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84950
  • 博文数量: 233
  • 博客积分: 6270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79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1-26 08:3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33)

文章存档

2011年(31)

2010年(202)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10-17 12:52:01

庞兹骗局(Ponzi scheme)在华人社会又称为非法集资、“非法吸金”,在台湾的俗称叫作“老鼠会”。是层压式推销方式的一种。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而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参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以支付上线投资者,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破时,最下线的投资者便蒙受金钱损失。
  庞兹生于意大利,受母亲影响很深。庞兹的母亲一直望子成龙,梦想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能飞黄腾达,重振家族那已遥不可及的荣光。庞兹带着母亲的期盼与所谓的贵族精神进入古老的罗马大学。但与真正的贵族纨绔子弟相比,庞兹在金钱上缺乏底气。随着庞兹大手大脚的挥霍,维持一种极尽奢华的大学生活,使他迅速成为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花花公子。米切尔.朱科夫用生花妙笔刻画了大学时代的庞兹,也为庞兹今后的人生画了像:缺少殷实的底子却去追逐过多的荣耀,透露出一种华而不实的味道。
  为了追寻财富,他日能衣锦还乡从而掩盖自己在罗马的耻辱,庞兹满怀信心怀揣叔叔给的200美金坐船前往美国寻梦。第一站就是波士顿,庞兹与波士顿注定会在历史上写下一笔,尽管不甚光彩。初到波士顿,庞兹并没有想到后来令人震惊的骗局,只是对波士顿并非遍地黄金而是满路泥泞感到失望。没有多做停留,庞兹离开波士顿前往匹兹堡投靠亲戚。与数百万移民一样,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
  偶有盈余便挥霍一空,这种日子在1907年7月告一段落,庞兹进入扎罗斯银行工作,一脚踏入了金融圈。扎罗斯银行最早让庞兹学习并实践了“拆东墙补西墙”之术。在其他银行给储户2%利息的时候,扎罗斯银行许诺给6%。但事实上银行投资的利润大概仅有3%。要支付6%的利息,只能靠这6%作为诱饵去吸引更多人储蓄,然后用新储户的钱去支付到期储户的本金与利息。只要到期储户不挤兑,银行总能赢得时间化险为夷。只可惜扎罗斯银行没多久就东窗事发,倒闭了。庞兹又开始流浪生涯,一年后因为伪造支票入狱。出狱后并不顺利,仅仅17天后又因为涉嫌非法移民再次回到了监狱。两次入狱作为这一生的污点最后成了《波士顿邮报》揭穿庞兹的秘密武器,也成就了《波士顿邮报》获得普利茨大奖。
  在历经动荡后,庞兹再次来到了波士顿,继续追求财富梦。万国邮政联盟的回邮代金券启发了他。战后由于不少国家的货币贬值,例如1美元可兑换6.66元西班牙比塞塔。如果回邮代金券价值30分(以西班牙比塞塔计)的话,1美元在西班牙可购买22个30分的代金券,运回美国,30分代金券就相当于6美分,扣除1美分手续费,这意味着1美元换22张代金券再回到美国就变成了1美元10美分。这意味着在西班牙购买代金券在波士顿兑换,除去手续费将有10%的利润。
  利用汇率差价与中间的过桥货币获利,现在是外汇市场通行的做法,但是在庞兹的年代,这一理念还是非常先进的。庞兹计划的唯一问题是,如何用代金券在美国换成邮票,再把邮票换成等值的现金。但庞兹来不及考虑这一问题,就雄心勃勃展开了他的计划,他开出票据许诺90天后给客户50%的利息。这就是著名的庞兹票据。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不太可信。实际上如果90天内庞兹的资金链断裂,使他无法偿还投资人的债务,对庞兹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但也许是50%的利息过于诱人了,给庞兹投钱的人络绎不绝,尽管没有人知道庞兹是如何赚钱的,庞兹依然很快名声鹊起,成为波士顿一颗冉冉升起的金融之星。庞兹很快陶醉在这种虚妄的美梦中不能自拔。金钱还是源源不断涌来,庞兹最后才意识到梦终究会破灭。因此庞兹想到应该将钱投资在实业上,并经过一段时间缓冲期逐渐减低利息率,最终让美梦成真,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但司法系统与新闻媒体最终抢先一步把庞兹拉下了马。这个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终于被戳穿了。值得令人反思的是,庞兹尽管面临指控,但仍然有不少忠心耿耿的拥趸期待他东山再起,也许那是短期内50%回报的魔力,让庞兹矮小的身材有了巨人的光辉。实际上,整个事情并不复杂,庞兹的骗局也很老套,但依然有成千上万人入套,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背后颏着“贪婪”而不是“谨慎”。
阅读(58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