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44705
  • 博文数量: 264
  • 博客积分: 10107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4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5-09 16:3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64)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11年(11)

2010年(128)

2009年(82)

2008年(42)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5-25 17:30:44

9  2008.12.13   进展以及和医生的第四次见面

**************这两天的情况**************
  
  在周二晚上反思之后,并没有多少起色:周三和两个朋友事先就约好的,吃吃喝喝加逛街,晚上也累得不想学习;进度落后计划已经五六天了,周四重复前几天的套路,一边焦虑一边玩,当晚决定通宵,结果玩起游戏,熬到四点钟,整天整夜下来学习了还是不到一小时,悻悻去睡;周五,也就是今天,没有变化。
  
  相比以往,我的自责少了,反复对自己强调“既往不咎”。但是,当连续错过两个短期任务期限时,又越来越焦虑了。原先曾向导师承诺过每个短期任务期限后都向他们汇报,于是现在就很怕跟他们发邮件,也很怕他们发邮件问我进度。
  
  *************和医生的第四次见面*************
  
  这次见面时间仍旧是不到两小时,我倾诉了很多。这次的谈话从我的近况讲起,之后比较发散,讨论了我的完美主义的倾向,和与之相关的我对失败的极度恐惧,似乎仍旧侧重看清问题,还没有很具体的克服这些的对策。我写起来思路比较乱,好几次反反复复整理,还是觉得不易理解和阅读,而且内容和过去写过的有不少重复的。宁缺勿滥,我省略那些重复的,简单讲讲医生所讲的重点吧。
  
  1. 跟随医生的引导,我慢慢说出自己这些日停滞不前的原因。我重视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对于我来说,好开头大约都是成功的四分之三了。因为没有开好头,因为我这几天荒废了,我现在有几个任务要赶,我就觉得自己不是在一个比较好的开头。为什么开头这么重要呢?因为我认为,开好了头,往下才有可能做得比较好;如果没有开好头,比如现在,十天的工作量我已经浪费了六天,我便觉得即使剩下的四天,我紧赶慢赶,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够好。而我讨厌做得不够好。以前有考试、比赛等,我都拖延,最后结果还不错,得到别人表扬的时候,除了一丝窃喜,我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如果我早些开始,我应该会做得更好的。我总是这么想(当然,却没有任何一次我能早些开始的)。而也因为没有开好头,所以我总担心往下的时间不够,总担心即使匆忙赶出来结果不好。而时间就在我的怀疑和担心中消逝了。
  
  医生举了个长跑的例子:长跑的时候,我开始得不顺利,不像自己预期的那样快,相反,落后了不少。我反复想着:我落后了,我得努力赶上了!可是,时间在流逝,我望着还很遥远的终点,气馁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到达,也认为即使最后到达了,成绩也不理想。这样的想法交替在我脑海出现,我的能量都耗费在这样的斗争中了,而没有抓紧时间跑得更快。过得久了,我甚至开始怀疑坚持的意义,考虑退出了。
  
  这正是我现在所经历的,我就问医生,那该怎么做呢。医生的建议是:如果这些想法真的能鼓励你的话,那么也是可以的。但是既然这样的想法不能鼓励你,那么就该想着换一种方式激励自己:不去看终点,只看着自己的脚下跑,不去想结果,只想着:管它呢,让我先跑过这个坑再说,让我过完这个小土丘再说。
  
  2. 他叫我比较我前几天状态好的时候和这几天状态差的有什么不同。我提到一点:工作的性质不一样,前几天的东西,我可以很好的量化它,比如安排一小时重看两篇论文;这一阵的工作主要是修改模型,这很不好量化,而且不好保证,可能我想个五分钟,灵机一动,就想出来了。也可能花十小时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在他的引导下,我慢慢意识到,我习惯性地把这些难以量化,没有保证的工作留到最后,因为那些可以量化的、有保证的工作能够给我带来成就感,而这些则太不确定:我担心自己花了时间却还是没有产出,因而不愿意投入。让我拖拉的,往往是这部分的工作。
  
  医生提了两点:
  
  1)改变自己的度量标准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意即,不再考虑最后的产出,而只强调我投入的时间:为自己专心致志地想模型一小时而奖励自己(哪怕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而不是一定要为建好模型而奖励自己。
  
  2)告诉自己:我现在要开始专注学习一小时了。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喜欢做研究,但是这一小时跟研究无关,跟研究完全无关,我只是借此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专注和自控的能力,别无他意。这是我进行的自我训练,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一些自己不乐意做的事。
  
  3. 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凡事要求尽善尽美,对自己期望高,所以我特别恐惧失败。医生曾和我讨论过是否有办法降低自己的恐惧,比如说,试着降低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但我觉得很难做到。或者是直面恐惧,害怕黑暗,那么就到黑房间中去。但我很疑惑不解,如何做到直面恐惧,既然事情还没发生?他的一个建议是,和我的父母交流,告诉他们我的现状,告诉他们我失败的可能性。这个在我仔细考虑后否决了。1.他们不能理解;2.他们帮不上忙;3.他们会担心我。所以这一点,我至今还没想好,希望下次能讨论得清楚一些。
  
  4. 他强调自我对话很重要。但他也说,自我对话是久而久之形成的,不能马上就改。但是不意味着不能。道理我们都是知道的,都知道该怎么跟自己讲话了(参见前文),但是目前就是做不到。
  
  今天写得很马虎,大家见谅。心头压着三个任务,明知该专注脚下,做好眼前,却还是忍不住焦虑。下次好好整理下思路。

10 2008.12.19   进展以及和医生的第五次见面

 今天更新近况和与医生的第五次见面。如果不偷懒的话,下一次更新The Now Habit里面的一两个章节。
  
  ××××××××××××××××××××××××××××××××××
  
  近况
  
  上一周的拖延导致这一周的两个任务很艰难。同时,拖延症也没有好转,相反地,觉得改变的动力少了,信心也弱了。然而仍旧蒙混过关了。这是幸事,但对拖延症患者也是危险----无形中又一次强化了拖延的行为。我心中添了些担忧, 不过和医生的见面带来了些启发,而且目前没有任务缠身,正是一个好的开始。
  
  ××××××××××××××××××××××××××××××××××××××
  
  和医生的第五次见面
  
  见面伊始,我便描述我的近况,说得很具体,除了经历还有内心的转变。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开始完成任务前,觉得任务很巨大,很耗时,好繁琐,一想起来就心烦,不停拖延—> 拖到不能再拖时,焦虑中匆忙完成—>化险为夷,别人对我所做的任务持肯定态度—> 心中有一丝窃喜,满意于自己的高效率,但是并不满意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觉得做得不好,若能及早开始,可以做得好很多
  
  回想起来,这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是很典型的过程。医生引导我深入挖掘这样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变化。
  
  1)拖延后过关心里的窃喜。医生形容其为”secret smile”。不能否认,拖延是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比起那些刻苦用功的人,我们花的时间少照样完成了任务(且不说质量未必好),心里当然得意。我效率真高,我真聪明,我们在心里这样表扬自己。拖延带来的成就感,激励着我们再次拖延。同时,我们开始将“效率”作为聪明与否的标准,为了测试自己的效率极限,我们逐渐拖延得更厉害:原先提前一周准备复习考试,后来是三天,再后来是一天,最后变成临考前四小时。瞧!不停压缩准备时间,我还是考得比别人好!我们心里更得意了。拖延更被强化了。
  
  2)窃喜之后的隐忧。尽管得到表扬,完美主义的我们,心里还是不满意自己,因为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也担心,别人如果细致来看我们完成的任务,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好。而且,别人表扬我们聪明,表扬我们高效率,把我们捧得这么高,下次要是没做好,那该怎么办呢?这些加剧了我们对失败的恐惧,也加重了拖延。
  
  3)对努力的态度。尽管我们经常告诉自己要努力,但是,事实上,我们几乎从未努力过,所以我们从未尝过“努力”的甜头。相反,拖延的我们“证明”了未必需要努力,因为每次只要最后一刻加班我们都能化险为夷,因为我们“效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嘴里说着要努力,又怎么能努力呢?不要忘记,人无论做任何事都需要动机,而我们没有“努力”的动机。
  
  这样的经历一次次重复,我们的拖延症只重不轻。“既然知道了是这样的过程,那么该怎么对付呢?意识上认识到了拖延症的危害,潜意识还是受拖延症的激励,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该怎么处理呢?”我这么问医生。医生的回答是:“说这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并不准确。更确切地说,这样的过程模式原先是在我们心里的暗处,我们看不清它,所以没法正确处理它。但是通过自省通过分析,我们已经把它从暗处挪到了明处,我们开始知道了问题,那么就有办法找到答案。”
  
  在我描述内心想法时,医生捕捉到一个信息:在我看来,努力工作却结果平平挺失败的。尽管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样的不厚道的想法,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看看身边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人,对那些努力工作成果斐然的人,我们自是敬佩,而对于那些努力却很平庸、总也不及我们的人,我们是不是心里暗暗地有优越感呢?反过来,我们心里也担心,万一自己努力了,却结果平平,那么根据我们的标准,自己就太失败了,太傻了,太没效率了。这种担心一方面阻碍了我们努力,一方面,也加深了拖延:我们需要拖延来持续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是高效的。
  
  我也提到自己的自信心反复波动:一阵子表现好了,自信满满;遇到低谷,满心都是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医生分析到,这样看来,我的自信、我的自我价值(self-worth)都是和我的外在表现联系在一起的:外在表现好,别人对我评价高,就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外在表现不好,没得到表扬,就开始否定自己。我同意医生的话,我想我正是这样。这是不对的吧,我意识到。医生就说:“那么你认为,自我价值该跟什么联系在一起呢?”我想了半天没回答上来,医生解释道,其实他问了一个比较诡诈的问题。自我价值实际上不应该跟任何东西联系在一起,你相信你是有价值的,你就是有价值的,不因为你做的事,不因为你说的话。我有些茫然困惑。医生只说:“没人能教你什么是自我价值。这需要自己好好思考。”
  
  以上就是今天见面的主要内容。结束后我思考了“自我价值”,是啊,我自以为我定义“自我价值”为个人人格,如勇敢,坚韧,然而实际上,我衡量我的自我价值时,标准便是我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波动,我的自我价值也波动,这样对么?难道善良,正直,忠诚,孝顺等等这些好品质还不足以定义我的“自我价值”么?这真值得我好好琢磨一下。
  

  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几个零碎的小感悟吧
      
  0)做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工作都是由重要----次要的过程。

      1)今日事,今日毕
      
   先强调一下,计划一定要合理。制定了合理的计划之后,千万对自己狠一点:拖拖拉拉没做完?好,别回家了,继续做。不要去看任务期限,管它是不是遥遥无期,总之今天的任务我就得今天完成。
      
   2)变推动为拉动(pull vs. push)。
      
   简单来说,“推动”就是自己或老板在身后反复催我们往目标挪一两步;“拉动”就是我们眼前有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自动自发地往前走。根据The Now Habit第四章,“推动”方法认为,人本性是懒惰的,所以需要不停地恐吓威胁才能驱使他们工作。比如老板对属下说:如果你本周内不完成这个任务,那么往下六个月的休假都取消!而“拉动”方法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只要我们适当地奖励我们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完成极其艰难的工作。一个懂得“拉动”下属的老板就会说:如果你在本周内完成了这个任务,你马上就能多休几天假。当然,经验表明,那些遥远的、不确定的奖励在“拉动”我们工作时是比较无力的,更有效的,应该是那些当即就能实现的,确定的奖励。
    
   3)独立思考。
    
   读再多的材料,看再多的别人的分析,都还不够。不要放弃自己思考,不要单纯地将自己代入这些分析中,简单假设自己的情况也是如此。事实上,尽管外在的拖延的表现如此相似,引起我们拖延的原因仍旧可能不同,要多分析自己的情况,追溯自己童年的生活,回想自己成长的经历,来寻找病因。只有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暂时完毕,有拖延习惯的虫子们可以去 豆瓣的“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里面有很多类型的同仁。  地址:

阅读(59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