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287356
  • 博文数量: 8065
  • 博客积分: 10002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9670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16 17:0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65)

文章存档

2008年(8065)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08 03:34:38

光大祖业 奉子成婚——SAS与SATA-Ⅱ(图一) 其次,SATA外围设备(非凡是硬盘)将能够用于SAS环境中。长期以来,ATA只是在功能上被视为SCSI的子集,两者之间并不兼容。如今SAS在软硬件层面上都涵盖了SATA,企业级用户可以在同一环境中混用SAS(提高性能)和SATA(降低成本)驱动器,既提高了灵活性又可避免重复投资,无疑是一项创新之举。两相比较,SAS对SATA的兼容显然更为重要。正因如此,SAS在标准制订过程中一直紧跟ATA方面的变化,SAS规范所参考的ATA规范从00a修订本中的ATA/ATAPI-6和ATA/ATAPI-7前进至05修订本中的ATA/ATAPI-7 V1、ATA/ATAPI-7 V3(Serial ATA)及Serial ATA Ⅱ: Extensions to Serial ATA 1.0就是一例,而SCSI商业协会与Serial ATA Ⅱ工作组共同致力于SAS与SATA硬盘系统级兼容合作的意义更超越了简单的“名份”范畴。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ATA与SCSI再战串行 光大祖业 奉子成婚——SAS与SATA-Ⅱ(图二)  光大祖业 奉子成婚——SAS与SATA-Ⅱ(图三) 从应用的层面讲,ATA与SCSI的关系是互补远大于竞争,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下之分;然而若深入挖掘技术细节,孰强孰弱、谁先谁后的讨论却并非全无意义。历史:基础制胜 SCSI的问世时间早于ATA,规格也更为完善,但并不意味着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总是SCSI走在前面。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双沿传输(DT,原理相当于DDR)和CRC校验,1996年出台的Ultra ATA/33(又称Ultra DMA/33)就已经具备,比SCSI早了整整两年(Ultra3 SCSI)。某些功能则是难分伯仲。仍以CRC校验为例,最初只有数据相(Data Phase)能够享受这个待遇,后来ATA和SCSI不约而同地将其增强为对包括命令和状态在内的全部传输内容提供保护(下图)——从标准制订到产品化,Serial ATA 1.0和Ultra320 SCSI在时间上都相差无几。 光大祖业 奉子成婚——SAS与SATA-Ⅱ(图四) CRC范围的变迁然而在最基本的底层架构上,先天不足的ATA怎么努力也无法缩小与SCSI的差距。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压差分),一项不算复杂但却需要双倍数据线(分别传输正、负电压信号)的技术,成为了决定SCSI和并行ATA(Parallel ATA,PATA)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LVD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抗衰减能力,有助于延长连接距离,保证高频传输的可靠性。站在LVD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轻易理解为何SCSI不急于采用双沿传输和CRC校验了。假如不采用双沿传输,PATA要实现33MB/s的带宽,运行频率就会达到16.6MHz,可是PATA的40根数据线在运行频率逼近11.1MHz的时候就已无法保证传输质量,而双沿传输使Ultra ATA/33无需提高运行频率(8.3MHz)即可达到同样的目的,CRC校验的引入则有利于维护数据完整性。
阅读(65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