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67412
  • 博文数量: 36
  • 博客积分: 8068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137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4-11 22:36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1)

2009年(20)

2008年(1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5-19 12:33:26


七方出于岐伯。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上下内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制之。

十剂出于北周徐之才。谓十种是药之大体。详之则靡遗失。惟十剂内缺寒热两端。后人又加寒热二剂。足成十二剂医者但熟七方十剂之法。便可以通治百病。

大方病有兼症。邪有强盛。非大力不能克之。如仲景之大承气汤。大青龙汤。一汗一下。皆取其分两重。药味多胜于小承气小青龙也。学人可以类推。

小方病与兼证。邪气轻浅。药少分两轻。中病而止。不伤正气。如仲景小承气之微下,小建中,小温经之微温。小柴胡之微散。皆取其中病而止。力不太过也。余仿此。

缓方虚延之证。剽劫不能成功。须缓药和之。有以甘缓之者。炙甘草汤。四君子汤。治虚劳是也。有以丸缓之者。乌梅丸治久痢是也。有多其物以牵制使性不得骋而缓治之者。薯蓣丸治风气百病。侯氏黑散。填补空窍。须服四十九日是也。有徐徐服以取效。如半夏苦酒煎。徐徐呷之。甘蜜半夏汤。徐徐咽下是也。

急方病势急。则方求速效。如仲景急下之。宜大承气。急救之。宜四逆汤之类。盖发表欲急。则用汤散。攻下欲急。则用猛峻。审定病情。合宜而用。

奇方单方也。病有定形药无牵制意取单锐。见功尤神如仲景少阴病。咽痛。用猪肤汤。后世补虚用独参汤,独附汤。又如五苓五物三物七气皆以奇数名方。七枚五枚等。各有意义。然奇方总是药味少。而锐利者也。

偶方偶对单言。单行力孤不如多品力大。譬如仲景用桂枝麻黄则发表之加大。若单用一味。则力弱矣。又如桂枝汤。单用桂枝。而必用生姜以助之。是仍存偶之意也。肾气丸桂附同用。大建中椒姜同用。大承气硝黄同。用皆是此意。

复方重复之义。两证并见则两方合用。数证相杂则化合数方而为一方也。如桂枝二越婢一汤是两方相合。五积散是数方相合又有本方之外。别加药品如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再加麻黄防风白术枳壳浓朴为通圣散。病之繁重者。药亦繁重也。岐伯言奇之不去则偶之。是复方。乃大剂。期于去病矣。又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夫微小寒热。折之可也。若大寒热。则必能与异气相格是以反佐以同其气复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是七方之外。有反佐之法。

补可扶弱,先天不足,宜补肾,六味丸,肾气丸二仙胶之类是也。后天不足,宜补脾。四君子,归脾汤补中汤之类是也。气弱者宜补肺。人参(生脉散)是也。血弱者宜补肝。当归(当归补血汤)是也。神弱者宜补心。枣仁(酸枣仁汤)是也。再审阴阳轻重治之。则妙于补矣。

重可镇怯怯则气浮。重以镇之。有四等惊气乱。宜琥珀至宝丹之类。恐气下。宜二加龙骨汤。磁珠丸沉香。怒气逆。宜生铁落饮。芦荟丸。滚痰丸之类。虚气浮。宜安神丸之类。其余代赭石汤风引汤之类。皆当推究。

轻可去实。风寒之邪。中于人身痈疮疥痤。发于肢体。宜轻而扬之。使从外解。仲景用麻桂,今人用人参败毒散,香苏饮,香茹白芷薄荷荆芥之类。又小柴胡。为和散之总方。加减用之。可以和营卫而去诸邪。当类推焉。

宣可去壅。头目鼻病。牙噤喉塞。实痰在胸。水火交结。气逆壅满。法宜宣达。或嚏或吐。或令布散。皆谓之宣。取嚏如通关散。取吐如胆矾甘草薄荷。令其布散。如越鞠丸,逍遥散之类。又如四逆散丸。气丸皆是散意。

通可行滞火气郁滞。宜用通剂。利其小便滞于气分者,用木通滑石,六一散之类;滞于血分者,用防己导赤饮,五淋散之类。凡味淡者,皆利小便,得金水之性也。凡药白皮通茎皆利小便,象三焦之纹理也。

泄可去闭。邪盛则闭塞。必以泄剂。从大便夺之。备急丸泻寒实。承气汤泻热实。葶苈泻肺汤,是泄其气;桃仁承气汤,是泄其血;十枣汤泄水;秘方化滞丸攻积由此求之。凡宜破利者。皆泄之类。

滑可去着着谓留而不去也。痰粘喉。溺浊淋。大肠痢等症。皆是。宜滑泽以涤之。瓜霜冬葵子散。榆皮饮。痢症三方之类是也。

涩可固脱。脱如开肠洞泻,溺遗精滑,大汗亡阳之类,宜用涩剂以收敛之。理中汤,桃花汤,止利;参术附汤,止汗; 六黄汤止盗汗;固精丸,天雄散止滑精;术附汤止小便.大约牡蛎龙骨海螵蛸,其质收涩。五味诃子其味收涩,莲房棕灰麻黄根,其性收涩。随加寒热气血诸品。乃为得宜。

湿可润燥。燥者枯也。风热怫郁。则血液枯竭。而为燥病上燥则渴或为肺痿。宜人参白虎加花粉,琼玉膏,救肺汤;下燥则结。麻仁丸,苁蓉丸。肠燥则膈食。宜当归芝麻丸。筋燥则缩挛。宜阿胶竹茹汤。总之养血则当归地黄;生津则麦冬花粉;益精则枸杞菟丝。在用者广求之。

燥可去湿。外感之湿。宜神术汤汗之。湿泛为痰。宜二陈汤降之。湿停不溺。宜五苓散利之。胃湿宜平胃散。脾湿宜肾着汤。皆治寒湿也。又有湿热之证。反忌燥药。当以苦坚清利治之,知母防己汤,黄柏散相宜。

寒能胜热。寒热者。证治之太端也。热证如伤寒温疟虚痨。何一不有。当以寒药治之。其间进退出入。在人审矣。甘寒之剂,白虎汤,甘露饮之类;苦寒之剂,金花汤,龙胆泻肝汤之类;大抵肺胃肌热,宜银翘石膏;心腹热,宜苓连。肝肾热宜黄柏知母胆草(实宜丹皮,生地,地骨皮)。

热可制寒寒者阴气也。积阳生热。能制寒证辛温之品是矣。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萸汤,乌梅丸,治肝寒;青龙汤治肺寒;薤白治心胸之寒。回阳救急汤。统治里寒。桂枝汤统治表寒。

方难尽录。读书者。遍查之。内经所载。只奇偶两方。仲景之方。七法大备。虽其时无十剂之说。而十剂之法亦寓。自北周徐之才。作十剂。后人又添寒热二者。按证处方。可称精细近出西医。乃谓中国但能用药不知剖割去病。抑知灵素针灸。无剜肠剔骨之险。有起死回生之妙。尤恐术有未精。不肯多用。且华元化亦有剖割之法。据元化所传中脏经。岂能高出内经之上。后世不从元化之术。固畏其难亦避其险也。可知剖割粗工不及针刺之妙而针法微渺不如方药之详仲景独以方药治病。为至当也。今人不考针剖与废之故。偶见西医剖割得效。奉为神奇。而不知其得失参半也。四川某脑后颈上生一疮。俗名对口疮。此系发于督脉。督脉上颈贯脑。颈之能竖。督脉之力也。西医不知。剜去其疮填之以药。谓即生肉。其人遂项折不能举。三日而亡。陕客某病腹臌。西医破其腹。流水两碗。缝之旋愈。不久又臌胀。又破之。连破三次。臌胀复发。西医以为不可治。夫不知水之何以生。而但知放水。此西人不讲五行之过。故人谓西法精。而吾谓西法疏也。予曾治总理衙门总办。章京陈君兰秋。名诚肌肤甲错。肉削筋牵阴下久漏。小腹微痛。大便十日一行。胁内难受。不可名状。腰内亦然。前阴缩小。右耳硬肿如石。予曰。此肾系生痈。连及胁膜。下连小腹。故时作痛。再下穿漏。乃内痈之苗也。法当治肾系为主。陈君勃然起曰。西医亦云。病在腰背筋髓内。所以割治三次。而漏不止无药可治也。大便不利。可时服蓖麻油。故每八九日一服。蓖麻油。今君言与西医同。得无束手无策乎。予曰君在各国衙门。习见西人。以为西法千古所无。不知西人算学出于周髀。机器流传。出于般巧。墨子。医用剖割。亦华元化之流派。不必西人果宗数子。而其法要不外是。中国人未深考。乃转震而惊之。可叹也。夫且君病西人知在腰内。试问君耳何以硬。前阴何以缩。大便何以不下。西人不能知也。陈君曰。然前问彼无以对。予曰西人不知肾系。即是命门。生出板油连网。即是三焦。肾开窍于二阴。故前阴缩而大便秘。三焦经绕耳。命火位当属右。故见右耳硬肿。周身甲错者。肾系三焦内。有干血死脓也。按仲景法治之得效。大抵西人初创医法。尚多未准故以试验为衡。中国经数圣试验准确。定出形性气味。丝毫不差。为最精也。即如中国治胃。有以参益气者。有以花粉生津者。有以二术燥土者。有以苓半利水者。有以姜椒温中者。有以芩连清热者。至于大黄攻胃之积。非补胃也。西医补胃之济。用黄连水官桂酒苏打。如无苏打用牡蛎粉。大黄末合用作水早晚服。谨按此方。寒热并用。总主利降。以消食耳。西人见食消即以为补胃。岂不稍瘥。盖脏腑皮肉。西人知其层折经络。气化西人昧其指归是以用药多未合宜。予之此说。人或河汉斯言。盍取西医各书考之。且安得业算数汽机之人。尽如我之谈医。去彼之短。用彼之长。以我之长。益彼之短。岂不极人事之能。而尽造化之量乎。有志未逮。企予望之。
阅读(14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