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142873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1-11 01:23:25

第十章 认识你的员工

作者:       出版社:

    管理者不是组织,正如涂料层无法支撑起一幢建筑一样。郭士纳不是IBM,巴纳维克不是ABB。一个健康的组织无须依附于一个又一个的英雄,领导力的自然演进是一个集体的社会体系。

第1节 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

    你也许知道《犹太法典》这部长达20卷的犹太百科全书。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异教徒来到一位犹太教长者的面前,要求单腿站着学习全部的犹 太教义。这位长者的一个学生认为这个人是在无理取闹,便把他赶出了门。而长者却平静地说道:“你认为是无理的,别人并不认为无理。这就是犹太教义的精髓所 在,其余都是对它的解释,继续你的学习吧。”基督教中的“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观点也是广为人知的。这已成为管理中的金科玉律。
    也许,更重要的是:待人以他希望被对待的方式。你必须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你必须足够警醒,否则,你可能会被你的“卒”摧毁了。
    
    
    ◆认识你的员工
    记住,你更多是被你的“卒”摧毁的。
    ——乔治·埃罗奥特
    你 可能并不知道如何精确地给“员工”下定义,但是,你肯定已经发现员工的整体素质将决定企业的命运,也就是说,员工是企业的竞争力。员工之间的关系,他们对 待工作、客户、上级领导以及其他厂商的态度都将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或者使企业成为行业优胜者,或者使企业成为失败者。
    但是,你也不要忘记:你更多是被你的“卒”摧毁的。
    乔治·埃罗奥特在她的小说《费利克斯·霍尔特》中有一段描述:
    只 有一盘棋的所有棋子都富有热情而充满智慧,才能有技巧、机敏可言。如果你对自己和对手都不了解,如果你的“马”会偷偷地移到一个新领地,如果你的“象”令 你的“车”反感,但又能诱骗你的“卒”离开他的位置,如果你的“卒”因为他们是“卒”而憎恨你,并离开他们被指定的营地,你可就惨了。此时,你可能认为有 其他的原因,但是,记住,你更多是被你的“卒”摧毁的。
    关键之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卒”。但是,你会发现,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卒”是怎么样的,你开始糊涂了。彼得斯凭借他深刻的洞察力告诉我们,今天的员工与10年前或5年前我们所认识的员工有着很大区别:
    他们想要与众不同,即使是颜色、式样一致的制服也抹不掉他们想要与他人不同的强烈愿望;
    他们希望被关注,一旦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他们会毅然而去,不要指望高薪能把他们挽留住;
    他们追求更广泛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升迁;他们甚至会顶撞上司;
    良好的气氛与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们不希望庞大的组织,而是喜欢组织内的小团队,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他们对自己认为值得做的工作更富有责任心,对于自己认定的目标更加执著;
    他 们更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可以创造出让你吃惊的好成绩。这些变化使有些管理者感到不知所措。他们总是不能与下属一致,总是不能理 解员工到底要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不能说服员工按自己的意志去行动。他们相信员工是一匹善跑的马,但却发现他们总不跑在他希望的方向上。
    ◆员工的无形决策
    员工每天作出的决策会产生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可以说,这是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
    ——詹·卡尔佐(前北欧航空公司最高业务副主管)
    或许你会说:“高级管理者每天都不会有很多决策,更何况员工。”其实,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最前线的领班每天都需要对许多事情作出决策。一些看似简单或无关紧要的决策,实际上却异常重要。《商业七宗罪》的作者爱琳·夏皮罗在其书中叙述了她的一段经历。
    我 曾经和我的伴侣去以豪华而著称的波士顿餐厅用早餐。当时,用餐的人很少,还不到1/3。但是当我们坐下来时,没有一个服务员看见我们,而事实是当时在离我 们大概七英尺远的地方就站着三位服务员。我们内心地等待了一会儿,但是依然没有人答理我们,最后我们只好到加拿大四季饭店设在波士顿的连锁店就餐。这里的 情况与波士顿餐厅完全两样。一位穿着白色短上衣的小伙子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为我们引座。我发现,餐厅的服务员都很忙碌,有的在替客人添加饮料,有的在清 理餐桌。
    许多管理者认为,从理论上讲,他们的员工也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是,为什么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呢?我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原 因:一个是管理层严重低估了员工每天作出的无数的无形决策所具有的影响力;二是管理层为构筑“建议库”投资太少,我认为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供意见和建议, 可以说,这是企业绝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企业管理者不应该对员工的决策和行动进行彻底监督、干涉和控制,越是试图减少员工的决策权,获得 的效果越少,可以说,四季饭店的管理模式是任何企业都应该借鉴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四季饭店的服务员的工作。当有客人出现后,他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 以像波士顿餐厅的服务员那样忽视客人的到来;也可以给顾客热情的微笑,对顾客说:“
    
    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什么?”那些负责清理餐桌的服务员则需要决定在一个客人已经用完餐而同桌另一位客人仍在用餐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清理、如何清理餐桌,而负责为客人添加饮料的人员又需要为添加的时机作出判断。
    总 之,不仅仅是宾馆、餐厅、医院、航空公司等服务机构的员工每天需要作出无数决策,研究单位、装配厂、钢铁公司、软件公司、电信局、商场、会计事务所、火车 生产线的员工们也会面临无数决策。例如,对面前的事是想办法解决,还是顶回去?对生产线出现的问题是关注,还是随它去?对客人是报以微笑还是冷漠地做 “好”本职工作?尽管有时候一些决策是“看不见的”,企业管理层也绝对不能忽视它们。
    你可能会说:“即使员工每天需要作出无数决策,但是所有这些小决策加起来,其重要性也不及整个企业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一家中型企业的副总裁曾经去一家布鲁斯兄弟商店为好朋友选购礼物。她在那儿等了近20分钟,几个服务员都没有答理她。她告诉她的另一位好朋友说:
    我 不介意等太久,但是,我很生气他们对我的态度。我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没有一个人看我。有两个服务员的确很忙,但是第三个服务员空闲下来 也根本不理睬我,他也不告诉我“请等一会儿”或者“请您先随便看看”。他们什么都不说,也不向我点头。最终,他终于注意到我,但毫无抱歉之意,他使我觉得 我根本不是个人而是件物品。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跨进任何一家布鲁斯兄弟商店的门,永远都不!
    尽管多年后,布鲁斯兄弟商店已有很大的改观,而且营业额也大幅度上涨,但是这位“固执”的女士还是记得多年前留下的不快印象。由此可见,员工作出的不恰当决策会给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曾在美国军队、英国教会和澳大利亚最大的采矿公司之一的CRA就职的心理分析家、商业战略家埃利叶特·詹奎斯也认为:每个员工任何时候都会作出决策,而这些决策与他们拥有的决策权和判断力有关。
    不要忽视员工作出的无形决策,否则你真的会被你的“卒”摧毁。
    
    ◆关心你的员工
    几乎每个人都承认,人是最重要的资产,然而,几乎没有任何人去真正实践这一点。
    ——勒内·麦克费金(曾任黛娜公司主席)
    关心你的员工,他们才会关心你和公司。
    公司的人事政策可能是“我们要做一个关心员工的雇主”,但是除非每个主管都关心自己的下属,否则这句话就毫无意义。
    做一个关心员工的管理者,极力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对他们的成功表示高兴,对他们的失败表示关切;关心他们的训练、发展与事业历程;当员工有所需要时,适度地给予建议和咨询;随时对员工给予关注。
    真 正关心员工的管理者会是这样的:注意到下属脸上突然长出的一个红疱;知道哪一位员工的家里出了问题,并留意看是否能提供任何助益;当员工个人有困难时,会 在他们开口之前,就给他们时间以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打破常规来表示关怀;但最重要的是,他会主动去看有问题的员工,并了解事情的进展。
    
    马狮集团:关心员工的一切问题
    马 狮是英国最大且赢利能力最高的百货零售集团,它已成为管理学界公认的卓越管理典范。“致力发展与员工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非仅是给予优厚薪酬而已,经理人员必 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作出反应。高层管理者应该知道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曾任马狮集团董事长的依斯雷·薛福勋爵这样说道。
    马 狮为推行种种福利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往往使试图模仿它的企业望而生畏。除却良好的员工分红制度、医疗保险、退休金制度等等一般性的福利措施外,还有许多显见 是为员工考虑的福利措施。其中包括很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落脚于细微之处的考虑。这样,福利并不单单是福利,它表现出企业对于员工的关心。正如各门市部管 理人员都得到的指示:“如果你在处理员工问题时有可能犯错,那么宁可慷慨而不是吝啬。”
      这就是马狮管理的准则:尊重所有员工;关心员工的一切问题;全面和坦诚地作双向沟通;对努力和贡献作出奖赏和鼓励;不断地训练和发展。
      在如此管理下,每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受到公司的尊重;他们得到不断的训练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管理层与员工站在一起,而不是处于敌对地位;他们看到的管理高层所宣扬的目标和他们的行动之间差异极小。
      结果如何呢?“我们努力的结果是员工流失率低,随时可应付任何转变,提高了生产力和获得了对谁都有利的利润——有利于股东、员工、退休员工乃至社会大众。”薛福勋爵如是说。
    ◆员工也需要安全
    员工的安全应该仅次于利润的确保,而成为战略性的管理目标。
    曾经存在这样一种争论:如果员工在职务中过度安全,他们就会懒惰,没有效率,视所有的事情为理所当然。
    没有任何公司,也没有任何主管能保证员工的安全性。
    由 于股东的倡议和竞争的压力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对获得最基本成效的要求,这使得公司经常要削减成本和进行人员调整。大的组织重构都会使员工工作职责和员工之间 的沟通关系发生大范围的变化。许多雇员认为新的工作环境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作为回报公司却只能提供很少的工作安全和稳定的保证。我们正在经历的环 境被看成是对公司和它的雇员之间的“心理契约”的一次破坏。在过去,大多数大公司的雇员认为公司对相应的工作的回报应该是给他们提供一份合理的薪水和长期 的工作稳定的保障。在新的环境下,公司更愿意考虑每一项职位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在许多情况下,这是这个职位存在的必要性。数以千计的人被解雇了,但是他 们中的许多人被安置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而这种带着剧痛的变革就发生在公司利润和决策回报达到了公司历史最高水平的时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员工缺 乏安全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看到任何对员工职务的威胁,你会努力地保护他们吗?例如,在选择是削减营销成本还是员工职务时,你是毅然地削减营销成本,忍痛牺牲巨大而珍贵的广告预算,还是削减员工的工资呢?
    我 们见得最多的是管理层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是,却很少看到他们认真研究过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事实上,又有多少公司认真思考过应该对员工承 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你想要员工忠于公司,公司对员工的承诺又是什么呢?如果你想营造一种使每个员工都努力工作而不问报酬的环境,为此你又为员工 承担了什么呢?
    X理论、Y理论、Z理论,或是需求层次理论,不管它们哪一个更符合人的本性,不管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多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告诉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或者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压榨)员工的才智,为自己创造利益。
    当你对员工只有空洞的承诺,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们是不会为你卖命的。“从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你必须给你的员工足够的安全感。
    怎样给员工安全感呢?以下是几个建议:
    提供日常的安全基础。当员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或不知道上司对自己的看法时,不安全感会增加。他们会产生怀疑。谣言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让员工了解他们应该了解的事情,实话实说,让员工了解事实真相。
    对员工进行直截了当的谈话和诚挚的沟通。这对降低员工的不安全感是很重要的。面对一颗真诚的心,又有谁会感到不安定呢?
    尽量使员工的薪资和职务确保。我说的只是“尽量”,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管理者无法加以保证。

第2节 几个有用的规律(1)

    ◆期望达成律
    如果你当他是能够是或应当是的人来对待,他就会变成他能够是或应当是的那种人。
    ——歌德
    我相信很多资历丰富的总裁都应该还记得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抢购纸制品的景象。那时,谣言使人们相信纸制品即将面临短缺。虽然只是谣传,但这个预言很快导致了人们对这类产品的抢购。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涌进商店购买纸制品,短缺很快变成了现实。
    心 理学家罗森塔尔调查过一个学校。他随意从每班抽三名学生共18人,将其名字逐一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 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人,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 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指的是个人有一个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从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当你认为你的员工是怎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你认为的那样,因为你会以自认为的方式去对待他。
    对员工进行分等的方法可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预言。虽然我也同意不应该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但是,将员工分成三等九级的方法会使你的员工无法做得更好,变成他可能是的那个人,他只能成为你口中的那种人。
    是 的,假如你想在人类行为方面取得伟大的收获(我是说500%地想,而不是5%地想),那么就得从根本上改变你对人的看法。你必须相信人是组织中最有价值的 财产,相信他们有能力取得丰功伟绩,并且你必须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也相信这一点。换句话说,你必须在橡籽里看到橡树,必须了解帮助这颗橡籽变成高大的橡 树的过程。
    我说过,仅像旧有的模式所教导的那样善待人而且善用人还不够,其原因就在此。你必须帮助人们发现其行为具有的意义和成就。他们 不想像牺牲品或小卒子一样被组织利用,他们想对自己的资源拥有管理权,想感到自己是在对有意义的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你真正有动力有成就的时刻,这 就是你真正解放了蕴藏在人们身上的、等待释放的巨大能量和创造力的时刻。歌德告诉我们:“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你当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那么他仍将是什 么样的人;如果你当他是能够是或应当是的人来对待,他就会变成他能够是或应当是的那种人。”
    我访问过欧洲、南非、南美的一些地方,并遍访亚洲。我说:“与他们现任职位所要求的甚至允许他们发挥的相比,那些组织里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具备更多的才能与机智、更大的创造力和进取心。在座的各位有谁同意这一点?”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举起手来。
    你必须相信人具有看不见的潜能,否则你只会得到他们现有的表现,即一如既往的业绩。而这不会让你在全球经济中抢占先机。
    员工的生产力周期
    员 工的生产力周期?你也许听说过产品的生产周期,对经济周期也很了解,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员工的生产力周期。注意观察一下你的秘书或者你的任何一位下属,看 看他们是不是在某些时段只做某些事,或不做某些事,他们是不是有些时候工作效率高,而另外一些时候却总是出错。
    不管你信不信,员工们确实有自己的生产力周期。
    莉娜是不会在星期五或快下班的时候打字的。事实上,她的工作方式自成一格,一周内每个时段该做什么工作都安排好了。
    奥黛珊是生产部主管。她很少干涉莉娜的工作方式,除非有急事要办。
    莉娜是不是一个很难缠的员工?奥黛珊有亏职守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莉娜是她所在的部门少见的高效率的员工,而奥黛珊则是个成功的主管。莉娜很早就知道自己一周的生产力有高潮和低潮,她很清楚自己的生产力周期。除非有迫在眉睫的任务待完成,奥黛珊总是给莉娜充分的自由,让她把工作放在生产力较高的时段里去做。
    若坦是莉娜的同事,她也是一个高效率的员工。她有自己的另一套高效率工作方式。若坦和莉娜工作性质类似,两人的能力各有所长,一周内工作情绪的起伏也大不相同,但她们都早就考虑到上述因素,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最好。
    卓 越的员工应该有机会建立自己的生产力周期,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自认为最好的方式工作。有些人虽然承揽了很多工作,而且周一到周五做个不停,但他们的生产 力是直线递减的。而奥黛珊、莉娜和若坦却能持续地维持相当高的生产力,因为她们不但根据自身的生产力周期拟订计划,且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大多数人 认为,就长期效率而言,除了奥黛珊等人的办法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能产生更高的生产力。
    生产力高的员工,都有一个内在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不一定很明显,但绝对是有的。不过这些员工也许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上司他们“现在宁可不作甲报告”,因为他们“明天早上可以做得更好”或“现在是乙工作的最佳时机”。
    除了直接和员工讨论他们的生产力周期之外,还有四种方法,可以使生产力周期发挥最大效力。
    指派足够分量的工作,让生产力周期得以发挥。
    假使一个员工只分配到一件工作,则他因时制宜的弹性便很小;如果发现手边有好几件工作,他便可以很技巧地安排时间表,在最适当的时间从事某件工作,并逐一完成。
    给员工的工作期限尽可能地放宽。
    生产力高的员工自会准时交差。他拥有的宽裕时间愈多,愈可能按自己的生产力周期来工作。通常当你给员工较多的时间以完成任务时,他会在比你预料的更短的时间内完工。
    避免在下午或出其不意的时候指派工作。
    生产力高的员工会自行利用他下班前的那段时间安排工作,以配合自己的生产力周期。
    常常预告新的工作事项。
    你必须给员工足够时间,让他依照自己的生产力周期重新拟订新工作的进度表。但如果你一向给员工很宽的工作期限,便不必再作这种预告了。
    卓 越的员工是能按公司或部门的需要调整生产力周期的。例如当公司规定要在四天之内做好一份重要的报告书时,卓越的员工能自作准备,在那四天中发挥必要的精力 成功地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卓越的员工能调整自己的生产力周期以应付危机。不过,最好不要强迫卓越的员工长期改变他们的生产力周期,因为那样会 搅乱他们的平衡,加重他们的负担,并使他们原先的高效率降低。
    作为管理者的你也是有生产力周期的,毕竟你也是选择了现在的这个时刻来阅读本书的,不是吗?
    ◆加法法则
    你只需知道员工能做什么就足够了。
    减法法则的思维是: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而加法法则的思维是: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在其他事上,用减法法则会给我们带来方便,但是对待员工却要小心点。我们应该使用的是加法:看到员工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换一个说法,要重视员工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当你必须与某一员工在一起时,就应当努力发现他的优点。与其花费精神矫正他的缺点,还不如发挥、创建他的优点。
    在前面,我们已提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的含义。对于员工,加法法则的具体含义就是:选择人员和提升人员时,应考虑的是他能做什么;在用人时,应考虑如何发挥员工的优点,而不是如何减少他们的缺点。
    在 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员工的管理者,最多只是一个平庸的管理者。想要找到“所有方面都好”的人(你也可以用“完人”或“调教极好的人”或“通才”等来描述 他),你最后只能找到平庸的人。而且,据我观察,似乎强人总有较深的缺点。这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有高峰必有深谷。我敢打赌说,没有人能在所有方面都强。与 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相比,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会不及格。就如“好人”而言,其实世界上本没有“好人”这个概念,问题是好在哪一方面。

第2节 几个有用的规律(2)

    一位经理如果重视别人不能做什么,而不是重视别人能做什么,并因此以回避缺点而不是发挥他人的长处来选用人才,那么他本人就是一个弱者。他可能看 到了下属的长处却把它当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尽管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一位经理因为他的下属很有能力、很有成效而遭殃。我们很多人都看过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一本或 多本书。他的墓碑上写着:“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此。”当然,这些人之所以比卡内基更强,是因为卡内基发现了他们的长 处,并应用了他们的长处。实际上,这些钢铁工作管理者之中的每一位只是在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殊工作上比卡内基更强,而卡内基是他们的一位有效的管理者。
    好莱坞的很多著名女演员的脾气都不是很好,她们经常会发点小脾气,但是,她们依然拿很高的片酬,在屏幕上频繁出现。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假如发脾气对这位女演员能使自己的表演达到完美的话,那么剧组人员就是为受她的脾气而拿薪水的。
    知 人所长和用人所长合乎人的本性。事实上,所谓“完人”或者“通才”隐含着对人的最特殊才能的亵渎。人的最特殊才能是把所有的资源用于一项活动、一个专门领 域、一项能达到的成就上的能力。换句话说,所谓的“完人”或“通才”的概念亵渎了人的卓越性,因为人只能在某一领域达到卓越,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内达到 卓越。
    除非一个管理者能够发现员工的长处,并设法使他们的长处发挥作用,否则他就只能看到员工的弱点、短处以及员工对成果和有效性的阻碍了。当你对员工的长处视而不见,而只关注到他们的短处的话,你简直就是在虐待他们的才干。
    发现员工的长处是为了成果。在选人用人时,管理者如果不先问“他能做什么”,那么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管理者的下属不会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成就,因为这说明他事先已经原谅了下属的无成就。
    如 果我们总是想着去克服人的缺点,组织目标就会受到挫折。所谓组织,是专门用来发挥人的长处,并中和人的短处,使其变得无害。对于那些能力很强的人来说,他 们不必参与一个组织,也不会想到要参与一个组织,他们自己单干会更好。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许多长处,不可能凭仅有的长处就能奏效,更何况我们还有很多 的缺点。
    但我们可以筹划这样的一个组织——使人的弱点只是他个人的瑕疵,被排除在他的工作和成就之外;我们可以筹划这样一个组织,使人的 长处能得到发挥。一位优秀的会计师,他自己开业时可能会因为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受到挫折;当他参加一个组织后,我们就可以使他发挥会计业务之长,把他不善于 与人相处的短处排除在他的工作之外。
    加法法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我们只盯着员工所不能够做的事的话,我们的所得也就仅仅是知道员工 “不能做什么”,换句话说,我们的所得实际上为零;而反过来,关注员工“能做什么”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员工所“能做”的。这才是我们雇用员工、使用员工 才干的要旨所在。
    ◆零和律(sum-zero)
    厨师多了要坏菜。
    ——谚语
    这本来是经济 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资源(或其他的任何东西)是有限的,一个人所占有资源的增加必然以另一个人的资源的减少为代价。不过,我在这里偷换了一下概念。 我所指的不是资源,而是人(当然,很多人会认为人也是资源,而且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但我却觉得这是对人的不尊重,没有人愿意像金钱或其他的资源那样被 使用) 。sum-zero,“sum”是“总和”的意思,“zero”是“零”的意思。我要说的就是“总和为零”。这在意思上也许同一句谚语更为接近:“厨师多 了要坏菜。” 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曼的拉绳实验也能告诉我们这一点。他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被试者被分成四组,这四组的人数分别为一人、二人、三人和八人。林格曼要求各 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分别测量拉力。测量的结果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二人组的拉力只为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 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
    1+1<2,这是林格曼的拉绳实验告诉我们 的结果。好像不太对劲,这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人多了事情就好办的情形不符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厨师多了要坏菜”这句话的含义时, 也就不难解释拉绳实验的结果了。在拉绳过程中出现了机会主义行为,有些人没有用力拉,减少用力的努力,或是只喊不拉。不仅仅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零 和现象”,现代组织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团队发挥力量。团队合作在组织中必不可少,但在团队合作中却经常出现“零和现象”。原因不仅仅是机会主义 那么简单。当你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明确他们的责任后,团队并不会顺理成章地把任务完成,因为你没有分清他们的角色。
    下面的团队成员角色划分方法非常有效,我过去曾经用过,不妨推荐给你们:
    超级明星。他非常热中于团队的任务,并且具备所有的技能,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完成任务。可靠的市民。他对团队的任务感到很满意,而且知道如何去做。尽管他可能没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完成任务。
    推诿的家伙。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缺乏动力、时间或技能——他的任务很有可能完不成。
    受训者。他对团队的任务很陌生,需要其他人手把手地指导和培训,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他完成任务抱有信心。
    失败者。工作无论如何都完不成,还是赶快找其他的办法吧。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如何针对不同的角色采取相应的方式。
    超级明星。让他们自己去做,尽量不要干涉,否则适得其反。
    可靠的市民。不要过多地干涉,但也不要认为事情肯定会完成。
    推诿的家伙。尽快决定事情能不能完成。方法是从所有任务中选出一些让他去做,并检查完成的结果。如果能够完成,就成为可靠的市民;如果不能完成,就成为失败者。
    受训者。让他做大部分的事情,保证可以让他成为可靠的市民。
    失败者。需要对这个人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果不能有所改进就直接解雇,不要犹豫。


阅读(113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