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709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6-28 12:14:45

四、外 资依赖症使得中国的内需不旺
  在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报告中,政府提出了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 针。可是要靠什么才能来扩大内需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消费支出来源什么?消费支出还不是来源于收入,没有收入,何来消费,收入不提高的话, 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怎么可能会提高呢?那么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于什么?毫无疑问收入来于产出,收入来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产品的生产。故要想提高收入,增加消 费,就必须扩大产出,也就是说,中国要想扩大内需,最根本的途径就要先扩大内产,只有先扩大内产,内需的扩大才会是有源头的活水,才会有坚实、长久的基 础。否则,内产不振,谈论扩大内需,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吧了。而过度的外资依赖症恰 恰是中国经济内产不振,进而造成内需不旺的重要原因。苏州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例子。
  苏州名声响却不实惠,引进外资多,GDP增长快,但人均收入与GDP大 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GDP增幅,老百姓从引进外资和经济增长中得益不多,甚至变得相对贫困,例如 苏州人均GDP超过上海,但人均收入只有上海一半;在长三角15个 大中城市中,苏州GDP总量超过浙江任何一个城市,但论人均收入,浙江几个城市全部高于苏州;在许 多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方面,如商品零售总额、储蓄余额、私车拥有量、人均住房面积等,苏州甚至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较迟缓的成都。经济高 速增长,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轻松,并不富裕。
  通常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大致是后者为前者的75%, 而苏州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451元,只占人均GDP25%。 这个差距太悬殊了。由此也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远低于经济增长,这也是多数苏州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经济增长对提高生活质量有什么突出影响的重 要原因。同时,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比较也可发现,居民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消费性支出了。2004年 苏州市区人均消费支出为9783.0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 再加上近年苏州房价、水电气等价格快速上升,导致生活成本激增。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增加,但对于改善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产生什 么显著作用,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部分地抵消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大部分可支配收入都用于消费性支出,还要应付教育、医疗、养老及其他方面的应急需 求,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要想扩大居民的消费支出是非常困难的。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距,突出地反映 了目前苏州以外资企业来拉动GDP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它使得经济快速增长难以转 化为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为此,有位学者公开质疑苏州模式, 认为这是典型的只长骨头不长肉
  产业结构的弊端从理论上讲,经济总量较多地区的居民就该有较高的收入,但苏州GDP总 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却存在着如此之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吃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苏州外资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州成了全国引进外资的典型,媒体称苏州已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实际上只是世 界工厂的加工车间,出口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产品,连做衣服都是贴的人家的牌子,赚的是极其低廉的加工费,扮演的是挣钱最少的打工者的角色。即使拿苏 州、昆山密集的电脑生产企业来说,名义上是高科技产业,实际上与研发、设计无缘,装配女工长时间坐着一动不动,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装配工作,只能说是高科 技产业链条末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部分。
  时至今日,苏州已经演化出一个高度依赖于外资(特别是我国台湾地区投资)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 看,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会碰到一些障碍。最大的问题是高度依赖于外来投资所带来的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外资可能是因为你这里成本 低而前来投资,一旦将来成本高企了,它也完全可能再去寻找成本更低的投资场所。在这种经济结构下,外国资本的投资是一种掠夺性的投资。
  这种经济模式给百姓带来的福利增长不及经济本身增长的幅度。过多依赖外资的经济结构,会使本土工业的作用日益降低。近年来 苏州经济增长的70%以上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0% 以上,地方政府对外资的财税需求依赖性日益加深,苏州的民族经济比重持续下降:苏州规模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私营等本土企业所占比重远低于外资企 业,而且本土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如外资企业。到2004年国有工业仅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38%, 而外资企业占48.9%,大量的产业工人不得不二次就业,其中大部分在外资企业打工,据不完全统 计,到2004年末有54万人在外资企业就 业,成了打工仔
  苏州的情况很好的说明了,中国内需不振的重要原因恰恰就是外资依 赖症形成。外资多,只不过是GDP的帐目 好看点,而实际上我们赚的是非常微薄的加工费,扮演的是挣钱最少的世界打工者的角色,依靠这点微薄的加工费,老百姓怎么来增加消费支出,依靠这点低廉的收 入,中国的内需又怎么能来扩大呢?而且外资的大量涌入在占领我们市场的同时,我们往往容易对其造成的一时经济发展的高速度,GDP的 高增长率而沾沾自喜,陶醉其中,而看不到外资企业先进的核心技术并没有留给中国,他们的销售市场也没有留给中国,中国赚取的其实只是可怜的加工费,还要看 人脸色行事,而且也极大地忽视了国内企业的发展情况,忽视本土行业的发展,结果造成了中国内产不振,内需不旺的局面。
阅读(52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