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08798
  • 博文数量: 1125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67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03 14: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25)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124)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8-17 17:18:58

Xin Chen推荐的很有趣, . Joel一直是比较推崇小巧、精干的团队和开发方式的,因此对Ray的评价有些苛刻,但的确Joel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计算机界普遍存在的这种“假大空”类型的buzz word堆砌的局面,其实这种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个行业一直如此。

Joel有一点分析是比较有道理的,Ray是Notes出身,进而做了Groove最终被MS收购而加入,最近提出Live Mesh, 本质上都是基于数据同步(synchronize)的设计;数据同步是网络分布应用的一种有效的实现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也不是最有效率的模式,随着网络的带宽加大、CPU处理能力增强,同步模式的优势在always on的计算机应用大幅消退,不过最近这些年PDA, Phone等所谓有限连接设备的兴起才使得数据同步模式焕发了第二春。 在Google等公司认为未来一切都可以网络化,终端设备只是相对瘦的客户端的时候,Live Mesh如此强调数据同步,让人不太理解。

网络存储的未来

Joel还提到了xdrive系列的网络存储服务,这个在n年前曾经很时髦,然而时间证明了对消费者用户而言似乎这个不是,至少现在还不是必不可少的业务。

然而,这里面是否有未来的机会呢?我认为有!只不过可能时机还没有成熟,方式也可能需要有所变化。

苹果的.Mac服务中的iDrive服务是比较有些特点的,因为apple的这个网路盘不仅仅是个可以连接在你的电脑上的盘符,而且它还具有很多“天然的”接口,比如某个目录下的照片自然成为了你的相册,某个目录下的文件自动成为了你的个人站点,这个驱动器也是你的PC和多个apple在线服务之间的纽带,需要upload某个东西到某个应用中去吗? 丢到某个特殊盘里面去即可。

一些现代的网络硬盘服务也获多或少提供了类似的服务,最多的如web访问网络盘、共享、搜索等功能。但是这些服务普遍最缺乏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 开放性。

网络存储和一个硬盘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不同之处,网络盘挂在Internet上,Inernet上随时可以访问;你的计算机硬盘挂在你的硬盘控制器然后挂在计算机总线上可以被计算机的其它设备访问。你的硬盘有一些基本功能比如说可能有指示灯说明读写状态,但其最大的用途是给其它的设备和服务读写数据,而不是隶属于自身提供的某种功能。 现在的大部分网络存储服务的功能全部是自身固有的,能暴露给第三方的?几乎没有。

想象一个未来的网络存储服务,它对于我的设备(PC, Phone, PDA…)来说如同一个存储设备,可以很方便地当成本地的存储设备而使用;它对于我的使用的各种网络服务来说,也相当于这些应用的存储空间,比如我的email可能用Gmail, 但保存(至少有一个copy自动地保存)在我的网络盘上, 我的blog的数据,也保存在这个网络存储中, 我的facebook上的通讯录, 我的相册, 我的记事本, … 统统可以保存在这个属于我自己的网络存储空间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网络存储服务! 而这样的体系结构如果能够存在,也将能解决不少Data portability的问题, 这就如同有时候我拔下这台机器的硬盘插到那台机器上去一样。

网络时代的冯诺伊曼机

作为old school boy, 我觉得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只不过其中各个部分可能被赋予了一些更新的含义。

image

(Graph from: )

在这个结构里,I/O 模块毫无疑问是存在于网络上的,例如前面提到的网络存储是个典型的网络化的I/O设备;这里的memory的概念也应该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memory chip中的0, 1 而是分布在网络上的系列可寻址的状态, 这些状态可能提供在多个不同的服务之中。 Control unit, ALU毫无疑问将可能是下一代新PC时代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东西。

SCSI 的联想

可能吗?不可能吗? 其实一个并不新鲜的,但至今还在发挥功效的架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可能性。 这就是S,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抛开SCSI本身的设计目的不谈, 其实SCSI的本质是一群职能外设形成的专用计算机网络,SCSI上每个设备都有一定的“智能”,因此他们可以并行地自主工作,相互协调形成巨大的吞吐量。 目前大部分高可靠性存储设备都是SCSI的设备。IETF在SCSI基础上提出了iSCSI, 是对SCSI进行基于TCP/IP的网络扩展,使得这些scsi职能设备的连接距离、设备数量可以随网络而“无限”扩展。

SCSI的例子只是说明了一个专用的环境下,网络上的各个“自主”的设备如何高效率运作形成了“一台”让你觉得是整体的计算机 — 你的scsi硬盘其实是一台计算机,你的scsi光驱是另外一台计算机, 你的扫描仪、打印机…都是完整的独立的计算机!感觉上你只是在用一台机器,其实你在使用一群机器。SCSI做到了,未来的”新PC”也能做到!

谈何容易?!

的确不容易,但是并非不可能。

然而目前的问题并非在于技术上不可能,而是在于协作上和商业上的问题。很多的公司,包括google在内,打着开放的旗号,并没有真正把开放放在心上,而是现象着垄断未来。 Google的梦想是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如同google search一样host在google强大的机器群上,这很好很强大,但是这样一来别人的空间在哪里呢?当一群人都梦想着自己做个super网络服务把所有用户都抢来的时候,其实就正是埋下了不可能的伏笔。

然而Linux等软件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也就是有可能通过大量群体的参与和协作来推动一个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东西变成现实。

阅读(45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