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28006
  • 博文数量: 288
  • 博客积分: 1030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18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12 17:0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8)

文章存档

2011年(19)

2010年(38)

2009年(135)

2008年(96)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3-05 13:19:20

美国会:为何揪住丰田‘电子门’不放?

 原创 | 2010-2-25 13:45 | 
关键字:   

            美国会:为何揪住丰田‘电子门’不放?
                             
                                   一

 

全球汽车老大丰田和美国会‘对薄公堂’,绝非是丰田陪个笑脸,认个错就能了断之事?从丰田‘脚踏门追讨到电子门’的环环相扣,岂止牵动美国同行,甚至牵动全球各自不同产业集团的链条利益?这其中有何‘计中计’?

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球每台汽车的电子部分平均是1882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5.5%2008年全球车用电子市场将比2004年增长33%,达到1634.56亿美元规模。

从单车看,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在整车比重平均已占汽车总成本的1/3,在高档汽车整车成本比重达到50%----60%。预2010年提高至40%


 

         

目前欧美、日早己划了两大不同电子行业的标准阵营。分别成立了各自的汽车电子标准组织。2002年,创立以欧美制造主要成员宝马、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标志雪铁龙,及博世、西门子威迪欧、大陆科技、瑞萨科技等40余家公司-----汽车开放系统联盟Auto SAR是由世界知名的汽车、电子和软件业界主要厂商建立起来的汽车电子行业标准组织。

表面看,美欧联手目的是为规范汽车电子产品、软件和元器件的互通性---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软件接口和软件模块制订标准。实际上,岂止有奏跨国笼断‘弦外之音’?

针对欧美联盟之举,两年后的20049月,丰田和日产达成一项有关汽车电子标准制定协议,成立日本汽车软件平台及构架,呼吁日本汽车厂商、电装品厂商、半导体厂商、线材厂商及开发工具厂商等共同参加,联手打造汽车电子系统的软件国际标准,以抗衡AutoSAR形成技术市场的全球垄断标准。

在全球资源紧缺的环境下,丰田用了27年杀开以亚洲制造对峙欧美制造的一条血路,推翻了老气横秋的‘美三大’百年老店,动摇了原有的产销制造模式,夺了‘美三大’产业笼断地盘,创新了各产业的进程,岂不遭美‘落井下石’?

此番丰田上下反复强调:突然加速与电子控制系统无关。可否认为,日美汽车电子两大阵营的标准确立是对峙‘丰田对薄美公堂’的真正祸根?面对两大阵营瓜分本土汽车的背后,如何确保产业自主创新和战略转型发展和减排之重?这也是中央政府今年强调力推产业创新必转的重中之重!否则美问责丰田的今天,岂非不是本土汽车的明天?

‘丰田可耻啊’,在国会山煽情的美议员直指丰田‘电子门’技术根基的资本背后,令人从产业纵深性上看,汽车电子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运行,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卫星导航、智能交通、移动网络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重大的载体,为相关的配套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如此丰厚发展背景,20个美议员依次轮番在国会山上,动用法律揪住丰田‘电子门’不放?又从‘脚踏门到电子门’国会山上异口同声讨打压日企汽车产业?这难道就能拯救一崛不振的欧美汽车业?以亚洲丰田为鉴,美更怕本土汽车升级换代,战略转型拥有低碳产业的崛起和内需拉动?

                  

来自田纳西州的丰田受害车主朗达.史密斯在听证会上说,200610月她驾驶凌志房车,煞车时车速突然加速到160公里。尽管并无发生意外,当回想起生死关头的细节流泪不止,在这泪洒国会山的表演背后,令人从技术延伸性上看,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的汽车电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整车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性能价格比,为汽车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次,美国会通过美退休消费者,揪住丰田‘电子门’不放,是因日企汽车电子领域阻挡了欧美电子未来的重要发展?还有谁不认为:此前的1987年美国会质疑‘奥迪突然加速事件’,确是今日丰田的翻版------当年欧制造刚入美,美对德采取打压,奥迪七年后才得以恢复-------美玩这一套驾轻旧熟?

尽管,日本以7688亿美元持美国债最多的国家,但美国会对日企丝毫不手软?现丰田汽车采用以低息的方式,力挺美市场份额下降-----又属软中有硬。

  必须关注的是200411月,IBM加入以欧美标准的Auto SAR。同时,微软在2004年宣布成立汽车事业部后,瞄准利润丰厚的车用工业控制系统,积极与OEM厂商合作开发以视窗为核心的Telematics方案。微软也与德国、日本等25家汽车公司展开了研发或业务上的合作。形成况日持久的欧美日汽车背后的相关产业焦灼态势。

跨国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销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在不同细分市场形成了各自的优势------车用半导体领域40% 的市场份额掌握在飞思卡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科技和日电电子等供应商手中。

而各公司各有产品优势,如富士通在车身控制、线控等领域;NEC在仪表盘、汽车音响、车身控制系统等领域;飞思卡尔在动力传动、车身、底盘及安全系统等领域;英飞凌在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Atmel在转向灯、定时器、雨刮器控制、仪表板照明调光器等基本功能模块方面。

 在汽车信息娱乐领域,日本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全球信息娱乐市场前十强中有4位是日本厂商,包括第一和第二大供应商的松下和先锋,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的日本信息娱乐专业厂商阿尔派株式会社和富士通天。德国Harman Becker居第三,美国Garmin排名第四,排名第六的是欧洲导航设备业最大的制造商荷兰TomTom公司。德国大陆集团收购西门子威迪欧,增强了导航与汽车远程通讯领域的实力。

当然,全球汽车电子技术主要以美日德为主-----德尔福、伟世通汽车系统、电装、博世集团、大陆集团等跨国公司,现已到非整合地步-----向系统化、模块化推进。

近年丰田汽车全球市场‘精进’ 的漏洞,让千载难逢的美国会揪住了‘品质神话’的‘七寸’?

业内分析:两年来丰田脚踏板在美掌握了‘拖’和‘脍’的软斗术的心理把握,貌似‘省钱’,实为戒欺积怨-----美国会当然就以不同的美官样法律方式-------欲血溅、颠覆、拆分、整合日企汽车电子行业的资本、技术、标准?

可否如此反问:已逝于丰田交通事故为生命代价的美消费者家属,现可追究美国土交通部的执法管控失则和国家赔偿及相关官员辞职?!只是这如此迟到的国家赔偿,竟以道貌暗然的人权为合法化身,并以百姓生命为换回汽车电子产业梯进的阶梯,令美国会上下布满了毫不掩饰的官僚狭窄的心理和财团的铜臭及血腥!?

这或许是为何丰田死扛‘电子门’的底线,美国会又缘何死揪住丰田‘电子门’不放,并采取环环相扣还有多少不能拿到国会山的名利场上,令天下人永远不曾知道的更为肮脏的‘计中计’?

汽车由一个普通的代步工具成为政治家掌玩于经济的魔棍和打压它国制造方式的非常手段!真的感激美国会以如比听证的方式,打压亚洲制造的丰田汽车,给同仁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2511字》

   相关背景:

 
         

    日电子产业地图:

日电电子、瑞萨科技公司、东芝公司、电装公司、精机株式会社、日立集团、松下电器、富士通公司、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康奈可株式会社、爱信集团、欧姆龙株式会社、京滨株式会社、特殊陶业株式会社、三垦电气株式会社、斯坦利电气有限公司、矢崎总业株式会社、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以上财团创造的技术背景利润,构成日政府背后购买美国债的控制力。

    欧美电子产业地图:

德州仪器模拟器件公司----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美国、微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安森美半导体公司-----美国、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美国、意法半导体---意大利、法国、恩智浦半导体---荷兰、微电子集成系统公司--比利时、江森自控有限公司---美国、霍尼韦尔---美国、天合汽车集团---美国、伊顿集团---美国、阿文美驰---美国、百利得---美国、切瑞公司---美国、美国电子组件供货商---美国、森萨塔科技---美国、博世集团---德国、大陆集团----德国、采埃孚股份公司----德国、欧司朗公司----德国、布鲁兹汽车系统公司----德国、凯德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集团----瑞典、玛涅蒂·玛瑞利意大利、法雷奥集团----法国-----以上欧美技术背景下的不同财团,掌控全球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高中档汽车电子资源的制造标准和市场份额。

阅读(78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