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21333
  • 博文数量: 247
  • 博客积分: 185
  • 博客等级: 入伍新兵
  • 技术积分: 10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9-10 10:3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47)

文章存档

2015年(3)

2014年(21)

2013年(53)

2012年(170)

发布时间:2012-12-11 21:48:12

原文:http://imkongguxiaoren.blog.51cto.com/488693/101897/交叉编译工具链介绍: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用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通俗地讲就是在一种平台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体系结构不同的另一种平台上的程 序,比如在PC平台(X86 CPU)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以ARM为内核的CPU平台上的程序,编译得到的程序在X86 CPU平台上是不能运行的,必须放到ARM CPU平台上才能运行,虽然两个平台用的都是Linux系统。这种方法在异平台移植和嵌入式开发时非常有用。相对与交叉编译,平常做的编译叫本地编译,也 就是在当前平台编译,编译得到的程序也是在......【阅读全文】

阅读(233) | 评论(0) | 转发(0)

发布时间:2012-12-11 21:48:04

原文地址:http://www.cnitblog.com/zouzheng/articles/40300.html本文使用最新的U-Boot-1.3.0-rc2。 U-Boot本身支持很多开发板,在其源代码中,每个板子都对应一个board/目录下的文件夹(笔者注:这并不确切,因为有的文件夹是供应商名称,下面可以有多个目标板目录,这里只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以及include/configs/目录下的目标板配置头文件。因此,要添加U-Boot对我们的目标板的支持,首先就是要建立目标板文件夹和配置头文件,并修改相关的Makefile。 下面以实例说明为U-Boot添加新的目标板定义的步骤和过程。......【阅读全文】

阅读(193) | 评论(0) | 转发(0)

发布时间:2012-12-11 21:47:59

原文地址:http://www.cnitblog.com/zouzheng/articles/40300.html 为什么要分析源代码?分析优秀的源代码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必经之路。不过在此我们的主要目的并非要研究U-boot或Bootloader技术本身,而仅仅是为了成功的并且恰当的将U-Boot移植到我们的开发板上。只有结合源代码了解了U-boot的系统引导过程,才能在移植和调试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才能在碰到困难和问题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在动手分析之前,至少应该对U-Boot的源代码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很多参考书都有这方面的介绍,华清远见的《嵌入......【阅读全文】

阅读(295) | 评论(0) | 转发(0)

发布时间:2012-12-11 21:47:45

原文地址:http://www.cnitblog.com/zouzheng/articles/40300.html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1. 在U-Boot中添加XSBASE270目标板的定义 具体方法可参考第一节,本篇给出部分细节和要点,假定$U-BOOT......【阅读全文】

阅读(233) | 评论(0) | 转发(0)

发布时间:2012-12-11 21:47:41

原文地址:http://www.cnitblog.com/zouzheng/articles/40300.html 编译完成之后,得到的几个重要文件是: (1) u-boot.bin: 116K,原始二进制文件,用于下载到启动ROM进行系统引导; (2) u-boot: 384K,ELF格式映像文件,可加载到SDRAM或SRAM中进行调试; (3) u-boot.srec: Motorola S-Records格式映像。 (4) System.map: U-Boot映像文件的符号表,各符号的链接地址。   最有效的调试方法是下载到目标板的启动闪存,使用硬件仿真器进行跟踪调试。使用Sk......【阅读全文】

阅读(281) | 评论(0) | 转发(0)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留言热议
请登录后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