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932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1-11 01:02:11

 风靡欧美企业界的全新管理新理念《财富》500强企业管理者的案前、枕边书。员工最佳培训读本。本书把实用的管理方法、高效的管理技巧用轻松的语言糅合 在了一起,更有着发人深思的小测试。 本书是管理大师迈克尔·B·波特先生的最新力作,《管理就怎么简单》的出现已经引起管理界的极大震动,掀起了变革管理的巨人浪潮。相信你看以后一定能够活 学活用,轻轻松松地将你的管理简单进行.

第一章 简单宣言

    勇敢的人吹响了向巨人挑战的号角:一整套两个
    
    多世纪之前拟定的原则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岁月里对美国企业的结构、管理和实绩起到了塑
    
    造定型的作用,我们说,现在应该是淘汰那些原则的时候了。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企业再造理论创始人)

第1节 小测试

作者:       出版社:

    在你开始阅读本书之前,我建议你先自我测试一下。下面有四个问题,请选择一个你认
    
    为最恰当的选项。这四道题的每一个选项都有一个相应的分值,你可以在这四道题后面找到
    
    它们。
    问题1:
    你同你的母亲、妻子和儿子一起乘着汽艇出海游玩。但是,很不凑巧的是,一个大浪打
    来,你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那么,你会先救谁?
    (a) 母亲。因为在三个人当中,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而我还可以再娶一个妻子,也可
    
    以再生一个儿子。
    
    (b) 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而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
    (c) 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还没有体验人生,而母亲和妻子则已经享受过人生的乐趣
    
    了。
    (d) 上面三个选项都不是。
    
    问题2:
    如果你的一位下属身上总是散发出一股令人不愉快的异味,与他共事的几
    位员工向你抱怨此事,你会如何处理呢?
    (a) 私下里把他叫到一边,告诉他问题所在,并令他作出改变;
    (b) 把这个有点棘手的问题留给人力资源部门去解决;
    (c) 分发一些有关“着装礼仪”、“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用词比较模糊的备忘录,让
    
    这位下属有所觉悟;
    (d) 办法(c)如果行不通的话,让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一份有关着装礼仪的制定,用这个
    
    办法来解决类似问题。
    
    问题3:
    有人对你说:“你还是来参加会议吧,万一你的意见有用呢?”这时你会怎么做?
    (a) 无论如何都去,因为工作的要求就是这样。
    (b) 无论如何都去,但是会带上文件夹,这样就可顺便完成一些必要的工作。
    (c) 拒绝参加会议。因为如果他们不告诉我会议的目的以及你的参加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去参加会议根本是毫无意义。
    (d) 要看是谁让我去参加会议了。上司让我参加与同事让我参加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是前
    
    者,我会去;如是后者,则以(c)中的理由拒绝。
    
    
    
    
    
    问题4:
    在下列处理文件框的做法中,你觉得哪种是最佳的?
    (a) 每天浏览一遍,仅仅处理那些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然后每个月清理一次文件框;
    (b) 每天浏览一遍,仅仅处理那些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然后每星期处理一次文件框;
    (c) 每天清理一遍文件框;
    (d) 让文件堆在那里,每个月清理一次。重要的事情肯定会自己显露出来的。
    
    请给你自己算一下总分:
    问题1:
    如果你选择的是前三个选项的话,很可惜,你只能得到0分,因为你的思维太复杂。如果你
    
    选择的是(d)我最起码也得给你1分——哦,稍等,我还有可能给你加分。想一想你为什么
    
    要选(d)如果你的想法是“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的话,恭喜你,你拥有简单思维,我再
    
    给你加3分。
    问题2:
    如果你选择(a),恭喜你,你能得到5分,因为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不用经过重重“
    
    手续”。你也许觉得这种方法太过直接了一点,但是,直接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能简单地
    
    解决问题。
    如果你选择了(b),很可惜,你只能获得1分。这种方法也许能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它已经
    
    牵扯进两个人了,并且不知道还要花多少时间来让这个使人觉得不舒服的家伙作出改变。
    如果你选择了(c),你会得到2分。这也可能解决问题,但它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一点,至
    
    少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你要准备一些巧妙的说辞。
    如果你选择了(d),你做事确实是够认真的了。但非常遗憾,你还得认认真真地把我们这
    
    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
    问题3:
    如果你选择了(a),很可惜,你的得分是0。如此浪费时间,根本就不值得给你任何分数。
    
    
    如果你选择了(b),鉴于你比(a)中的表现要好一点,你可以得到1分。但也就限于1分,
    
    这已经很仁厚了。
    如果你选择了(c),我会非常乐意地给你5分。仅从这一点看的话,你还算是一个懂得区分
    
    事情的重要性的人。
    如果你选择了(d),你同样可以得到5分。
    问题4:
    如果你选择了(a),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处理方法。把重要的事情处理掉,其余的完全可以
    
    置之不理。
    如果你选择了(b),你可以得到4分。但是我认为还是上面的那种做法更好。
    如果你选择了(c),我可以勉强给你1分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做法,因为你
    
    把大量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面了。
    如果你选择了(d),你可以得到你该得到的1分。我非常佩服你的勇气、乐观、自信的态度
    
    以及过人的胆识。但是,这样下去你迟早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即使你的文件框一直是空的
    
    。
    
    把你所得的分数加起来,看你总共得了多少分?
    15~20分:要得高分并不难,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世界本来就是非常简单的;
    8~14分:如果你没有得高分的话,我就有些担心了。你会不会为自己的管理工作感到焦虑
    
    ?压力重得你快透不过气了?有很多的琐事在烦扰你?好好看看这本书吧。
    8分以下:总的说来,你还是处于复杂思维阶段。在你的脑中,所有的事纠结在一起,简直
    
    就是一团糟。无论多么忙,你都得把这本书仔细读上一遍甚至三四遍。
    看到第三种情况(8分以下)时,我不禁想到了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
    
    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一位是环保专家,他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
    
    位是原子专家,他能有效防止全球性核战争;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解决未来人类100亿
    
    人口的吃饭问题。现在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气球负荷,方能保证另两位科学家的安全,那
    
    么,你认为应该抛出哪一位?很多人说出了自己的选择。但是,获最高奖的却是一位仅仅6
    
    岁的小孩子,他的答案是:丢出最胖的科学家!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故事让我
    
    不得不说一句:请学习简单的智慧吧!

第2节 事情原本非常简单

作者:       出版社:

    事 情本来再简单不过,它们往往不会比造火箭更难。但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会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呢?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思科特·帕金森 以他深邃的思想洞察出了其中的原因:“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再没有比这个结论更精确的观察了。当我们穿过复杂的重重迷雾时,你是 否发现了简单的曙光?的确,简单就是和谐,就是统一,是一条永恒不变的自然道理。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好的。
    ◆事情不会比造火箭复杂
    事情的难易程度是由人们对待它的态度决定的。 “世界太复杂了!”这样的抱怨不会比美国的约翰或玛丽少。十有八九,接下来的一句话会是:“简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我 也承认,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简单,比如说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或是打捞泰坦尼克号。它们可能是复杂的工程学、数学、火箭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各门科 学相互结合的成果。但是,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飞行指导专家,而且我们所做的事情(当然包括管理工作)也绝不属于科学范畴。我一直认 为,科技(实际上我更想说的是“社会”)越发达,世界就越复杂。就拿科学技术来说吧,现代科技除了给我们带来方便,更多的是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复杂 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电脑软件。我们所见的大部分电脑软件的设计都很糟糕。在《被收容者经营收容院》一书中,作者写道:“大部分的软件推销商不懂得该如何 使他们的程序用起来更简便。但他们绝对会在如何添加一些特色功能上下工夫。”手机的设计也如此。有些功能你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并且可能自始至终都没弄明 白那些功能是用来干什么的,但是,你却不得不为那些功能多付一些钞票。
    
    
    ◆帕金森定理
    最 忙的人最能找出时间。 英国历史学家诺思科特·帕金森以这句谚语作试验,分析为何大型组织会变得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帕金森拟出了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 多余时间。”这定律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机构的组织常会超过实际需要,以及个人效率降低的原因,即他们给了一个计划太多的时间。
    在一小段草稿 里,帕金森描述一位老太太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寄一张明信片给她的侄女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一个小时找眼镜,半小时查地址,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20分钟 则是用来想到下一条街去寄信时是不是要带把伞。一个人只需要3分钟时间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来犹豫不决、担心、操劳,而且疲累不堪帕金 森的结论是:“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件事情被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怕花的时间成正比。”你以为给自己很 多很多的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间太多反而使你懒散、缺乏原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幅度降低效力。有一次我听到一 位儿童心理学家报告一位学生平均成绩无法维持在C的个案:这个孩子原来只修最少学分的课,她的父母亲很惊讶地听到心理学家竟建议这个学生多修一些课,而不 是少修一些。结果出乎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意料,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这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打起精神十多年前,有人这样预 言:“几年后,我们将悠闲得无事可做。”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当节约劳动力的机器设备将人们从乏味的日常劳动中解放出来后,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将是“如何 去休闲”。可笑的是,你今天再也听不到这样的说法了。如果他们当时知道帕金森的这一条定律的话,就不会说出那样的话了。想想,住在市区的一对夫妇,他们每 天天没亮就起床,然后洗漱,喂孩子,再把他们一个个地送到学校或者幼儿园去,然后驾车行驶在拥挤的公路上去上班,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当然不会比这更少), 最后在晚上把早晨做过的事倒过来重复一遍。
    你也许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无纸办公”这一概念,就是说,如果你给了人们电脑、软 盘、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文件柜和纸张就会消失,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在网上获得。简单地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想法的荒谬之处。如果人们拥有了利用电脑、网 络、打印机和复印机来产生和传递大量纸张的能力,他们会怎么办呢?当然是把这种能力大肆发挥。
    在交通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同样的现象。我们总是埋怨美国交通的拥挤,于是政府就修建更多的道路。交通是否变得顺畅了?当然不。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人们会驾驶更多的汽车来填满每一条公路,不管道路如何扩建,交通永远都是拥挤的——除非汽车制造商停止生产汽车。
    
    
    
    
    
    ◆简单就是力量
    财富创造者改变游戏规则。
    ——加里·哈默尔(战略专家)
    
    生活已经够麻烦了,但还是有许多人不怕麻烦,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圈套”。他们和这些复杂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斗争,并且依据一些最新的管理理论、用一些含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1994年2月,美国国家银行发展部的主管吉姆·沙利和约 翰·哈 里斯召集下属开会,会议的议题是改善领导层、员工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美国国家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
    为 期两天的会议结束之际,墙上挂满草案图解和灵机一动的新主意。总结的时刻到了,约翰拿着记录本站了起来——请大家充分想像这幅图景:约翰与20世纪70年 代一部电视剧中的人物麦克劳德——一位从新墨西哥移民的美国陆军上将——相似,约翰探索问题的清晰风格暗示了他有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些,”约翰举着记录本说,“简单就是力量。”他写下这几个红色大字结束了自己的总结。
    当 读到这段文字时,约翰写下的这六个字使我振奋;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我思考当时普遍流行的智慧对今天还有多大的影响力。培根爵士曾经写下了“知识就是力 量”,这句话本身就很有力量,400年来,为人们普遍信奉。遗憾的是,这句话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我们的时代与培根爵士所处的时代以及后来的几百年都 已经大不一样了。这是个不断创新、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当你知道如何运用
    
    掌握的“知识”,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时,“知识”才能成为“力量”。这种力量的基础在于你区分“紧急事务”和“重要事务”的能力,在于你和你的团队从周围多得令人窒息的现时信息中找到关键信息并快速理解的能力。
    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请树立这样一个信念:简单就是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并非易事,我们需要改变一些习惯。从人们的需要开始。如果你是一位管,你就得知道,如果公司提供的工具、过程和信息是基于员工的需要,员工相信公司的基础
    设施会帮助自己更顺利地工作。明智的公司决策者会把员工和顾客希望解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解决其他问题。简单,与其他理念一样,都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力量;不同之处在于,如果想创造简单的工作方式,就不能围着鸡毛蒜皮的琐事大跳踢踏舞。

第3节 简单的工作原理

作者:       出版社:

    ◆ 什么是简单?
    许多人认为,变复杂为简单仅仅意味着把信息扔给别人,但这样做往往使问题复杂化。
    ——尼格尔·霍姆斯
    我发现,使每件事情井井有条真是太难了,难得超乎想像。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简单可能是你从不希望碰到却又必须接受的挑战。
    1994 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 得·德 鲁克洞悉大众的集体思考与决定后,决定迎接这一挑战。他说:“脑力劳动的生产率尽管很低,但会对知识社会的经济构成挑战。”正如他常做的那样,德鲁克随后 作了进一步阐述。1998年,他宣称“下一场信息革命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有了信息的帮助,重新界定任务的速度更快了,企业改革 的步伐更快了。”简单是一场信息革命,其任务是使复杂的事情简单明了,创造适当的指令。这种指令鼓励改革、试验、思想产生、革新和学习。这种指令来源于创 造条理化的训练。简单绝不意味着单纯。人们经常把简单和单纯混为一谈。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
    使事情简单化并不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而是要求采取不同的途径工作。你的部下正寻求激发想像力的想法和工具,在秩序和变化之间掌握平衡。这不正是你孜孜以求的吗?
    在开始考虑简单之前,你的工作已经复杂了。领导艺术大师沃伦·班尼斯说过,领导的任务是激发团队的创造性行为。简单仅仅是工作中自我维持的反馈。简单化使责任、信任、自由、管理与控制都一目了然;使每个人更多地自主决策——即使世界仍创造着无尽的选择。
    不要过于天真,简单是一项法则。本书要求你、我和我们为之效力的公司走出决策的幼稚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完成这场转变,每个人都能够聪明地进行管理工作。因为,脑力劳动是从我们组织、了解和理解一切要求注意的东西开始的。
    简单要求我们改变游戏规则,走出管理的那一套逻辑,因为它让我们走进万劫不复的绝境。你需要做的是从人性出发。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人性的威力无穷:人性总是控制一切。这一点,你无法抗拒。
    ◆ 基于人性,而非公司逻辑
    凡真实、单纯、诚挚的事物,都最符合人类的天性。
    ——西塞罗
    我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虽不一定是真实的,却非常有意义。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家有名的公司新盖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公司总部大楼。公司各部门全部迁入的几个 星期以后,员工们便开始抱怨起来,因为电梯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这些抱怨很快便在公司中传开了,因此公司马上向咨询公司求助。它先后找了三家咨询公司。
    第 一家咨询公司来到大楼后,首先找来了大楼的设计师,询问电梯的速度为什么如此慢,可不可以再提高一些,或者可不可以增加电梯的容积。答案是肯定的。于是, 他们建议把电梯换掉,但是这至少得花30万美圆,而且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样会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陷入混乱,公司当然不同意。
    第二家咨询公司在第一家咨询公司的基础上对电梯的程序进行了检查,发现尽管电梯运行速度有点慢,但设计使用的方法很先进,于是不认为应该对电梯作任何的改进。
    第三家咨询公司作了一番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向公司提出了一个方案:在电梯的每一层都安装上一面镜子。
    故事的结局是公司最终采纳了第三家公司的建议,而且非常奏效,再也听不到员工的抱怨了。
    事实上,电梯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乘电梯的人的感觉而已。等待总是一件难熬的事情,但如果他们按了电梯的按钮,看见镜中的自己,对自己欣赏一番,时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我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任何问题如果按照人性的角度去做的话,往往会有更简单的办法,而我们所相信的那套逻辑却总是使我们陷入复杂之中,结果带来资源 的浪费。这正如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性将控制一切,因为人的情感和感觉是不可抵抗的。风趣而富有洞察力的管理者卡文·科尔就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他曾经在 学校工作过几年,后来又从事过销售、社会保障以及人力资源等工作。他曾是一家规模很大的饮料公司的一员大将,但后来他意识到繁忙的工作剥夺了许多享受家庭 温馨和结交朋友的时间,于是跳槽到了一所大学卫生系统担任要职。
    在钱皮和哈默掀起企业再造浪潮时期,科尔领导完成一个项目。公司致力于通 过总分为10的标准,改进4个主要流程。他花了很大力气来研究策略、系统、技术、预算等各种因素,结果却发现事情变得越发复杂,越发没有头绪。一天,他和 朋友一起缓缓地走在康涅狄格郊区回家的路上。他们就科尔正在进行的项目的执行情况中的麻烦以及他们工作中共同的得失成败聊了一个钟头。在谈到某一点时,他 阐明了一个发人深省且富于启迪的看法:“人们忍受管理的逻辑,但他们仍自行其是。科尔的这句话让我震惊。因为它直指要害:人性控制一切。只要公司向前发 展,公司的逻辑自然就会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公司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3~50人之间)后,工作方式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我们开始相信公司的逻辑 ——计划、进程已经实际控制了我们的一切决策。我们甚至把管理定义为如何决策。
    后来,我们在此逻辑上花了数不清的时间和金钱,我们试图使 做具体工作的人依照这个逻辑行事。我们往往在计划上投入太多,而在真正决策上投入太少。人性总以其相同的方式起作用;我们容忍周围事物的逻辑,最后我们自 行其是。逻辑的一个作用就是:把自己的蠢事合理化。但是,已有科学家作过研究,证明人类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要等你某动作做完后才会开始运作。通过以 下的催眠可以证明这个论点:指令一个人在催眠结束后做一个非理性的动作,事后问他为什么做这种事,他会坚持自己在行为的当时觉得这么做很合理,编出来的借 口比帕瓦罗蒂听泰尼·提姆的演唱会这件事还牵强。
    而逻辑行得通的一个前提却是:人是理性的动物。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是理性的,最多也只是有限理性。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要相信我们的管理逻辑。管理逻辑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简 单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基于人性和常识,而非公司逻辑。第一,大多数人想做正确的事,想与众不同,这是前提。第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无限选择的世界 里,多数人竭力想弄清楚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记住:即使你创造出了共享理念,人们在作决策时,还是自行其是)。我的结论:简单创造规则。在人们真正如何决 策上投资。
    “当我最终作决策时,并不优先考虑人性,但我们试图做的许多事情真的要归结为常识。”3M公司的IT教育和业绩系统的负责人迈克尔·阿耶斯这样跟我说。
    “人性是关键,不过也有不成文的规矩。当你投入一定的时间做事时,简单就变得很有分量。这就是实施得力和散乱拖拉之间的差别。”菲恩特·玛瑞银行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科克伦也这样对我说。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能听到有人这样说,虽然并不是很多。在本书的后面13章中,你将会发现,我一直秉承“人性将控制一切”的思想,而不是依据我们所熟悉的公司逻辑。过分的理性分析在我的书中见不到踪影。

第4节 形成自然顺序

作者:       出版社:

    自 然界有着神奇的力量,这让我们感觉到害怕,因为我们无法掌控自然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逐渐知道了自然界的秘密,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自然界最奇妙之 处在于它仅仅遵循最简单的基本原理运行,一直未变。但是,人类最愚蠢之处却在于试图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当人类试图插手自然的运行时,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可逆 转的灾害性改变。惟有尊重规律才能生存。简单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形成自然顺序。什么是自然顺序?作为管理者的你,要先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在过度管 理?你是不是无法面对现实?如果你回答是的话,说明你正在与自然顺序背道而驰。
    ◆少就是好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杰克·韦尔奇
    昔 日的美国企业运营类似军队的发号施令,原因很简单,因为许多企业领导人本身就来自于军方。因此,他们在仿效军事管理模式上得心应手。“司令官”下令,“士 官”和“士兵”执行,指令源自上层,下级只是听从命令,然后遵照执行,没有任何反馈的余地。管理得越少,公司越好,因为企业是相当简单的。现在的大多数管 理者都是在过度管理,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官僚主义的懒惰和散漫。
    我们的管理者经常陷入这样的通病之中:习惯于相信自己,不信任其他人,经常 粗鲁地干预下属的工作过程。问题是,这个病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同时,部下变得过于谨慎,养成 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把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企业中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了。时间长了,企业就变成老年痴呆症患者。那些不信任员工的老板,无论 公司事务大小总爱事必躬亲,结果往往会严重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属感,从而会使公司像着魔一样,持续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甚至最终导致公司的分崩离析。
    我曾看过一篇关于美国最受崇拜的CEO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默克公司的雷蒙德·吉尔马丁:“当默克公司的董事们找到56岁的吉尔马丁担任CEO时,他们交给他一个重要使命:开发新一代有轰动效应的药品,以替代那些马上要过专利保护期的重要产品。吉尔马丁做到了。”
    看到这篇文章,你可能会认为吉尔马丁在忙着管理这家公司,其实,他只在实验室里负责药品研发。这件事他从头做起,一干就是四年。
    一些深谙“管得少即管得好”的公司甚至不给主管们设定目标,因为股票期权使他们得到的报酬与他们的贡献相一致。
    我 们总是在说要降低成本,但我们从来没有从管理阶层出发去考虑。事实是,管理人员占用了公司管理费用的很大一部分。总经理下面有副总经理,每位经理配备几位 助理,也许还会有助理的助理也说不定,谁知道呢?管理者的工作使每一位管理者不知所措,即使是经理助理也已经不能靠他一个人来完成助理工作了。
    多 年的观察告诉我一个事实: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如果你立志像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那样,那么,你就应该像他那样思考: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等等, “不管理”?听起来似乎有点过于夸张。别急,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并不意味着你最好什么事都不做。“不管理”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你得把自己变成一个“领导 者”。在第三章《从“管理者”变成“领导者”》中你将进一步了解到这一点。
    ◆面对事实
    所谓事实,就是无论你是否愿意面 对,它都存在。管理和领导的艺术其实很简单,就是面对事实——关于形势、产品的事实,然后根据事实快速果断地行动。想想看,我们有多少次因循守旧,心中期 待着事情自己会好转。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无法面对事实,不能即刻行动。“认清事实,有所行动”,这就是管理的精髓。不要期望下一个计划,不要等待下一个 方案,不要三思而后不行,只要认清事实就放手去做吧!
    差劲的管理人员只会逃避问题,而能干的管理人员却能面对事实。当约翰在上司面前和同 事嘲笑、讥讽公司最高主管时,他的上司并未假装充耳不闻。在会议结束之后,他把约翰带到一边,沉着而坚定地与他交谈,询问他嘲讽最高主管目的何在。约翰起 初感到手足无措,但马上便知道自己错了。假如他的上司只是一味地逃避事实,他将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失。
    新任秘书玛丽上班总是迟到,不但经常 聊天,而且要花好几个小时打一张备忘录。尽管这个问题困扰着你,但是为了怕伤感情,你不愿同她提及这件事。你完全可以婉转地告诉她:“我对于你上班迟到、 聊天,以及打一张备忘录所花的时间,实在感到很担心。”感觉代表事实,面对事实吧。问题就出在你身上,因为你是一位管理者。
    在走向灾难的 组织中,真正的问题被掩盖起来或被抛在脑后,管理者把醒着的每时每刻都用于以最好的方式应对最新的坏消息,巧妙地掩盖公司的任何问题。这种疯狂的做法常常 伴随着经理们的百般辩解,他们说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争取时间,以后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你发现自己总希望明天将会是一个好日子,你也许应该改变现在 所做的一切。
    在情况不乐观时,不要假装什么事都没有,糟糕的情形不会自己消失;也不要认为时间会治疗一切,凡事总会好转,像鸵鸟遇到敌人时那样将头埋在沙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不能面对事实,你能做什么?
    《突破52种经营困境》的作者戴比·肯尼迪告诉了我们如何面对事实,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把这些建议摘抄如下:
    不 要回避事实。无论你回避的事实是你的产品、服务、管理者、职员、你本人或者经营当中的哪方面,你都应该勇于看到它们的真相,看到它们对业绩的冲击。要用一 两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事实,事实在起着什么作用。承认问题的存在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一半。回避一个已知的问题,很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可知的隐患。
    脚 踏实地地面对现实。如果你的勇气只能让你走出一步,那就找出这一步并迈出去。特别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敏感而微妙的事实,或者还包含着对源远流长的传统 的突破,你就会发现迈出新的步伐比较容易。记住,行动总是要强于回避,问题最终总是会被解决的。你遇到“神圣不可侵犯者”了吗?先自问一下,是否有必要采 取某种行动去处理一种情况下的事实;如果采取了行动,最糟的情形会是什么,可能发生的好的情形又是什么。你或许会发现,采取行动要比继续回避事实具有更长 久的良性影响。睁大你的眼睛,让适当的其他人也能做这样的事情。要承认这样一点。如果你能把案例摆到桌面 上来让大家讨论,你也就为别人敞开了大门,使他们也能畅所欲言地把问题摆出来。只要情况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就会始终这样做下去的。不断更新求优。如果你面 对的是改革问题,那就应该尝试一下改革。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以对企业的更新优化来震惊每一个人。在计划里,第一步先拿自己曾回避的事实开刀。寻求帮助。 如果保底线、其他人或者你自己的前景已经受到回避事实引起的恶性冲击,那就该寻求帮助了。去图书馆、书店或者上因特网去浏览,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和 其他公司的人交谈,看看他们是怎样处理同样问题的;也可以找一个专家或者顾问来帮助你。牢记事实将会使你获得解放!要敢于承担责任。如果你意识到某一事实 对你的单位有着负面影响,而且每个人也都在回避这个事实,那你就应该把这个事实摆出来,让能解决它的人去解决它。
    想像一下别人在遇到类似事实的时候会怎样做。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解决问题的大师,想想他们是怎样解决棘手难题的。再想像一下,一个竞争者在碰到这样的情形时会怎么做。效仿你所熟悉的杰出领导人,想想他们会有何种反应。努力追寻那些有效处理问题的人们的足迹。
    直 起腰杆挑起担。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情形时,有时似乎容易忽略它。通常,我们会低下头来回避,但无论怎样,事实总是要摆到我们面前的。老经验有时是会腐蚀个人 或者企业的自信心的。有些事情会逼着你直起腰杆,作出决断,承担责任,改变现状。一旦你站起来勇敢地直面改革时,你就将发现身边已经站着支持你的人,等着 支持你曾躲避过的那些努力。“真知源自实践”,这就是吉姆·海霍斯特的座右铭。
阅读(1036) | 评论(6)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11-11 14:21:54

承认问题的存在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一半。回避一个已知的问题,很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可知的隐患。

chinaunix网友2009-11-11 13:45:29

“认清事实,有所行动”,这就是管理的精髓。

chinaunix网友2009-11-11 11:45:50

简单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基于人性和常识,而非公司逻辑。

chinaunix网友2009-11-11 11:35:56

人们忍受管理的逻辑,但他们仍自行其是。

chinaunix网友2009-11-11 11:25:59

明智的公司决策者会把员工和顾客希望解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解决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