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的 语 言 活 的规范
--由网络语言的流行看语言规范与创新
语言是活的,因为使用它的人是活的。语言就象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相对稳定是存在的,绝对静止则只能是枯竭的时候。语言自产生起就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因为产生和应用它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语言在快速发展更新,必然要求语言规范也就不断更新。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虽然在这些语言初诞生时并不一定符合当时的语言规范甚至会得到语言学家的极力排斥,但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能够经过时间的洗涤沉淀下来的自然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正如“汉语原无所谓对错,错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对的”,今人极易说错的字不少已经在近几年的字典上承认将错就错了,“呆板”、“角色”的错误早已不再是错。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既然是网络时代,当然就要产生网络语言。在网上,说话要这么说:“偶”是“我”、“伦”是“人”、“粉”是“很”、“虾米”是“什么”、“LP”是“老婆”、“LG”是“老公”...... 我在网上找到这么一段关于纯洁汉语的对话:
“刚才听Q上一个GG话要纯洁汉语了,好怕怕,不知道酱紫下去偶们是否也要规范,你说FT不FT?,郁闷ing......9494,唉,这些菜鸟真TMD妄人,老铜子么,就是无厘头,也不给个理由先,好BT哦,愤怒中......偶GF不在,得去会PLMM啦,886。”
拉丁字母加数字,混合谐音字,一般人看来如同天书,实在是不懂,真是难为了发出要捍卫祖国语言纯洁性之呼吁的语言学家了。
在此再援引《南方周末》专栏作家沈宏非戏拟的一则描写我们时代新人类语言的段子:
“我在shopping时顺手买了一份《南方周末》,哇塞!真是帅呆了。特别是《新生活》,好Yeah好in啊,show给老婆看,也说酷毙了,难怪人气急升。要不是晚上偶喝high了,一定给编辑部发一封电邮......”
按照目前的语言规范来看,上述两段文字自然是错字连篇,文理不通了,难道我们的网民都是没有接受过中文教育的文盲?非也,目前网民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他们之所以这样说话,并不是说不尊重我们的汉语规范,网虫们对文字的篡改和游戏,只是想释放情绪拉近距离,是对网络的一种挣脱和反叛。在网上聊天,看不见表情也听不见声音,很多的情绪无法表达,没有情绪的文字是干巴巴的,用网络语言说话则不然,很多的语气、趣味、意境就都出来了。
现在这种产生于网络、风靡于网络的网络语言,一些人对它应用娴熟,而另一些人却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极力排斥。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都是为了适应环境需要而不断进行的衍生和发展,是人们各种思维方式和文化构成的反映。有很多人担心网络语言的泛滥会影响人们书面语的使用,大可不必,正是因为现在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原本的书信往来被渐渐代替,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使用网络语言,这是语言的自然发展,不足为怪,就如同现在更多的人用电脑键盘、手机按键代替了纸笔一样。还有些人担心孩子们过多地使用网络语言不利于健康成长,这样的担心有点奇怪,因为网络语言本身不是一种坏“语言”,不至于让人变坏,它和任何一种语言一样有它的优劣之处。但是,对“孩子只懂得网络语言而忽视了规范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的担心则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要让孩子只懂得一种语言,不管它是规范语言还是网络语言,因为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多懂得几种语言,才能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生存。
每一种语言都是需要学习的,如果你拒绝学习某种语言,那么同时也就等于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圈子拒绝。试想,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21世纪,有哪个年轻人希望落在时代潮流的后面呢?
诚然,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或是某些外来语,是不符合当下的语言规范的,纵观语言的发展,语言规范总是滞后于语言的创新的。语言的最主要作用是交流,只要这种语言在一定的范围内能达到某种交流的目的,那么其存在便是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说什么话的权利,你可以不喜欢他的表达方式,甚至骂他,但你没有权利禁止它。再说现在热衷于并极力创新网络语言的人要远远多于对其嗤之以鼻、极力反对的人。
语言的规范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光有规范不要创新不行,光要创新不要规范也不行。语言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但如果只讲创新不讲规范,语言就无法健康发展。既然语言是活的,语言规范也应该是活的,要不然就不会有“自由”、“平等”这些来源于佛经翻译的词汇,也更不会有善男信女天天念的“阿弥陀佛”。
语言就象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堡,从中我们可以察觉出一个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程度,同时也表现出我们伟大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改革与开放。
阅读(134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