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职场
2009-04-22 14:58:30
據了解,班服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但那隻是由學生們到服裝市場批發T卹來充當,不易與社會服裝區分,自主元素不足,因此沒有流行起來。自主設計製作班服的潮流在去年才出現。據學生網站調查,去年共有1600個班嘗試自主設計製作班服。
今年,一股“班服潮流”乘著校運會之風橫掃廣州校園。據廣州學生網初步統計,約12萬學生在校運會那天脫下,穿上自主設計的班服。班服風氣已經逐漸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多年來,校服千篇一律的面孔讓不少講求個性的同學感到沉悶。今年10月,記者走訪各大學校發現,校運會上多了一個“新面孔”——班服。據本地最大的學生論壇廣州學生網初步統計,約有12萬廣州學生製作了或正在製作自己的班服。該網營運總監梁遠安告訴記者,數據來自學生網60萬學生會員與100多位學生版主。
學校支持家長贊成
記者採訪發現,綠翠中學、東圃中學、27中、97中……幾乎受訪的中學都表示默許將校運會日定為班服日。某省一級學校負責人表示,也是一種團體精神的體現。
記者隨機訪問了20多位廣州中學生家長,大部分錶示不反對孩子搞班服,一半家長願意出50元以內做班服,也有三成左右的家長表示,班服款希望還是孩子從零花錢裡省出來。
自己設計又潮又型
日前,在廣州青年文化宮一個樣板間,記者看到了廣州最新流行的班服。與校服最大的區別是,班服多為學生自行設計,充滿個性,上面印著勵志語或“型格語”:“望乜望!!!”、“唔準唔開心”、“我係自己,理鬼你感受”……班徽則成為最大的圖案來源。其中,最搶眼的一款班服,前面平淡無奇,背後竟印著全班人的姓名!
除此以外,學生們自己也會承接設計班服的業務。廣州美術中學就有一群學生畫班服效果圖賺外快,20元~30元一份。今年,男生KEN就賺了近百元的零花錢,他告訴記者,接班服活,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對設計保密。
不過,同學對班服的要求可不止是“好看”那麼簡單。來自廣州各大班服廠家的數據表明,學生第一要求就是布料好。廠家們提供了25元/件至65元/件等8個價位,最受歡迎的是32元/件至40元/件的中檔價位,近八成班級選擇;而25元一件以下的只有5 %的班級選用。據了解,價格差異主要在於布料,純棉的最貴,含滌綸成分越大越便宜;其次則是圖案製作成本,絲印、燙金、植絨、綴片等都得加收費用。
名博推薦: 學校也搞公司化管理班長是"CEO"來上課的同學都要將證件掛在出勤表上面。
??現場?學生上課得掛胸卡
??很顯然,這個班級和其他班不太一樣。一進教室,很打眼的,就看到教室黑板左側的牆壁上張貼著每個乾部的委任狀,門邊的牆壁上有一張大出勤表,來上課的同學都要將自己的證件掛在上面。 “這樣,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學生的出勤情況了。”說這話的是班長吳白鷗,實行公司化管理後,她擔任了公司的CEO,一身黑西服讓這位大一女生看上去多了幾分乾練,“我正和班主任商量,希望能買兩個刷卡機,以後職員上下班都得實行刷卡製。”
??在教室的後牆壁上,張貼著該班的行政級別圖和管理流程以及獎懲措施,各式各項做得有模有樣。隨後,在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該班的班主任趙建鵬和幾位主要負責人。幾位負責人一字站開,都是一身黑套裝,一樣稚氣未脫的臉。信息部的劉佳男說:“我主要負責信息收集和管理,以及外聯工作。”後勤部主管宋建峰介紹說:“公司的出納會計工作主要由我負責。”
?
??爭議
??同學:希望過純粹的大學生活
??雖然營銷班大部分學生對這種公司化管理表示好奇和新鮮,願意配合,但還是有少部分學生對這種做法提出質疑,自公司化管理實施以來,班上暗湧的爭議就從來沒斷過。
??“他們幾個就愛出風頭,把班上搞得亂七八糟的。我們上大學是來學文化知識的,不是學習什麼公司管理手段的。”一女生私下對記者表述了她的抗議,而反對的學生們大都提到了這樣一種想法:“大學四年的生活是一個人一生中很重要的階段,我們都希望過純粹的大學生生活,我們現在還剛大一,世界對於我們而言是美好的,真不希望社會上的那一套過早地入侵到我們的生活。”
??老師:叫我“老總”可接受不了
??這種爭議不僅在學生之間,甚至伸延至班級的任課老師中間,“是嗎?他們在進行公司化管理嗎?”教該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歐陽老師對此好像不太知情。 “我平時私下和學生沒有過多溝通,但近幾天他們的出勤率情況倒是有所改善,”歐陽老師解釋說。 “但如果他們不再叫我老師,叫我歐陽總的話,我可就接受不了了。”歐陽老師繼續說,管理歸管理,方法可以藉用,但稱呼最好不要改,否則商業氣息太濃,學校還是應該有學校的氛圍。 “學生階段的主要矛盾是學習,還是要過考試關的。”歐陽老師最後說。
?原因?迫於就業的危機感
??“搞這樣的嘗試主要是基於我們這個班的學生畢業流向,我們學校主要是為公司培養一些行政管理人員,希望通過這樣的管理嘗試,讓孩子在學校裡就樹立起管理意識。”班主任趙建鵬坦陳,“這想法最初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他們希望在班上營造出公司的氛圍,我們斟酌了很久,才決定先試一下,剛試行一個星期左右,效果如何還不敢說。”
??作為當時主要倡導者之一,班長吳白鷗的想法頗有代表性:“您看現在的招聘啟事,各單位比起文憑更看中的是相關工作經驗,我們也是迫於形勢要求。”後勤部主管宋建峰說:“我們雖然現在還剛上大一,但真的有特別強的就業危機感,所以想到這樣一個辦法,只是希望適應自己的社會角色、融入社會。”
??趙建鵬說:“從實行一周來看,最明顯的就是課堂出勤率高了,因為畢竟有嚴格的製度製約著缺課行為。我覺得,雖然與真正的企業管理有一定的差距,真正的公司有企業理念,但我們的公司現在只有一種概念。概念與理念不同,理念有很強的約束力,概念則是一種意識。而我的學生現在做的只是要在他們的頭腦中培養一個概念。這種概念就是現在社會上都提倡的‘誠信務實’,同時也是一種服務精神。這畢竟是一條途徑,一條通向社會的過渡橋樑。”
?
??專家:別讓形式取代了內容
??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幾位教育界的專家。北航高等教育研究所雷慶所長認為:“這種做法符合學生的心理。他們想得到一種成就感。這反映了學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精神狀態。而這種形式也無可非議,應該鼓勵。”人大高等教育研究所秦惠民所長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形式。只要他們的做法不傷害其他人正當的權利,不違反學校合理的校規,學校是應該鼓勵的。這也是他們自我鍛煉、自我管理的一種方式,我認為沒什麼不可以。”
??但兩位教育學家都提到,所有的改革或是嘗試都只是手段,不要盲目追求什麼形式,不要追求形式的複雜和龐大,應該在活動的內容上下工夫。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收穫。
名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