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4132
  • 博文数量: 152
  • 博客积分: 188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30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7-13 16: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2)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2年(17)

2011年(19)

2010年(109)

2009年(6)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1-07 21:25:04

农远模式一有效应用

                                                                                           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影响巨大,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差距很大,表现在物质资源(教学仪器设备等)及人力资源的巨大差距。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中小学去,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与教师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经过试点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到目前的工程项目,对中西部地区县以下学校进行硬件环境配备确定了三种硬件的配备标准,称为三种模式,即:模式—,在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DVD影碟机+电视机;模式二,在完全小学配备卫星IP数据接收系统+配备DVD影碟机+电视机;模式三,在初中配备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IP接收系统+一个投影教室(含一台投影机)。当硬件环境建设完成后,应用问题成为项目后期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对模式一环境应用方式的认识误区

      1.模式一环境建设的范围与内容

模式一设备配备的主要对象是教学点,这类学校基本都建在各自然村及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学校规模较小,一般为一至三年级,每个教学班从几名学生到1020名不等。

模式一的设备不仅仅存在于教学点,也配备到完全小学与乡镇初中,但这些学校师资力量水平要远远高于教学点。开发的“小班教学”光盘,同时配备了优质课、示范课等辅助教材。在本文中提到的模式一环境是指硬件与软件资源的总称。

      2.对模式一环境应用方式的认识误区

     1)利用“小班教学”光盘全面替代教师上课。认为农村地区教师水平很低,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应该利用“小班教学”光盘完全替代教师上课。这一提法在师资条件特别差的学校是合适的,但在所有学校推广就存在问题。

    2)认为模式一的设备不适合教学需要。认为DVD+电视机的环境与多媒体计算机相比,已经远远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对设备环境进行更新。

    3)建立基于模式一环境的教学模式。认为硬件环境决定着教学模式,提出要在模式一环境下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二、正确认识模式一环境具备的教学内容再现功能

    1DVD具备的教学功能

VCDDVD的菜单功能对教育软件的制作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利用遥控器上的菜单功能键与播放、暂停、快进、快退、下一曲(节目)、上一曲(节目)功能键相配合,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图片浏览功能:将教学内容用静止图片记录到光盘中,一组静止图片能够按顺序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播放。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把PPT文稿转换成静止图片序列,并记录到光盘中,利用VCDDVD播放PPT的内容。

    2)视频素材分段播放功能:能够根据需要,把视频内容分成任意长度的片断进行记录,在播放时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片断进行播放教学。

    3)对F1ash动画的播放功能:把F1ash转换成视频文件,并根据需要记录成不同的视频片断。

    2DVD与多媒体计算机具备的教学功能的比较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DVD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再现视频、声音、动画、静止图片、文本等信息内容,但在信息再现功能与质量上与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差距。

    1)方便性: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在再现视频、音乐声音、静止图片等教学素材信息方面与DVD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类素材进行教学时,只要完成好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软件能够把教学设计思想融入软件之中,而采用DVD则需要把教学设计的思想体现在DVD播放的操作过程之中,最终的教学效果是相同的。

    2)组合性:多媒体计算机软件能够在同一界面上采用超链接的方式组合多种类型的教学素材,是空间结构,而DVD只能以时间顺序存储素材,是线性结构。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所使用媒体的时间与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这种差别对教学过程组织的影响度并不大。在利用DVD时可借助板书、板画解决空间结构不足的问题。

    3)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对于其他媒体的最大优势是良好的人机交互性,但在采用一台计算机和显示设备组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多媒体计算机也仅仅是教师控制下的多媒体再现设备。

    4)教学成本:很明显,采用DVD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的教学成本。

    5)易用性:DVD设备操作简单,故障率低,对教师的技术要求不高,在当前农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普遍较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不高的现状下,DVD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设备。

    6)再加工性:DVD光盘一旦制作完成,就不能够进行再加工。PPT演示文稿等虽然能够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到光盘上,但要修改却很难,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在这方面确实有明显的优势。在教师对媒体资源的加工能力及教育技术教学技能较高时,DVD资源存在许多不便。

     三、教师能力与模式一环境应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决定模式一在教学中应用方式的根本要素不是“小班教学”光盘或各类媒体素材,而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的学校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不能在模式一的学校中采用“一刀切”的作法。不能忽视教师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在所有类型的课程中,所有的学校中都采用“小班教学”光盘替代教师上课。

    1、替代性教学

    替代性教学是指利用“小班教学”光盘或其它的系统课程资源完全替代教师上课方的方式。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将光盘的教学流程作为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按顺序播放光盘,教学媒体(光盘)代替了教师[1]。教师有时适当补充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内容,设计过渡导语、学习活动等,把教学光盘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助手和参谋。在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很低或根本没有专业教师情况下,如相当多的学校没有艺术(美术、音乐)、英语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教师上课是必要的,它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无法开课的问题。因为没有专业教师,一些课程将无法开设,利用“小班教学”光盘开展教学,能够保证课程开设的完整性。这一做法不仅仅在教学点适用,在完全小学同样适用。

    2)解决课程开设的质量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机内教师与机内学生(光盘中的教师与学生)、机外教师与机外学生(实际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在利用光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光盘,能够从中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替代的成分会逐渐减少,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预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简要布置教学(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提出本课学习要求)——教学光盘播放(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集体收看教学光盘)——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教师组织或由学生自己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布置的或观看教学光盘所发现的学习问题)——师生进行课堂小结(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由教师进行小结,或者由学生进行小结,或者由师生共同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进行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考核,把脉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学生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2、替代与辅助相结合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配合其他媒体(网络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利用光盘进行部分内容的替代教学,同时应对光盘内容进行相应的筛选,配合自身的教学活动。

“小班教学”光盘在课堂小较少使用,教师也可以在课外观看小班教学光盘,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方法。

光盘教学内容与教师自身教学的有机结合的成份会逐渐增加,教师借助各类光盘资源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一所完全小学中开设英语课的教师原来是学习政治专业的教师,其语言发音较差,他利用光盘资源(卫星I P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后刻录成DVD)辅助完成听说环节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应用水平上,教师与教学资源建立的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辅助教学得到开展,教师对教学没计理论、对媒体教学法的需求增长,对媒体资源加工处理技能的需求增加。

    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等)——教师讲授(主要讲解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内容和教学光盘内容,以及其它与本课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授(讲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个人探究、划分小组开展协作学习等)——播放教学光盘——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诊断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之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3、辅助性教学

    在一些学校,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将光盘资源作为素材与其它教学资源实施整合(复制光盘,作为课件素材),开展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创新使用

    1)能够利用其他的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对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教师,他们已经开始对资源类型与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有更强的按照自身教学的要求加工、组织教学的愿望,对媒体资源加工、处理技术提出学习要求。在无法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情况下,他们开始通过组织教学资源,并把它们刻录在光盘上应用于教学。一些中心小学开始把卫星I P资源根据教学点的教师需要,经过整理后制作成DVD光盘,供教学点的教师使用。

    2)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替代教学、展示内容,向学科的深度发展,开始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向发展。

    3)探索利用媒体资源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能够对各类媒体的教学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对媒体的不恰当应用情况提出自己的评价,不满足媒体的简单应用,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出发,探索媒体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农远”工程 “模式一”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学光盘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教学光盘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关键在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完善,对此,教育研究者、管理者及农村学校一线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光盘资源发挥出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应有作用。
阅读(41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