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2531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2-12 03:59:56

(十八)
        之所以我不是很赞同商鞅在河西高原战役中,指挥秦军硬碰硬地同魏军打那几次正面交锋、想以此显示秦军的战斗力无敌于天下、以此来打垮魏国对秦国的野心,是因为我考虑到秦国在打败魏军夺取河西高原(处在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与洛河相夹的三角地带,过了洛河还要向北翻越黄龙山脉才能进入河西高原)后,可能会面临天下大势的改变: 
        在秦军收复河西高原之前,魏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即便在12年的争霸战争中损失惨重,它的军事力量也还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它仍然会是其它国家挑战和攻击的对象,谁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凌驾于自己之上呢?所以紧接着,打败了魏军的齐国就号召中原五国联合起来共同围攻魏国、对魏国发难,就是想进一步削弱魏国(这正应了电视剧一开始时我对魏国可能面临的危险的预料!)。这个时候,秦国对魏国发动战争企图收复河西高原,其它国家会怎么办呢?它们肯定会先坐山观虎斗,让秦、魏两国互相残杀、互相削弱,然后再坐收渔翁之利。
        后来秦军打败魏军结束了战争,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国家又会怎么做呢?它们就不一定会继续打击魏国了,因为魏国已经不行了,对它们已构不成威胁,它们真正要对付的是秦国——按照商鞅在河西高原战役中的计划,秦军同魏军硬碰硬地打了几次正面交锋,充分显示出了秦军无与伦比的战法、军队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这些都是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以及秦国的强大,这些会是秦国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赖以生存的优势,也会是其它国家所忧心忡忡的对象,因为它们不希望秦国无敌于天下,必欲早除之而后快。而商鞅在战争中把秦军的这些看家本领一股脑地全使了出来,在东方六国眼前亮得一清二楚,那么只要其它国家把秦军的优势研究透彻了,学会了怎样对付秦国的这些优势,秦国还怎么防身呢?我的意思是,商鞅在这场战争中不应该这么急着把秦军所有的优势都暴露出来,而是应该收着点儿,别让其它国家把秦国的老底揣摩干净了。 
(十九)
        不管怎样,我想秦国都不应该把魏国打得一蹶不振,而是要让它保留一定的军队,因为秦军在河西高原打败了魏军主力、开始强大后,早晚必定会成为其它五国挑战和攻击的对象,所以秦国需要让魏国既威胁不到自己、又能在东方挡住那些国家。 
        秦军胜利夺回了河西高原,东方六国都派使者来秦国祝贺。如果我是秦孝公,我就会很警惕:他们来祝贺,说明这些国家已经开始注意秦国了,这也就意味着秦国在未来要遭受这些国家的攻击会更多,但没多久我又会冷静下来:不管外部环境未来怎么变化,秦国照样要继续完成商鞅变法,而且还是要按照合理的步骤一步步地来,不能慌,因为这是挽救国家于危难、使国家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 
        此外,这些其它国家的使者肯定还是来探查秦国的虚实和国情的,历史上利用派使者作为借口去敌方搞侦查的事例是数不胜数的,正如后来秦孝公的太子赢驷接替他当了国王后,东方六国又派使者来祝贺一样,当时商鞅就对秦惠文王赢驷说破了他们的企图:这些国家眼看在战场上已经难以再打败秦国,所以就希望秦国内部出现问题、新国君上任后废除商鞅变法,这样秦国的富国强兵之路就会中断,很难再走出弱小和失败的命运,而这些国家派使者来见新国王,就是想弄明白新国王是否会放弃新法。结果,秦惠文王义正词严地驳斥了这些使者的刁难问题,表示要继续坚持和深化秦国的变法改革。 
(二十)
        秦孝公在秦国起死回生、从弱小走向复兴的步伐中,逐渐走向了自己人生的黄昏里。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的母亲,这位以铁腕手段和超凡魄力帮助秦国度过了最为危难时刻的老太后,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秦孝公在自己婚礼的那一天晚上守候在母亲的遗体旁,悲痛不已,泪如雨下,看到了这里,我终于哭了~ 
        秦孝公在位30多年,亲眼目睹了自己接手过来的国破家亡的秦国,在以他和商鞅为主的改革派手中,经过30多年的悲壮抗争和奋力拼搏,经受了很多难以想象的磨难甚至濒临灭亡的危险,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鲜血、牺牲和劳苦后,终于在国家的长治久安、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中争取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束了过去长期遭受失败和痛苦的艰难岁月,为秦国日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秦孝公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带着对秦国、对强兵富国事业的无比强烈的眷恋,登上了函谷关——这个曾经使祖先们和他们这一辈人为之呕心沥血征战了100年的国家大门。在函谷关上,秦孝公吐血而亡,享年才46岁,他可能是因为对国家操劳过度、忧虑过多而英年早逝的。后来,每次我一想到秦孝公,耳边都会回荡着他去世前站在函谷关上说过的那段绝言:苍天,如果再给我20年,我赢渠梁定当振兴秦国,挥军东出,一举扫平这天下的纷争战乱,结束万民的灾难与痛苦。苍天哪,你何此不公!虽然我不可能完全理解他的那份豪情壮志和他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忧郁,也不相信他能在20年中就振兴国家、一统天下,但每当回想起他的这段话,心中也会时不时翻腾起那份悲壮~ 
阅读(54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