淚相送,是妒忌他可以立即開展新一頁呢?還是羨慕他不用再受死亡威脅呢?真是說不清楚。
 
     別忘記,生、老、病、死都是心理學中所謂人生的重要改變,都可以對心理構成壓力。但既然都是人生舞台必然劇目,何不在百忙之中構思如何把它演得更精采?
 
 
 
老:睿智的本錢
 
     要討論人為何而生、為誰而活這等哲學問題,恐怕十輩子也說不完。既然大家都已走在人生路上,倒不如說說用甚麼健康的態度來面對老、病、死這三個必經階段罷。
 
     「過了九十歲,周圍的人就把你當成老人,反而讓我要小心翼翼,隨時提醒自己是個老人。」
 
     「人老了以後,絕對不要說老婆的壞話。應該一直表示感謝,這不是出於愛情,而是生活的智慧。」
 
     「不必為禿頭、白髮嘆息,而應該為自己竟然能夠活到變成禿頭、長出白髮而感到高興。」
 
     「人,現在最年輕。因為,今天的我比明天的我年輕。任何人都是現在最年輕。」
 
     說得出這些話的,莫不是智慧老人。雖然「老化」絕對不是讚美之辭,但「老化」跟「老人」並無掛鉤。多年前曾聽香港老人科醫生區結成分析:身體老化,莫是必然的生理轉變,然而老化跟健康並不是相反詞,只要年輕時活得有規劃,健康晚年不難求。
 
     在一項全港最大規模的老年人研究裡面,何陳雪鸚博士發現,有不少老人家活得健康又富活力。她因此力證,一般人都誤解了「老等於雞皮鶴髮」、「老等於病弱可憐」。
 
     忠告:健康晚年不能現買現賣,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注資。如果你的思想老化得比身體快,那麼,就只能乾巴巴地飾演「老角」——可能四十歲就上場。
 
 
 
病:成長的階梯
 
     「當你感到體內的器官的存在時,就是那個器官生病了。」
 
     「癌症的罹患率雖然是四人之中有一人,但對於患者本人來說,機會率卻是零對一百。」
 
     「有治病的藥,沒有治身體的藥。」
 
     「醫生都想把疾病治好。不過,最重要的病不是治好疾病,而是要治好病人。」
(日本久留米市網站圖片)
 
     不知道摘錄這些雋語的日本作家永六輔(上圖),對於病和老、死是否別有見地?但對於自1978年起就進行「特殊癌症病人」計劃,用愛和治療雙管齊下,催化心路改變和疾病痊癒的美國醫生 Dr.Bernie Seigel來說,卻肯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據說喜歡被稱為Bernie多於Dr. Seigel的他認為:「意料之外的痊癒經常發生,醫生必須學習隨時給予病人希望,即使在看來似乎是最後的時刻也不例外。」
 
     康復的關鍵是:病人的希望與信任,使他們自己能「放得開」,對身體重拾自主權。之所以一個貫徹飲食治療法,一個完全不戒口,一個接受電療和化療的癌症病者都可以同樣獲治癒。相反,在英國一項實驗中,接受鹽水注射的病人竟有三成因為相信這就是他們所恐懼的化療,而出現了鹽水本身不會造成的嚴重脫髮「後遺症」!
 
     忠告:肯定的態度能幫助身體。恐懼則是毀滅性的,因恐懼而選擇的治療方式絕對無益。
 
 
 
死:祥和的選擇
 
     對於死亡,相信沒有人能自誇比醫生見得更多。作為一位資深的外科醫生,Dr. Seigel有以下體會:「我們除了有齊其他人所有的痛苦外,還有一個是醫學院所深深住鑴入的:我們扮演的是機械性的救命者角色。疾病和死亡都被看成我們的失敗。」
 
     但是,經歷過長期失敗以後,這位醫生終於可從病人身上領悟出另一番道理「沒有一個人可以長生不死。所以,死亡並不是問題所在,生命才是。」
Dr. Bernie Seigel
 
     可惜,我們當中恐怕有97%以上的人都對死亡心存恐懼,且看Dr. Seigel(上圖)在其著作《Love, Medicine & Miracles》(中譯〉《愛‧醫療‧奇蹟》)中所描述的小故事罷:
 
     年輕的穆莉兒得了嚴重癌症,幾乎無法呼吸,其他醫護人員因恐懼而躲得老遠,剩下她一人面對死亡,但自以為有心理準備的她卻無法死去。因此收到投訴電話的Dr. Seigel解釋,一個人在憤怒與恐懼中很難死去,因為身體貴一直努力適應新環境。最後,只是用了一些嗎啡、愛與歡笑,穆莉兒享受了最後幾個小時的美好時光,並在醫生離開時安然辭世。
 
     另一位末期病人傅樂莉在Dr. Seigel的幫助下,化解了跟丈夫的衝突(包括丈夫「不要死」的請求),之後病情一度奇蹟減退,兩個多月後才在充滿愛與關懷的家裡安然離去。
 
     所以,Dr. Seigel的結論是:那些學會完全去愛的人,不用花時間糾纏在「死亡」之上,可以祥和而無痛苦的撒手人寰。但先決條件是讓救命的醫生知所停止,而家人亦不強行挽留,用愛支持病者的選擇。
 
     日本女演員賀原夏子患癌症離世前,曾笑言這是她第一次死,但卻無法將死的體驗應用到舞台上去,著實很遺憾。其實,死亡,可以是另一齣好戲。
 
     忠告:生命行將終結之時,生命依然十分寶貴。但人生必須學會面對,人生舞台總有謝幕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Z的休假
阅读(52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