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856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6-19 01:32:26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的财富,这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可见识人能力是企业伯乐的第一修炼要素,尤其是对高级人才的甄别,这应该是高明领导的高明之处,有了领导的识人能力,才有后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发生,反过头来看,如果识人有误,那就后果不言自明。

   当然有的企业领导很会识人,于是引出了用人的话题。识人的目的当然要用人,可惜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引进的人才仅仅当花瓶摆放,把玩,或者干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让人看不懂。结果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说,经常还遭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于是走掉了,领导大喊缺乏人才,于是乎,重新进入再识人,再用人的循环中,大家有时一通忙碌,除了时间发生改变外,最后结果啥都没变

  当然有的企业领导很会用人,人尽其才,才尽了,企业环境发生变化了,昔日的人才拉不动新车了,于是再去识人,用人,不成想老是借腹生子,基因毕竟不是自己的,企业长期忽视育人能力培养,或者说非常弱,或者说经常孕而不育,或者育而不长,就是不争气,于是着急得不得了,始终没有改观。

  当然,有的企业很会识人,也会用人,育人也没问题,就是留不下来,池子里面的鱼就这样随着水流走了。于是又进入了再识人-用人-育人的循环中,大家于是为此又忙碌起来。。。。。。

  其实,不管是识人-用人-育人-留人都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企业领导者个人的主观或经验,或价值观因素等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企业领导者对业务本身的深刻理解,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清晰而准确的把握。

   我们经常觉得西方是靠制度和流程来约束和规范,似乎走个人换个人,招个人用个人都不是那么费劲,即使在中国的外国公司用的是中国人,也是这么轻松,而且所谓的人才趋之若鹜,哭着喊着要进去,也就诞生了李开复,唐俊等高级白领,简单的理解就是高薪,工作环境好,能学到很好很多的工作习惯和方法,变得更职业,更有价值等等。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前提经常被忽略,就是随着资本主义的百年积淀与市场经济这部机器的百年运行,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蓄水池的水也是非常标准合拍了,这是根源,劳动力也高度职业化了,国内情况则不同,我们除了自己的特殊国情与祖宗文化外,虽然已经全球化了,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其实与西方处的阶段完全不同,我们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这么充分职业化,非常需要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我们有张瑞敏,柳传志(张瑞敏的一大贡献就是把一个街道集体企业的工人改造成现代企业的产业化标准职业工人,柳传志创造了中国的渠道职业sales,通过人员流动,联想的文化已经输出到国内很多企业)几乎和企业划等号,国外的大公司名字我们都能记清楚,老板是谁很难一时想起了,比如西门子,比如丰田,比如惠普,通用等等。 

   所以,中国企业还有很重的老板文化味道,于是老板在人才四环节上责任重大,其实中国企业的老板也累,因为说实话中国人似乎不太喜欢制度流程这些东西,总有理由不去按照去做,但是没办法,做中国企业的老板眼下搞和老外擅长的市场经济,恐怕要替老祖宗补上这一课,谁让我们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不久稀里糊涂的让清军进关,搞了260年,愣是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么些年,弄得我们近现代史有些事情都没法看,尽管我们心里都记住了勿忘国耻,但搞市场经济,把人才职业普及化,推动企业与老外的PK,靠中国的老板们啦!

    西方老外们正在忙乎经济危机呢,这是很好的机会,中国的老板们,看你们的了!

                                                           

                                                               作者:万振华

                                                                2008年11月27

阅读(111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