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5-12-31 10:17:05
媒体对于内地发生的重大事故都会作出报道,故时有一些负面消息见诸报端,不过很少以专题形式登载,而将之归纳到中国新闻部分。这样的报道即使不显眼,对于读者的冲击却显而易见,尤其是那些与普通老百姓相关的事件,经常成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生活改善了,物质享受提高了,道德质量也应随之提高。中国人社会讲究美德为先、互帮互助、睦邻相顾。像今年银英勇勋章获得者黄勇先生,就是因为在泰国海啸中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受到中外人士的传颂和赞扬。
不要令首都蒙羞
不过,最近本地报纸却有这样一则消息,报道一件发生在首都北京的事情:清华大学一对老夫妇与女儿一同搭巴士,女儿因为车资问题与巴士售票员发生争执和纠纷,售票员竟然紧掐她的脖子不放,以致窒息。当这种不文明的争执事故发生的时候,巴士上数十位乘客竟然没有一个人走出来制止,老教授夫妇眼光光看着自己女儿受掐昏迷,要求送女儿到医院竟遭司机拦着不让下车,最后失救致死。
我们当然不能以一当百,把这种没有修养、没有道德的司机及售票员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看待。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国人中的确存在着品德素质参差的情况,而且在某些地方,情况还颇为严重。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出电影叫《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说的是遭受灾难的六十一位普通人如何在全国的通力支持下,渡过难关。那时看这出电影,的确令人有这样的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社会不会遗忘任何普通人。而事实上,那个时候只要是同乡同里甚至同在一个城市中生活的人,都可以因为一种乡情而无私帮助,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观之其时,国人的生活水平,远较现在差得多。
道德教育应落实
事后的报道说,北京市民对这件事情反应强烈,除了表示不能容忍作为首都的北京,存在这种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更对巴士上的数十名乘客见死不救的态度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平心而论,事件发生在北京,难免令北京蒙羞,与中国在国际上崛起形成的和谐气氛,确实不协调。现在距离2008年奥运并不是很长时间,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北京,国人与海外华人都同声同气,认为奥运在北京召开,是对中国迈向国际社会的一种正面肯定。但这种发生在巴士上的几近野蛮行为,无疑令北京受到不必要的冲击,尤其正中那些喜欢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和别有用心人的下怀,他们自然希望这样的事情被无限放大,以达到诋毁和伤害中国的目的。
内地曾经提倡过诸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之类的道德教育,其实,这样的教育现在更应该加强。对于那些为社会作出努力,以及那些见义勇为,为社会铲除毒瘤的人物,应该加大力度宣扬。这方面的工夫做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一股正气,冲刷那些社会邪气,乃至令邪气收敛消失。虽然类似上述事件,相信不止发生于北京一地,在其它城市一样也会发生。关键就在于国民的道德素质,争执两方是讲道理还是诉诸武力,道德和意识的差别已完全可以说明问题。
阻颓废观念滋生
值得指出的是,国人现在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奔向富裕型生活,是自动放弃中国人向来保持着的传统美德,还是任由西方社会那一套唯财富为时尚的颓废观念不断滋生,便是能否提高素质的关键所在。不可否认,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丧失道德质量的一群,他们当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风气,但也不应为社会所熟视无睹。北京这件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售票员的行为固然是一个焦点,巴士上的数十名乘客无一愿意走出来制止惨剧发生,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暴露的不但是“自家打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而且是一种丧失道德与良知的表现。
为什么中国可以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赶美超英,成为美英都不敢轻视的国家,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以和平崛起的方式屹立于世界之林。如果要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让全世界见识中国人真真正正以一个泱泱大国的和平方式影响世界,那么,培养和提高国人素质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饱暖亦须知书礼
我们常说,任何一个中国人走到哪里,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的就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整个国家形象。人家认定的是你的中国人面孔,因此,在国外直接影响国家声誉,在国内则通过传媒传递而影响国家声誉,牵涉的是国家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古人说“饱暖知书礼”。自古以来,丰衣足食而后便是人格质量提高的要求,其含义即在于此。不要说首都,就是现在东南沿海城乡,国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饱暖而后不应该只停留在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上,而应该想一想道德良知的问题,消除暴戾行为、营造和谐社会,通过互助相帮、提携共进,不断把社会推向文明先进。
须知道,经济发展到了现阶段,国民生活优越了,如果不在道德教育上下工夫,糜烂的生活风气就会乘虚侵入肌体,如果因为生活改变而导致道德质量随之变差,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大事。现在是引导国民及全社会提高道德素质的时候了。唯如此,类似北京巴士上发生的惨剧才不致重演,中国才能够树立起鲜明感人的国际形象。
(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