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8-26 12:57:08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提到数据容灾备份,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增加预算,因为需要购买更多的主机、设备以及相应软件。那么,是不是构建一套容灾备份系统就需要架构高端的、硬件机器如软件系统呢?如何更科学有效的来考虑企业建设数据容灾备份项目的必要性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指标来科学的衡量企业的容灾需求: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是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当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部门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段称为RTO.一般而言,RTO 时间越短,即意味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至可使用状态。虽然从管理的角度而言,RTO 时间越短越好,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成本的投入,即可能需要购买更快的存储设备或高可用性软件。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其RTO 目标一般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在同一行业,各企业因业务发展规模的不同,其RTO 目标也会不尽相同。如上所说,RTO 目标越短,成本投入也越大。各企业都有其在该发展阶段的单位时间赢利指数,确定了该指数后,就可以计算出业务停顿随时间而造成的损失大小。浪潮存储工程师建议,在企业有构建容灾系统的打算时,首先要找到对企业自身而言比较适合的RTO 目标,即在该目标定义下,用于灾难备份的投入应不大于对应的业务损失。
RPO,Recover Point Object,恢复点指标,是指灾难发生后,容灾系统能把数据恢复到灾难发生前的哪一个时间点的数据,它是衡量企业在灾难发生后会丢失多少生产数据的指标。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RTO=0,RPO=0,即灾难发生对企业生产毫无影响,既不会导致生产停顿,也不会导致生产数据丢失。从当前计算机技术水平来说,我们可以为用户建设这种类型的容灾系统,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VISA和Master的结算系统,由于这两个银行结算组织占据了全球银行结算业务的重要地位,他们的结算系统不允许发生任何停顿和数据丢失的情况,即使在"911"、大地震这种极端、毁灭性灾难情况下。但实现这样的容灾系统的投资巨大,它需要结合存储数据复制技术、操作系统镜像技术、集群技术、数据库高可用性设计、应用系统高可用性设计、同步容灾技术、异步容灾技术、同城容灾方案、异地容灾方案,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意外事件反映处理流程等详细的规章制度,和人员配备、行政保障手段(通信、交通等),综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容灾方案(实际是双生产中心或多生产中心方案,并没有单纯的容灾中心)。但是这种方案的投资过于巨大,目前中国可能除了中国银联这种特殊性质的企业外,不会有太多的企业会去实现这个系统。
因此,中国企业容灾系统建设中,投资规模为多少是合理的呢?浪潮存储资深工程师建议,如果业务部门能确认RTO/RPO指标,那技术部门选择了合适的容灾技术以及配套的管理流程就可以确定投资规模了,就可以利用最优化的建设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容灾保护目的。例如,如果业务部门确认,灾难发生后,3个小时内恢复生产就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且营业系统数据不能丢失,那RTO=3小时,RPO=0,那就必须选择基于存储平台数据复制技术的同步容灾方案;如果业务部门确认,灾难发生后,3天能恢复经营分析系统工作,且以前的数据丢失可以忽略不计,那RTO=3天,RPO无,那选择低端的ATA磁盘实现异地备份,就能满足数据保护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百年不遇的灾难投入巨资建设一个容灾中心,容灾中心的设备在灾难发生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这是企业决策者很难接受的一个问题,因此浪潮存储建议,针对中小型企业数据容灾保护时,可以合理分配投资资源,将容灾中心建设成为第二生产中心,与生产中心共同成为企业支持企业正常运行的中心,并实现互为容灾,既可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又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率(ROI,Return Of Investment)。
总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凭借其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和平民化的实现形式,可以帮助不同需求、不同级别的企业用户防止突发灾难的破坏,实现重要数据的备份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