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外资依赖性太高,中国经济逐渐丧失主动权
毋庸讳言,20年来,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逐年上升,已连续10年
成为吸引外资数额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对
中国经济打破僵局、起步、繁荣以及近年来维持高速增长的贡献显而易见。但随之而来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对外资的依赖性异乎寻常的高。权威调查
显示,我国外资存量所占GDP的比重已大大高于亚洲其他国家,甚至多出日本30倍;
同时,中国的FDI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已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之一。保守估计,中
国的外贸依存度整体已高达60%以上,一些发达省份则更高。2005年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60%以
上是由FDI控制的加工制造产业。
这些由FDI推动的高速的进出口额增长,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什
么影响呢?尤其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国家的科技进步,是否有所增益呢?最近,一份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个令我们沮丧的结论:由于中国的
高科技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公司而不是中国企业在主导,中国企业严重依赖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设计、关键性元件以及生产设备等,而且中国企
业几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化和推广进口的技术,因此这使得它们不可能迅速成为全球工业中的有力竞争者。
其实,国内学者早已提出,因为在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领域存在一个无法模仿和学习的“黑
匣子”,我们最初期待的FDI所引发的“技
术溢出”效应,事实上很难发生。这和企业界人士两年来大声疾呼的“警
惕中国经济拉美化”的声音不谋而合。上个世纪70~80年
代,拉美国家大力倡导对外开放市场并发展以加工贸易推动进出口为特点的“外向型”经
济,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资本由此高度控制拉美国家经济,还将形成的大量利润转移并带回本国,进而导致拉美国家普遍的“增
长而不发展”的怪现象。而当“外资”找
到更好的投资地并大规模撤离时,拉美国家的经济也迅速陷入低迷。
“鼠标现象”精
确地表述了中国目前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讲述了一个故事:Wanda牌无线鼠标是罗技公司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美国的销
售价大约为40美元,其中,罗技公司拿走8美
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Wanda的
零部件供应商拿14美元,生产地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
元。负责营销的公司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这里450名员工的薪水,比中国苏州装配厂4000名
中国工人的薪水还要高出很多。
分析人士对此的评价是,投资于中国的跨国公司一端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另一端拥有销售渠道,只将中间一段低增值的加工
环节转移至中国进行。这样,中国的加工贸易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
局面,而结果则是被逼迫到了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技术产业边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缓冲期的结束,以前的中外合资模式已经过时了,FDI目
前更倾向于“独资”模式。显然,与合资企业
相比,独资企业更不愿意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中国企业应该拥有真正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在相当“外
资化”的中国及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这个目标看上去既遥远又似乎没有必要。因为进出口部门、地方
政府等等利益集团,仍然拥有维持这种“加工贸易”经
济模式的动力和借口,比如它带动了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等等。对于这种只顾眼前小利、不顾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扭转。
众所周知,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同时,中国还没有一家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这个“制
造业基地”的诞生,可能只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慷慨地提供了廉价的土地,同时中国有着目前看来是全世
界规模最庞大也最廉价的劳动力。但是,一旦发生在拉美国家的“外资大撤离”同
样发生在中国,那又该怎么办?到时,除了废墟,残墙断壁,大量的失业工人外,我们还能剩下什么?中国经济到时靠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
阅读(71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