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68088
  • 博文数量: 36
  • 博客积分: 8068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137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4-11 22:36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1)

2009年(20)

2008年(1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5-29 11:15:27


           食料别录   作者: kf701

[端午节中药香包推荐:  和 ]

已丑年端午,闲居在宅,遍查诸家本草,去糟留精,去繁存简,专收食料一辑,以备速查。


1. 生姜

「气味」 辛,温,无毒

「功用」

    <本草备要>∶宣,散寒发表,止呕开痰

    <饮膳正要>∶主伤寒头痛,咳逆上气,止呕,清神

「配伍」 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

「禁忌」

    李东垣曰∶夜不食姜者,夜主阁而姜主辟也;秋不食姜者,秋主收而姜主散也。妊妇多食,令儿歧指,象形也

    <食疗本草>∶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

    <饮食须知>∶同猪肉食,生面斑发风,忌同猪肉、牛肉、马肉、兔肉食

「别名」 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

「附方」

    桂枝汤  <伤寒论>  治伤寒有汗

    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  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生姜半夏汤  <金匮要略>  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风痰上攻,头旋眼花,痰壅作嗽,面目浮肿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治寒疝、胁痛、里急、腹痛、及产后腹痛者

    <易简方>  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

    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


 干姜 (十三香)

「气味」 辛,热

「功用」

    <本草从新>∶燥、温经逐寒、宣、发表通脉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生者尤良

「别名」 白姜、均姜

「附方」

    理中汤 附子理中丸  <伤寒论>  治太阴寒利

    干姜甘草汤  <伤寒论>  治太阴寒

    四逆汤  <伤寒论>  治太阴寒

    小青龙汤  <伤寒论>  治太阳水饮


2. 花椒

「气味」 辛,麻,温,小毒

「功用」

    <本草从新>∶宣、散寒湿、燥、补火

    <中华本草>∶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

    许叔微云∶大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

    <日华子本草>∶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配伍」 杏仁为之使,畏雄黄、附子、防风、款冬、凉水、麻仁

「禁忌」 <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别名」 秦椒、川椒、蜀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

「附方」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  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

    乌梅丸  <伤寒论>  治蛔厥

    椒术丸  <普济方>  治飧泄,恶痢久不愈者
    苍术二两,川椒一两。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

    椒茱汤  <医级>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抱洗有不能已者
    花椒、吴萸、蛇床各一两,藜芦五钱,陈茶一撮,烧盐二两。水煎熏洗



3. 红辣椒

「气味」 辛,热,无毒

「功用」 <中华本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

「禁忌」

    <中华本草>∶阴虚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肠、胃有病忌服

    <药性考>∶多食眩旋,动火故也。久食发痔,令人齿痛咽肿

「别名」 辣子、辣角、牛角椒、红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



4. 茴香 (十三香)

「气味」 大茴 辛,热;小茴 辛,平

「功用」

    <本草从新>∶燥,补肾命门,治寒疝

    <辞典>∶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

「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

「别名」 怀香,大茴香,小茴香,八角茴香,大料

「附方」

    暖肝煎  <景岳全书>  治肝肾阴寒,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弦沉迟
    当归三钱 枸杞三钱 小茴香二钱 肉桂二钱 乌药二钱 沉香一钱 茯苓二钱



5. 桂皮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温脾胃;暖肝肾

「禁忌」 阴虚有火者忌服

「别名」 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肉桂

「气味」 辛,甘,大热,小毒

「功用」

    <本草备要>∶大燥,补肾命火,木得桂而枯,抑肝风而扶脾土
   
    <本草新编>∶引龙雷之火,下安肾脏

「配伍」 得人参、甘草、麦冬良。忌生葱、石脂

「禁忌」 阴虚有火者忌服

「别名」 牡桂,紫桂,官桂

「附方」

    肾气丸 八味丸  <金匮> <局方>  古方用桂枝,今皆用肉桂

    右归丸  <景岳全书>  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

    十全大补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

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 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


6. 大蒜

「气味」 辛,温,小毒

「功用」

    <本草备要>∶宣,通窍,辟恶

    <中华本草>∶温中行滞,解毒,杀虫

    <饮膳正要>∶散痈肿,除风邪

「禁忌」

    <本草经疏>∶凡肺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饮食须知>∶生食伤肝气,损目光,面无颜色,伤肺伤脾,忌一切补药同食

    <饮食须知>∶合蜜食杀人

    <饮食须知>∶生蒜合青鱼 、鲫鱼食,令人腹内生疮,肠中肿

    <本草备要>∶多食 散气耗血,损目昏神,五荤皆然

「别名」 胡蒜、葫、独头蒜、独蒜

「附方」

    切片灼艾灸痈疽良

    百日咳∶大蒜50克,白糖15克。将蒜捣烂如泥,加白糖调匀,置冷开水中浸泡两昼夜,过滤去渣,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温开水调服,连服数天

    大蒜煎  <备急千金要方>  治疝瘕积聚,冷癖痰饮,心腹胀满,上气咳嗽刺风,风癫偏风,半身不遂,腰疼膝冷,气息痞塞百病方


7. 小蒜

「气味」 辛,温,小毒

「功用」 <名医别录>∶主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

「禁忌」 养生者忌之

「附方」

    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  <补缺肘后方>



8. 葱

「气味」 辛,温

「功用」

    <服食导饵>∶通阳宣痹,解表发汗,健胃祛痰,增进食欲

    <饮膳正要>∶主明目,补不足,治伤寒发汗,去肿

「禁忌」

    <饮食须知>∶同蜜食杀人  同枣食令人病

「附方」

    白通汤  <伤寒论>  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9. 丁香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本草备要>∶燥,暖胃,补肾,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

「配伍」 畏郁金,忌火

「禁忌」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别名」 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附方」

    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 <简要济众方>

    朝食暮吐。用丁香十五个,研为末,加甘蔗汁、姜汁调成丸了,如莲子大,口中噙咽  <本草纲目>

    石莲散 <妇人大全良方> 治气咳噫,又治吐逆,心怔目晕,不思饮食
    石莲肉 炒,两半  白茯苓 一两  丁香 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调下


10. 白芷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得配本草>∶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

    <本草纲目>∶阳明经引经本药,治前额头痛,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

    <本草经百种录>∶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

「配伍」 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别名」 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附方」

    白芷散 <朱氏集验医方>  治头痛及目睛痛
    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

    <丹溪心法> 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诸经头痛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生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


11. 木香 (十三香)

「气味」 辛、苦,温

「功用」

    <名医别录>∶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

    <本草备要>∶治一切气痛,九种心痛

「别名」 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附方」

    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  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

    <本草纲目> 小儿阴肿(阴茎肿大。或缩小,很痛)。用木香、枳壳(麸炒)各二钱半,炙甘一钱,水煎服





12.  砂仁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中华本草>∶和中,行气,止痛,安胎

    <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别名」 缩沙蜜、缩砂仁、缩砂密

「附方」

    香砂六君子汤  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




13. 高良姜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本草备要>∶宣,燥,暖胃散寒,消食醒酒

「别名」 风姜、小良姜

「附方」

    良附丸 <百一选方>  治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本草纲目> 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14. 紫蔻、肉蔻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别名」 白豆蔻 豆蔻 紫豆蔻 白蔻仁; 肉豆蔻



15. 山柰 (十三香)

「气味」 辛,温

「功用」 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

「别名」 三藾、沙姜、山辣



 
阅读(1428)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七方十剂

下一篇:为何眼睛跳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