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4128
  • 博文数量: 152
  • 博客积分: 188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30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7-13 16: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2)

文章存档

2013年(1)

2012年(17)

2011年(19)

2010年(109)

2009年(6)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1-07 21:21:39

模式三有效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特别是“模式三”的应用,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了农村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了学习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然而,远程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笔者经过近一年来的安装和使用,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三”的应用存在的相当多的困惑。

      一、“模式三”在教学中的困惑

      “模式三”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实施和研究是个新课题。目前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模式三”要求进行交互式教学。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指导以及课件都要交互式、网络化的呈现在平台上。比如有的学校主要是将教学相关资源先上传到服务器或将资源下载到卫星接收计算机上,然后再通过网络共享或架设网络WEB服务器的方式,由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下载、学习。可在实际运用中问题就出来了,一是学生上网、下载的能力不到位,往往要教师先花较多的时间教会他们下载,个别班级的学生有时仅此一项工作就得花半节课的功夫才能完成;二是在交流时,学生和老师打字速度有时可能都跟不上,不能实现即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评价,学生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2、网络平台交流不畅。计算机房配备了一套《科教2000》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它进行网络平台的交流和控制。可是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全部学生机同时上网时,不论是访问外网,还是访问内网速度有些变慢;进行“广播”教学时,部分学生机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延迟;在“广播”结束后,教师机虽然将学生机进行释放,可是部分学生机往往很久都不能“复活”,甚至出现直接死机的现象;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很多盲目性,主要是不能正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点对点”地交流等。

      3、师生观念都有待提高。目前虽是信息技术比较普及的时代,可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学生和老师都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对资源、信息进行分析鉴别以及处理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再局限于以前那样只要会应用PowerPoint就行了,而是要对“交互式”课件的整合、制作要有一定水平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至少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常用软件,特别是文字输入一定要达到较快的速度。师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相关认识都必须改变和提高,否则就成了“模式三”发展的又一瓶颈!

      二、教育资源成了“软故障”

      目前虽已初步具体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硬件设备,可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缺乏更显得棘手。由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殊要求,目前要找到适合的课件就成了大问题。除了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外,远教资源库中提供给我们的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资源有些不配套,中央电教馆播发的主要是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内容,所以很多资源仅供我们参考,不能很好的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二是教师对“交互式”课件的制作力不从心,超负荷的工作量、达不到交互式课件制作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无疑极大地限制了远教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限制了“模式三”的发展。

三、资金成困难,发展速度慢

远教工作要发展,远教设备的更新添置就是必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资金成困难,发展速度慢。学校现有的收费项目很难满足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特别是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后,不允许再收取信息技术教育费用,很多想法就难以实现了。

      1、运行维护难。远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正常的消耗和损坏。如果设备一旦有消耗就需及时填补;有了损坏就得及时更换。

      2、设备添置难。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远教设备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如过几年后,现有的设备已日趋老化,需要部分更新或重新购置。

      3、规划落实难。如有条件的学校打算在今后实现“班班通”工程,让远教资源很便捷的走进每一间教室,传输到校园的每个角落,通过远教项目,让学生很方便的和名师“亲密接触”,最大程度地利用并发挥好远教资源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学校很难拿出资金来保障远教设备的运行维护。更不用说用资金来添置设备和扩大网络范围,也就更没有办法实现近期规划了。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

      1、讲授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既基于传统班级授课制,又基于网络教学环境,是班级授课制与网络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基本操作程序: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讲授——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应用检测(网络教学练习)——课堂教学小结(网络教学评价)——教学延伸(网络布置作业)。

      2、协作式教学模式

      “学而无朋,则孤陋寡闻”这句中国古代教育名言深刻地阐明了同伴互助学习的重要性。网络教室背景下的协作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与促进学习合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基本操作程序(二种):

      程序一: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学习——上网搜集应用相关信息——学生展开学习辩论——师生明确辩论结果(小结)——应用检测(多种形式评价)——教学延伸。

程序二: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分成若干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应用相关信息——小组内展开协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小结)——应用检测(课堂教学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等多种形式)——教学延伸。

      上述二种基本操作程序都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环节上突出了学习中的竞争、分组、交互的特点。

      3、讨论式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师生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上网查询学习——师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明确问题结果——进入下一个问题(循环进行)——课堂教学检测——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延伸。

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把握好教学问题的设计,从问题的大小、难易度、教育性、趣味性等方面精心设计,周密考虑。实施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问题的讨论中去,教师能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监控,监督、指导、帮助、评价学生的学习。

      4、问题式教学模式

      在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学环境,利用网络信息和平台,在教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下,师生通过围绕教学目标不断提出和解答问题,以问题的解决驱动教学环节,完成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程序: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情境入课、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利用网络条件)——师生解决问题(明确问题因果)——应用检测(评价)——教学延伸。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挑战性且难易适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问题的解析始终围绕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分析问题成因,寻找问题答案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5、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操作程序: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呈现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学生上网查询探究——整理探究成果——明确结论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小结——应用检测——教学延伸。

      从学生探究学习方式上看,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分为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独立探究是指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探究是指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阅读(29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