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22 06:07:38
企业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机房中存储系统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牌也是五花八门。这一局面不但为企业存储治理增添了许多难题,同时,它也成为了IT系统中脆弱而又危险的一环。用户期望找到一种简单、统一的治理方式,以此来实现对整个存储系统的控制与治理。
金少陵认为,Data ONTAP 7G的两个新增功能FlexVol和FlexClone提高了存储利用率,增加了数据应用性能,理顺了数据中心的运作流程,为大型的建模和测试提供了新的运行模式,将IT人员的精力专注于其他要害应用。 据悉,Data ONTAP 7G即将应用于Network Appliance的所有存储系统上。 把存储作为IT架构的基础 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在利用和治理存储资源时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效,对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当业务的数据量爆增,需要对存储空间进行扩容时,就必须对业务系统实施计划停机,这将对那些需要连续运行的要害业务带来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当业务数据从属于不同平台时,数据资源的共享和相互利用会极不方便,这无疑会降低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当存储治理员小心翼翼地进行复杂的手工配置和治理操作时,由于某个细微的失误就可能造成系统宕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在于存储设备的先进与否,而在于如何搭建和治理这些设备。假如构筑一个高效、灵活的存储基础架构,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则是针对这些问题而生。在这一架构中,Storage Foundation建立在Volume Manager和File System之上。 实现跨平台操作 Storage Foundation有四个特点:第一,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第二,提高性能;第三,减少时间,提高数据可用性;第四,提高治理效率。 从VERITAS角度来讲,对于存储的虚拟化并不是在每一个容量上面进行一个虚拟化,而是多层面,从上向下进行。 Storage Foundation可治理跨存储设备的多种和,确保要害业务数据的持续可用。具体而言,它所提供的在线集中治理存储平台可支持Solaris、Aix、HP、及Windows环境,并被Sun公司定义为其存储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Storage Foundation所构筑的存储平台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对于存储整合、数据存储/恢复甚至容灾保护等都提供了服务的能力。在该平台下,存储治理员不必关心后台的存储设备,只需专注于存储空间的治理。 此外,Storage Foundation不仅适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还可以实现网络层面的虚拟化。目前,Cisco MD 9000存储交换机已经能够支持VERITAS的Volume Manager,而博科的存储交换机也在最终测试当中。 让存储资源透明 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而许多企业却存在着存储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也是虚拟化存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不同业务应用占据不同的存储空间。业务状况的不同可能使有些业务系统的存储资源相当紧张,而有业务的却相对空闲。 理论上,只要将空闲的存储资源充分利用,就能缓解繁忙业务应用的紧张状况。但异构的环境使每个业务应用相对封闭,资源之间不能共享,只能通过扩容来解决单个业务的资源紧张状况。这种投入往往是巨大,且不必要的。 在虚拟存储的环境下,存储资源将变得透明并具有弹性。利用Storage Foundation,可以将存储网络上的多个存储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或多个可以集中治理的存储池(可跨多个存储子系统),这其中可能包含有多个品牌的存储硬件。 随后,用户可以在存储池中根据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不同大小的虚拟卷,分配给业务网络上的各种应用服务器。资源分配后,该系统还可以按需求随时调整卷大小,这样就达到了充分利用存储容量、集中治理存储资源、降低存储成本的目的。 治理轻松灵活 传统的存储治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例如,在进行扩容时不得不将业务应用中断,治理员需要通过多项繁琐工作才能完成。在优化的存储架构下,这些工作则变得轻松灵活。 通过Storage Foundation,用户常用的存储治理操作,如系统升级、建立和分配虚拟磁盘、改变RAID级别、扩充存储空间等都可轻松实现,减轻了治理员的工作强度。 企业内部用户可以自由使用分散在不同物理设备上的所有存储资源,而无需关心这些存储资源所处的物理位置、容量大小、设备类型和制造商如何,这些都将从单一的逻辑视图中实现调配。此外,Storage Foundation能够在不离线的情况下,将数据动态且透明地从一台设备迁移到另外一台设备。 这样,治理员可以在不中断应用的同时,为应用重新分配或扩展存储容量,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如图7所示,这些工作可以通过”存储质量治理”(QoSS)功能,基于用户的策略自动实现。(文 / 《中国计算机用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