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
【原文案引】
十年前,章子怡从中戏96级明星班走了出来。她的成功就像一轮骤然从大海里跳出来的红日,刺得人眼睛发痛。在这里,她的幸运,她的野心,她的争议,既是美谈,也是传奇。除了她、刘烨等少数人外,16人的明星班中,也有人至今没红。
【/原文案引】
是的,成功者总是幸运的。但,成功往往也并不仅仅是上天眷顾的结果。必须要看到,除了机遇之外,成功者与失意者之间在面对挑战、面临机遇的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一样,造就了明星班今日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在明星班的所有成员中,我觉得班长吴国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错失了哪些良机,从而和自己的同学产生了天渊之别。
1 挑战面前,是亮剑还是逃避
明星班班长吴国华,在毕业演出《费加罗的婚礼》上“主动放弃了费加罗,演了一个不咸不淡的角色,混过了毕业大戏”。继而在报考国家话剧院、人艺和青艺相继失利后,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北京,去了南京艺术学院当一名老师,虽然“他并不喜欢教书”。而十年后,吐露心声时不免流露出无比的遗憾,“现在想想,很多事都是一念之间,如果当年没有去南京,后面的人生也许会截然不同。……他不时回忆起毕业大戏《费加罗的婚礼》的情景,后悔没有接受那次挑战”。
2 机遇固然很重要,可是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
吴国华曾有一次难得的机会,在顾长卫的《立春》中饰演周瑜——一个在电影中追求蒋雯丽的包头男人。对于吴国华而言,“这是一次足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他“太想演好这个角色”。但正因为他太想演好这个角色,反而导致他“总是摸不透导演的意图,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就认死理”,当机会已经过去之后,他才明白“如果我当时能放下自己,把一切交给导演,或许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3 机遇到来时,不愿放手一搏
“《立春》入围罗马电影节,制片主任打来电话,问吴国华是否打算参加。如果参加,10万元费用需要自理。几乎所有的演员都会抓住这样难得的走秀机会,可吴国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吴国华的理由是,“说句实在话,客观条件不允许我把10万块钱用在一次虚荣上,对我来说,10万块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啊,那几乎是我当教师一年的收入。”
古语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更何况是在演艺圈这种名利场上。
做为一个IT从业人员,从这个问题上我得到的启发是:以后如果有圈子内的聚会、座谈会、研讨会之类的活动,只要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利,不要怕花钱,多拓展点人脉和眼界,也许比省下来那千八百块钱更要有意义得多。
4 规则面前,适者生存
“《立春》的北京首映式,吴国华请来了常莉、党昊、陈明昊等中戏的师友,他自己则穿着一件红色运动服,总是被甩在镜头之外。”一个电影演员,出现在需要show的场合时不穿与之相配的着装,怎么指望能得到媒体的注意呢,更不用说得到观众的关注了。
做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社会自有其游戏规则。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有必要按照社会的游戏规则去做。社会的游戏规则如同一把筛子,那些不能把自己的棱角磨平的沙子都将无法通过,最终沦为被淘汰的角色。
5 要尽早知道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所在
“毕业前,班主任常莉一直想让吴国华出演《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费加罗,可吴国华找不到感觉。事实上,那是吴国华绵互至今的自我怀疑的开端。上了4年表演系,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演员的职业。”
这样的自我怀疑一直伴随吴国华到今日。试想,一个人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都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数学家哈代说过,一个人必须要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为了这种才能,应该要舍得放弃在其它方面的才能。
我觉得,在哈代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人必须要尽早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十年,别人都已经成功了百十回了,而自己还在原点上绕圈圈,这是何其不幸的事耶!
6 坚持,专注,才有成功的机会
既然读了中戏,就应该一心想怎么演戏。如果犹豫,也许机会就错失了。
吴国华毕业之后先是做了老师,后来不甘心又重新从影,但是在自我怀疑的阴影下,从影之路不甚顺利,现在的状态,基本上又回归了平平淡淡的教书生活。我觉得,这样左右摇摆,优柔寡断,是难以立身的。人一生至少应该破釜沉舟决断一次:认准一个目标,就从此以毅然决然态度坚定地走下去。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长时间的锤炼才能让一个人的潜力得到发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能指望达到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呢。
结语:虽然文章写的是一个明星班十年的变化,但是,其中道理,放在任何行业任何人身上都是适用的。观人之失,勿忘察己之过。看别人的成败得失之余,应该多反思自己,多悟其中道理,少走弯路,这样才不枉花在看文章上的时间。
阅读(94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