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4743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6-28 12:12:08

二、中国经济奇迹:经济半殖民化的结果?
  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乔治.尔波近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 国奇迹背后的神话》,原文发表在20047-8月 的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尔波提出的观点有两个方面。首先, 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所谓中国威胁被过分 夸大了,就美国自身的利益而言,最好的办法是进一步扩大中国大陆的相互往来,而不是退避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堡垒中。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文章指出,中国的经 济奇迹并没有产生什么世界一流的企业,反而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因为同周边的地区相比,中国大陆在 技术上是一个落伍者——与日本、韩国或者台湾不同,中国的情况更接近于印度或巴西。这是为什么呢?吉尔波先生提出了下列论据:
  1 中国 的出口商品大部分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这些企业极其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
  2 中国 经济的国有成分和地区市场的彼此封闭,妨碍了国内民营公司引进新技术和提高生产力,也就是说,大陆的公司正在失去他们在国内的竞争优势。
  3 日本 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更加注重发展本土科技,本土私人企业,因此能够夺取更高端的市场。
  因此尔波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对外资企业存在着的巨大依赖,中国未来的竞争力要比相邻各国弱得多。与尔波于中国经济看法想对 应的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气势咄咄逼人的发展形态,它们不断攻城掠地,抢占市场,合并中国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 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据《中国产 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 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 全部合资;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 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 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3.75亿 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 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 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 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 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在流通领 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 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 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改革开放初中国大规模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其可能带来的鲶鱼效应,希望外资企业的进入能够充分刺激中国企业的活力,使 得中国企业在外资企业的刺激作用下,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所谓鲶鱼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不少渔民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由于沙丁鱼 只有活鱼才鲜嫩可口,所以渔民出海捕捞到的沙丁鱼,如果抵港时仍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倍。但由于沙丁鱼不爱动,捕上来不一会儿就会死去。怎么办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渔民误将一条鲶鱼掉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里。当他回到岸边打开船舱时,惊奇的发现以前都会死的沙丁鱼竟然都活蹦乱跳地活着。渔夫马上发 现,这是先前掉进去的鲶鱼的功劳。原来鲶鱼进入鱼舱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沙丁鱼呢,则因发现异己分子而自然紧张,四处逃窜, 把整舱鱼扰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保证了沙丁鱼被活蹦乱跳地运进了渔港。后来,渔夫受到启发,每次都会在沙丁鱼的鱼舱 中放几条鲶鱼,这样每次都能把鱼鲜活地运回海岸。渔夫的这种做法后来被经济学者们总结成了鲶鱼效 应,并将其作为一种竞争机制而引入了经济环境中。如果一个组织内部缺乏活力,效率低下,那么不妨 引入一些鲶鱼来,让它搅浑平静的水面,让沙丁鱼们 都动起来。鲶鱼效应在组织管理上的有效 运用,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
 

   可是外资企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并 不明显,国有企业依旧是大规模亏损,中国企业的活力并没有在外资企业——这条鲶鱼的刺激下,经济活 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反而是外资企业带来的食人鱼效应越 来越明显,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并购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的大部分出口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外资企业实际上,到2003年 底,已经有将近60%的出口来自外资生产商,2005年,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近80%。新近发布的2005年 度中国外贸200排 行榜显示,入榜外资企业占榜单总数七成席位,比2001年增加近二分之一。外 贸200中,外资企业占据七成席位,这 反映了由于缺乏国际一流品牌和知名企业,我国正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不得不扮演世界打工 仔的尴尬处境。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重依赖于外资外贸,外资的渗透率偏高,在本地企业方面 做得比较拙劣,也缺乏知名的国际品牌,所有这些现象都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与那些经济史上堪称经典例子的美国、德国、日本的经济崛起过程有着极大的区 别。
  而且外资在中国经济领域内的攻城掠地不仅是针对企业而言,也可以是对于地区来说的。对于很多中国经济发达的地方来说,它们 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越来越依赖于外资的投入。患上了严重外资依赖症的 上海和苏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也是外资在国内投入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使得它老是以吸引了多少家世界500强 企业为炫耀资本。据有关统计,2006年上海吸引外资势头未减,2006年 一、二月份,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7,同 比增长17.46%;合同外资金额达15.5亿 美元,同比增10.58%。而在2001,上 海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458,同比增长35.5%; 合同外资金额达7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 4%。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形成了这样一种结构: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必 须依靠外资了。据安邦分析师从上海了解,在上海目前的经济结构中,各 种形式的外资所占比例已经非常之大,而国企及民企的作用已经相对降低。因此,上 海官方表态,“上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 国际资本的进入”,这倒不是谦虚,而是事 实。苏州,这座中国经济的明星城市,更是被大量的外资企业给硬生生托起来的,媒体称苏州已是名副 其实的世界工厂 目前外资经济占苏州的 比重有多大?官方资料是50-60%,但是谁都可以想象,离开外资经济,苏州会是什么样子。
  同样不仅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我国经济对于外贸的依存度也在急剧升高。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 dependence, FTD)是指一国或地区在某年内进出口商品总额(EXIM) 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衡量一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世界主要经济 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一般相对平稳,无论是发达经济大国,还是发展中经济大国,大体呈现一个上下波动、升降交错发展态势,而且基本上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变化幅 度之内。美国从1978年的14.9%,到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都基本维持在15%-18%左 右的水平,25年间变化幅度不超过7个百分 点。日本则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21%-26%, 下降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以下。印度 在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基本上维持在3个 百分点的变化范围内,到21世纪初大体稳定在20%左 右的水平上。巴西变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内波动。而中国则呈现出一 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每5年就上升一个台阶,2004年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为70%2005年外贸 依存度已经高达77%
  一方面是外资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经 济的发展越来越主要依靠外资的流入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怀疑,难道所谓的中 国经济奇迹,其实只是经济半殖民化的结果吗?

阅读(77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