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662400
  • 博文数量: 915
  • 博客积分: 17977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84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8-26 09:59
个人简介

一个好老好老的老程序员了。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15)

文章存档

2022年(9)

2021年(13)

2020年(10)

2019年(40)

2018年(88)

2017年(130)

2015年(5)

2014年(12)

2013年(41)

2012年(36)

2011年(272)

2010年(1)

2009年(53)

2008年(65)

2007年(47)

2006年(81)

2005年(12)

分类: 项目管理

2011-06-03 22:04:26

  这个小长假,公司的王工过的别提有多郁闷了。原指望一家三口到门头沟找个僻静的农家院,好好地散散心,可是,天公不作美,五一当天,刮风又下雨,五月二号,车刚开到西四环,就堵得一塌糊涂。更闹心的是,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小俩口儿聊着聊着就呛起火来,妻子指着鼻子数落他是驴脾气。结果,门头沟没去成,一家三口却都窝了一肚子的气。

  后院起火也就罢了,在公司里,王工的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何止是在公司里,客户那边,他更闹心。节后上班的路上,王工头昏脑胀的,胃里老觉着有股子热辣辣的东西要往上涌——这哪儿是过日子啊,都快赶上四面楚歌了。

  要命的沟通

  你可能误会了,以为王工是刚出校门的“小蘑菇”。其实不然,王工从一个程序员作起,在这个行当起起落落,已经打拼了四年,这不,去年春节,老板还提拔他成了一名项目经理。这本是件好事,加官提薪。可是,所加薪水还没领到,他就跟手下一个工程师干起来了……

  王工的烦恼绝非个案,毛病就出在沟通不畅上。IT从业人员能拍胸脯说自己已经闯过沟通这道关卡的,可谓凤毛麟角。许多朋友,还在漫漫的通关之路上,苦苦煎熬。

晋级为高手 IT从业人员沟通闯关秘笈
▲ IT从业人员需要沟通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理解别人,支持别人,也需要别人的理解与支持。这就需要沟通。学会沟通、善于沟通,会让人更好地了解你、懂得你,从而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使工作和生活更加快乐、富有成效。否则,就会加深隔阂,形成冲突,徒增烦恼,影响工作和生活。

  IT从业人员所学专业多为理工科,受知识结构制约,许多朋友的人文修养需要提高,情商较低,在沟通上遇到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社会一般人群。王工就是一个典型,在校期间所受教育本来就有偏颇,上班后,迫于工作压力,一门心思写软件,加班加点是常事。关上电脑,别说是学着与人沟通,连句话都懒得说,见了人都想绕着走。从这条道上一路走来,沟通乏力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只是,随着事业的发展,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事情越来越多,这才发现,跟人打交道要比跟电脑打交道复杂许多倍。赶鸭子上架,脑子发木,嘴皮子不听使唤,在沟通的问题上起急冒火就在所难免,结果是越急越糟糕,沟通成了一桩最要命的关口。难怪王工发牢骚,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当这个倒霉的项目经理,老老实实地写一辈子程序算了!

  沟通三病

  与人沟通,情感是理,“听”、“说”为表。借助听、说,才能达到情感的交互。这种表理关系,为我们探寻沟通病灶,找到了途径。

  乍一看,“听”与“说”没有什么玄机,其实,这里面的名堂蛮多的。有人将其分为四类:愣说不听、傻听不说、愣听傻说、善听会说。四种不同的沟通类型,行为表现各异,心理机制也不相同。

  愣说不听:其特点是强加于人,外在表现是:急于表现自我,强调自我感受,不顾他人感受,不断插嘴说话,其心理机制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有这种沟通障碍的朋友总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很难与人取得同感共情。

  笔者曾经遇到一位软件公司的经理,这位先生在与客户交流时有个口头语:“对不起,我插您一句”,接着,就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许多时候,客户的意见他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就忍不住拉开了自己的话匣子。更多的时候,因为他的插话,客户把到嘴边的话——也许是重要的需求——也许是批评意见,还可能是商业机会,咽了回去。我给他起了个雅号——“对不起先生”。

  傻听不说:其特点是被动呆板,外在表现是:反应迟钝,机械地听别人讲话,自己则不善表达,更不善于提问,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也不敢或不善于澄清。你根本猜不透,他听进去没有。其心理机制为:缺乏主见和独立性,没有主心骨,别人说啥就是啥,懒得动脑筋去分析,也不用心体会。

  4月下旬,为了筹备一个会议,我到南方一个单位去调研。那个单位的领导带我到一个工位,去看一款新的IT产品展示。工作人员摆弄一番后,跟我说这东西刚装上,还没咋用,软件也存在问题。我问在场的一个看似懂行的小伙子会不会用,感觉如何。那个小伙子老半天没反应。我追问,他才告诉我,他是软件公司的工程师,说起这款产品,也是支支吾吾。最后,我才明白,他居然是这款产品的主创……这位工程师的沟通障碍就是傻听不说。

  愣听傻说:其特点是有严重的沟通障碍,行为表现是听人讲话不专心,自己说话又不得要领,很少做出反馈,也不在乎有没有反馈,其心理机制是自我沉溺。我认识某政府部门一名会编程的工作人员,他很乐于钻研业务,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多款软件。但是,几乎没有一款软件得到本单位以及其他兄弟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他的问题就出在听不进别人的话,也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成果,几年下来,他总是走不出自己的小圈子,越来越孤立。

  与上面三种沟通病相对的,是笔者想向朋友们推荐的,也是IT从业人员追求的沟通的较高境界:能听会说。

  能听会说的特点是善解人意,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虚心地听,巧妙地说,主动发问,积极反馈,其心理机制主要是全神贯注,同感共情。


  善解人意,把握火候

  良好的沟通发端于内心。善解人意,沟通者得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在什么时候说,以及怎么说。其实,善解人意练的就是“该说不该说”的功夫。此外,在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交流,比如察言观色、用眼睛去沟通、点头微笑,等等。只要朋友们用心揣摩,不断实践,并注意总结和反思,就能掌握这门功夫。如果有机会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就更好了。

善解人意,把握火候
▲晋级为高手

  为了方便朋友们学习领会,这里介绍几个小窍门。说不定,它们会帮助IT从业人员尽早做到善解人意。

  1. 虚怀若谷:一个杯子,只有空了,才能倒进水去。否则,倒进水了,也会溢出来。同样道理,要谋求良好的沟通,达到善解人意的效果,首先,你得拥有一颗谦逊的心。如果你从心底里渴望听取对方的言语,你还会苍促地打断对方,端出自己的“高见”吗?

  我认识一位从事软件研发多年的朋友。一次,他对我说:你们这个行当、这块业务,我已经了如指掌了。如果我去某市一个单位当个部门领导,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既然是朋友,我也就实话实说:“你确实是个专家,许多知识,我们需要向你虚心求教。但是,许多事情,远观近瞧,与弯腰实干,还是有区别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个切身的体会。几年前,我写了一个软件,试用效果不错,得到单位领导的肯定,我心里挺得意的。忽然有一天,单位一个老大姐跟我说,她发现软件运行有问题。还好,我没有忘乎所以,耐住性子听她介绍情况。结果,就是这位老大姐,帮助我发现了软件中的一个BUG。软件得以完善,我和这位老大姐的沟通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每个同志都是值得敬重的,每个同志身上,都有我们所不及的优点。

  2. 换位思考:就是在沟通中尽量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尽可能地与对方“思想聚焦,情感入轨”。这就要求沟通的双方做到“听之用心,言之中肯”,一方在听对方讲话时,全身心地投入并适时做出反馈,不断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理解。

  IT从业人员的换位思考就像金子一般稀缺和珍贵。实际工作中,我经常听到用户抱怨IT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缺失、服务能力不足,IT从业人员则抱怨用户想法太多、朝令夕改。结果,双方各执一词,既伤了和气,也影响了工作。身为服务人员,IT从业人员应该谨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主动体谅用户的艰辛。许多问题,只有换了位置,才能理解,有了理解,才有可能谅解,才能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3. 要讲礼貌:这本来不是问题,但是,说句实话,当下,礼貌真的需要强调。现在,有些朋友,跟自己的爹妈都懒得称呼“您”了。在沟通的过程中讲礼貌,就是避免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要本着关心对方、尊重对方去组织语言,避免制造尴尬。有的IT从业人员认为,与用户关系密切,讲话就可以粗俗一些,或者话糙一些,更显得彼此“不生分”,能拉近彼此的关系。这是一种误解。以礼相待,才能如沐春风,才能和谐相处,求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讲礼貌,有三点容易被人忽视,因此需要特别留意。一是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民族禁忌和风俗习惯;二是对方如果不吸烟,IT从业人员就不能吸烟;三是开玩笑要有度,尤其不能当着女同志的面讲“荤段子”。

  4. 全神贯注:就是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倾听对方的谈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做出响应。贯注还要求有效运用言语与肢体语言,表达对说话者的关注与理解,使其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种情感都受到了重视。其中言语的表示包括“嗯”、“噢”、“对”、“我明白”等,而肢体语言包括点头、注视、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一定的沉默等。要避免那种“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别人说别人的,我做我自己”的现象,那样显得既不尊重别人,也不能有效地观察对方,使沟通的效率降低。

  有些IT企业要求其员工在会晤客户时,当着客户的面关掉。此举值得借鉴。这既体现了IT从业人员对客户的尊重,也用无声的语言向客户表明:您是我最尊贵的顾客。我已做好准备,全神贯注地与您沟通,还可提高沟通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5. 善于倾听:就是认真地听取对方讲话,克制自己插嘴的欲望。人为什么有两个耳朵,却有一只嘴巴?这种生理结构,也许暗合了多听少说的哲理。犹太人认为,打断顾客的讲话,就像废弃即将到手的金子,是愚昧的表现。

  IT从业人员在安心听取对方讲话的过程中,要努力体验说话者的内心感受,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要让自己的思维跟上对方讲话的节奏,积极思考,少而精当地提出问题,使沟通得以有效延续。有时候,对方的讲话会情绪化,言辞会令你难以接受。这时候,IT从业人员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负面情绪所感染,辩证地听取对方的意见;有时候,对方的讲话会有所保留,这时候,IT从业人员要开动脑筋,努力探寻委婉之词后面的“潜台词”,努力使聆听的收获最大化。

  6. 适时沉默:沟通有点像流淌的音乐。美妙的音乐,需要休止符的点缀。适时的沉默,就是沟通中的休止符。在沟通的过程中,IT从业人员要注意给对方一个情感独处与反思的机会。沉默的运用也通常需要技体语言的配合,比如点头、注视对方表情的变化,等等。但沉默运用不当就会成为对抗性的沉默,使得对方对自己的表述缺乏信任,产生沟通和交流的消极反应。对此,要善加区别,灵活应对。要避免对沉默不耐烦的表现,避免一出现沉默就急于找话题,急于给别人提建议,或者表情尴尬,不知道沟通该如何进行的状态。

  7. 合理反馈:就是在对话中积极思考,适当提问,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的专注与投入,确保你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的讲话内容。所以,“合理反馈”会推动你在对话中不断提问,并通过不同说法来明确对方的意思。另外,在反馈时,需要在说话中尽量采用探讨商量的口吻,不强加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充分享有思考与裁决的权利。平时,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便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述出来,尽量避免出现理解了但表述不清的问题。

  8.学会总结:就是在对话中不断做小结,以澄清要点,概括中心,使对方感觉彼此的沟通交流富有成效。“不断总结”会推动你在对话中回顾双方特别是对方讲过的内容,以此来有效调整双方沟通的内容,确保对话双方充分理解对方主旨。不断总结也可帮助沟通双方把握主旨,减少随意、跑题的问题,提高沟通效率。

  9. 多一些建设性,力戒批评用语:IT从业人员所处的服务者的位置,决定了其讲话必须中肯、且富于建设性。IT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往往是专家、权威,但是,无论是面对客户,还是面对其他IT从业人员,都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救世主”的姿态。即使是发现对方所执观点或解决方案存在问题,也不要说教,更不能批评,那样做只会使对方感到恼火和失望。可以客观地介绍自己的观点或解决方案。有的IT从业人员以为跟客户关系比较“铁”,可以品头论足,其实大可不必,说话还是要留有情面,不要自我感觉太好,以免招人反感。

  许多IT从业人员都想把服务作到用户的心坎上。如果你也有这个志向,那么,无论你是揣摸用户的需求,还是探寻用户对IT产品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都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是打开用户心灵之门的钥匙,也是你登堂入室、达成目标的关键。树立这份信心,多一些实践和反思,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悄然改变,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原本紧张的客户关系,已经被融洽温馨所取代。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通关成功,晋级为沟通的高手,一名可爱的IT新人。

阅读(144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