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88914
  • 博文数量: 384
  • 博客积分: 10193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7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06-09 18: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84)

文章存档

2011年(10)

2010年(29)

2009年(39)

2008年(36)

2007年(43)

2006年(198)

2005年(29)

分类:

2006-06-03 18:52:08

电视连续剧《哑巴新娘》的主线有两条,一是围绕周少朴的病情展开的爱情与亲情的纠葛,一是以绿如意为线索的赵天鳞复仇的故事。前者相当成功,后者相当失败,后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主人公赵天鳞完全站不住脚,他看上去一无是处,静兰那样娴静美好的女子怎会爱上他?他既杀了静兰父亲,作尽坏事,静兰怎会还对他有余情未了的意思?这样的剧情连弱智都骗不了,只是商业化的恶果罢了,所以连带围绕他和他儿子的戏、连静兰本身大量的戏份都缺乏吸引力。到后来,赵天麟真正开展报复后,剧情低劣拖沓得让人不能置信。但是本片仍然不失为佳作,因为它塑造出了周少朴——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现实的中国传统好男人的形象,这个形象高度艺术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虽然超现实却不由人不信,不由人不喜欢。
  一位男性老前辈就曾对我说:“天下男人没有不该骂的。” 诚然,自古以来,就有“臭男人”一说,男人与生俱来的荷尔蒙分泌使他们的私欲远高于女性,加上一些世传的虚荣习气,男人的品质常令天下女子伤透心。这就是《哑巴新娘》的难得之处,它塑造了一个好男人的形象。我在感动之余,就想知道,这个角色是怎么塑造出来的?怎么会那么令人感动?

编剧

  编剧把少朴设定为一个将死的病人,并且最后他死在了爱人的怀里。为什么要让他死呢?很简单,这和曹雪芹让林黛玉死掉是一样的。少朴和林黛玉都有美好的品质,让美的东西幻灭,正可给人世留下最深长的感动,这就是悲剧美的要义。但少朴不仅仅是一个美好形象,他还是一个思考者,经常思考人生,内心充满矛盾苦痛和彷徨。因此可以说,他兼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部分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他的艺术气质,但是又为什么让他得癫痫?为什么他得的不是肺病或者白血病?我们知道,古龙笔下有一个傅红雪,傅红雪武功高强,内心矛盾痛苦,经常发癫痫病,是个瘸子。少朴得的病比傅红雪还要严重。我们可以推断,编剧让少朴频繁痛苦地发病,走路一瘸一拐需要人搀扶,同古龙让傅红雪发病腿瘸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强化角色的生活痛苦,增加角色的悲剧感染力。
  除了病痛以外,少朴一切都很优秀。他的身体病痛让人怜惜,他的才华与教养让人喜爱,他的善良无私和刚强让人敬重。编剧描绘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好男人。
  一、个性描写
  少朴的一个特点是温文有礼。第一集一出场,主演谢祖武毫不客气把少朴发病的样子演得很恶。从第二集开始,少朴的魅力逐渐显现,他在病床上醒来,向穆先生追问:
  “现在就请穆先生告诉我,依我的病况我大约还能活多久?”
  说话很客气。少朴经常对人说“请”字。少白是他弟弟,长者为大,哥哥当面不能对弟弟说“请”字,但是在人后提起,少朴还是用“请”字。
  第二集少朴对母亲说:“我这就请少白代我去接亲家母过来。”
  少白对少朴一向尊敬,但少朴背后说起少白还是用“请”字。
  第三集少朴站着给母亲倒一杯茶,说:“妈,请。”
  言简意赅,风度不由人不服。
  静云是少朴妻子,旧时代夫为妻纲,少朴常以命令口气对静云说话。第七集他逼静云在离婚书上签字,说:“这种事情让法院来裁断,那我们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就麻烦你签名用印吧。”
  “麻烦你”一词在本片中是少朴的专用语。他强作狠心逼静云离婚,“麻烦你”一词还是脱口而出。
  走出柴房,他满脸是泪,对少白说:“麻烦你,代我送她回去。”虽然伤心,说话还是很礼貌。
  少朴温文有礼,这仅是他赢得尊敬的一个小方面。他虽然身有残疾,经常发病,需要人照顾,但家里上下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他。这不仅因为他是大少爷,更是他自身的尊严气度所致。
  第三集他对丫头小红说:“你去吩咐厨房,今明两天送到我房里的食物,全部改为简单的西餐。”
  “吩咐”一词通常是旁人传达大人物指令时使用,如“老爷吩咐……”之类。特意用到少朴身上,是为突出他的受尊重。他虽然为外人所不知,实际上他是周家的权势人物,而弟弟少白曾亲口向苏凤哀叹“我是周家门面上的棋子”,远不如其兄长有地位。
  周母虽是大家长,从来没有说过“吩咐”这个词语,在本片中“吩咐”是少朴的专利。编剧用心良苦,将少朴塑造成一个严守等级之防的士子。第三集有个小细节,少朴急于去找少白,命令丫头“甭跟来!”板着脸,手一挥,丫头不敢再跟着。在下人面前,少朴一直有些高高在上的架子。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礼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的儒家礼教。
  虽然少朴严守等级之防,但他对下人很宽厚,所以连丫头也说:“其实我们大少爷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第五集少朴问静云:“小红呢?”静云说:“我叫她回房休息了。”少朴说:“你做得对,不要把下人不当人看,没事让他们早点回去歇着吧。”这又是孔子所谓“仁者爱人”“泛爱众”的意思。
  对于年轻人,孔子的训条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我们审视少朴,就会发现他完全符合这个要求。所有人都觉得谢祖武扮演的少朴非常儒雅,那不仅仅是演员自身气质和表演的结果,首先是剧本给了演员一个表演的模型。
  少朴事母至孝,为了母亲他忍痛活了十几年,母亲是他最爱的人。所谓“出则悌”,是指兄弟对兄长敬重,此处也可延伸理解为兄长对兄弟慈爱。少朴很爱少白,虽然少白是造成他一生悲剧的主因,他因为怕少白愧疚,从来不怪少白。父亲遗命少朴承担起全家的责任,少朴在恶疾缠身的情况下协助母亲管理家族企业,教导弟弟成材。长兄如父,少朴对少白说话,总用长者的口气,即便是在求对方帮忙的时候也如此。
  第十七集少朴求少白把自己推下悬崖,说:“少白,算哥求你,你看看哥这个样子根本就是个活死人,还要随时忍受病痛的折磨。求求你,成全我,少白我求你,我求求你了好不好,我求你了。”
  少朴自称“哥”,注意这是体现他兄长姿态的地方。经常他对少白提起静云,就说“你大嫂”,自然,这可体现他们兄弟二人的亲近。实际上很多作家都不谙此道。同样是对长兄的描写,历史上有例可查的是巴金的《家》,那个被称作大哥的人——觉新,说话的口气和兄弟们没什么两样,都是干巴乏味毫无个性,虽然是长兄,觉新丝毫没有长者风度,只是个受气包的粗略形象。作者巴金是一位散文好手,在创作小说上毫无经验,不懂描写,更无从表现人物特性,反而经常跳出来评论一翻,把回忆录和小说混为一体。事实上,以往的中国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几乎没有成功的儒家人物,所有历史人物都或多或少带有伪君子或阴谋家的特征。如今我竟发现,一部肥皂剧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儒家人物。
  少朴是一个理想化的传统男人,他的气度非常儒雅成熟。我们都知道,他是理想化的,像林黛玉贾宝玉一样几乎不可能存在。但是他很美,大家都喜欢这个人物,因为美的愿望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艺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揭露现实,更在于审美的满足。
  少朴是个病人,他有一肚子的矛盾与痛苦,他为了不给亲人增加负担,几乎从不表露这些痛苦,他只是把心里话都说给鸟儿听。他是孤独的,敏感深情,经常流泪,但他从不放声大哭。他和少白和母亲交心,对方放声大哭,他涕泪交流,仍是压抑着哭泣。他临终前几天自知将辞世,非常痛苦,因为他对人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但是他没有表露出来,因为怕亲人伤心。他放生了跟随他十几年的鸟,痛哭了一场。这就是他的隐忍性格。
  另一方面,他非常坚强,处事明断,有强烈的责任心。编剧把少朴设定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少朴并不是鲁迅所谓由侍儿扶着到白海棠前,恹恹地吐半口血的人物,他有事业。前十集几乎没提到他的工作,那个时候他看上去只是一个爱心很重的好人,到十一集以后,他开始让人敬重,观众发现,他竟然是一个才华纵横的面料设计师,他支撑起诺大的家族事业。他每天在家里工作或看书,勤奋不辍。
  一个大家族的大少爷,有钱,有才华,品行端正,善良深情。啊,完美的男人,天下女子谁不愿意嫁给他?但可惜他缺一样东西:健康。他行动不便,羞于见人,而且经常发病,生不如死。在他刚结婚之后,他就得知,自己最多再活八个月,他来日无多了。
  故事就是从他结婚那天开始的。他掀开新娘红盖头的那一刻,他惊异于妻子的美貌,他爱上了妻子静云。我们相信,那个时候他对于未来是抱有希望的,但是很快他得知自己死期将近,他就拒绝和静云同床,并且谋划让静云离开。他一共实施了三次驱赶,一次比一次偏激,他自己痛苦不堪不说,后两次差点要了静云的命。也许爱心过重而偏激,就是他品性上的唯一缺点,但是观众都迷醉于他的这个缺点,因为这是出于爱。我们不禁要问,世界上真有这么强烈纯洁的爱吗?
  我认为,这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我一直认为,爱情的基础是软弱,静云和少朴是残疾人,他们的爱情当然可能比常人强烈。少朴是个快死的人,他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会寄希望于所爱的人,愿意为所爱的人牺牲一切。倘若少朴是个健康的人,他早将大好精力投入到事业中,飞出牢笼去外界闯荡,他将是一个真正的生活的强者,强者只会从成全自我中得到满足,强者不可能那样强烈地爱一个人。所以说,正因为少朴是个快死的病人,他伟大的爱情在理论上完全是可以说得通的。
  少朴爱心过重,以至偏激,这是第一集至第二十四集推动情节发展的主动力。他和静云已经结婚,只要他愿意,他马上可以得到幸福。但是他一心为静云考虑,希望静云离开他,他认为自己是个拖累,静云只有离开他才会得到幸福。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性格,以往言情作品中少有先例,而这恰恰是本剧重点渲染的性格。
  一开始,少朴看上去只是个温文有礼、宽厚善良的富家公子,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在第四集。静云不顾母亲致远和少朴少白的安排,回到了周家,跪在周家大厅前淋雨。少朴看了,又惊异又心疼,周母恼怒两个儿子为了静云联合起来骗自己,迁怒于静云,要杖打静云。少白打抱不平,顶撞周母,同跪在雨里,周母气得拿家法板拼命打自己,这时少朴知道事情不可收拾了,他夺下板子,出人意料向静云走去,他大声宣告“我自己的媳妇,我自己管教。”咬牙向静云打去。音乐惊天动地。周母见儿子如此反抗,号啕大哭,少白拦阻,少朴推倒少白说:“少白,别拦着我,我的事不许你管!”少白不敢再阻拦。少朴摔倒,他跪在静云对面狠打静云,哭着说:“你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不走,为什么不走!”静云逆来顺受,毫不退缩,少朴的棒掉到地上。少朴颤抖,仰头任雨水冲他的泪水,他站起,用手点着静云“你不该再回来的。”甩下众人踉跄而去。这是最经典的一幕,是个人观片史上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一场大戏,冲突层层加码,最终爆发戏剧高潮,五个角色的个性被尖锐地撕开,尤其是少朴执拗偏激的性格触目惊心。这也为他今后强硬驱赶静云埋下伏笔。
  俗话说“天下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话就是在骂天下男人的凉薄自私。但是少朴是无私的,他做事都是为所爱的人考虑。他为静云牺牲,不惜自戴绿帽子,不惜想方设法让静云厌恶自己。不惜让人骂“你简直不是人!”不惜痛苦地发病倒地还要装作无赖相。他做这一切,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快死了,他死之后静云将是寡妇,将成为大宅院的牺牲品,他以为静云只有离开他才有希望。所以他拼命赶静云走。虽然他的方法偏激极端,但是他的无私牺牲不能不让人动容。他的表现可说是一改天下“臭男人”的坏形象。
  现实生活中,少朴这样的男人不存在。编剧如此塑造,特地写出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男人,然后让他死掉,以加深观众的感受。这就是悲剧美。让一个的理想化的人被毁灭,让观众不由不感动,不由不反省,不由不经受心灵的历炼、情操的陶冶。
  二、隐秘心理
  现在我们基本看出周少朴的丰富个性。全剧怎样用语言或冲突来突出人物的个性。事实上,以上所述只是少朴的表面个性。编剧对于周少朴的一些隐秘心理,做了罕见的侧写或暗写处理,让周少朴这个角色具备耐人寻味的空白点,这根本不是肥皂剧的做法。实际上,即便是在小说界,当代作家受尽西洋文学荼毒,已经不懂老祖宗传下来的藏闪之法了。稀奇的是,本剧竟然采用侧写暗写技巧,对于周少朴的隐秘内心作谨慎细微的处理。
  周少朴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模范,他的心态很纯洁,他对于自己的处世能力很自信。但实际上,他对于自身外貌非常自卑。他得病后,因为样貌变形,有十年不敢出门,可见他的自卑之深。他挑落新娘红盖头的时候,静云看见他的样子尖声大叫,把宝瓶都打碎了,还害怕得欲夺门而逃。这自然在他心底里留下阴霾。他对少白说:“这么美的姑娘,怎么可以这么糟蹋人家呢。”并叫少白去跟静云圆房,少白当然不答应。从那时起,少朴认定自己配不上静云,他认为只有少白这样的健康男人才配得上静云。少朴一直不和静云同床。他认为自己和静云同床的话,那就是糟蹋她。所以他想方设法撮合少白和静云,他认为那样会让弟弟和静云都得到幸福。
  第十七集少朴对少白说:“我这么个残废的人,生不如死,却拖累大家,只会把静云一生的幸福葬送在我的手里,完全看不到希望。”他认为自己的存在害了静云,他只是个拖累。自卑如此,全然没有一个成熟男人的自信。
编剧苦心积虑,没让这种自卑感渗露太多,就是为了不让少朴的理想化形象受损。少朴平时对静云说话很有丈夫架子,既自尊又体贴,每次少朴对鸟独白,总说自己是个快死的人,没资格爱别人。他对母亲说:“我不愿意毁了她。我以前没有碰过她,将来更不会,我不想害她怀孕之后,留下他们孤儿寡母”。这确实是个正当的理由。少朴以这个理由拒绝跟静云同床。
  但是后来,静云主动亲吻他之后,他的防线土崩瓦解,很快就和静云有了孩子,并且他感到非常兴奋。显然孤儿寡母一说根本不是他拒绝静云的主要理由。
  实际上,真正阻碍少朴接受静云的,是他内心深处强烈的的自卑感。只是连他自己都不愿正视这种自卑感罢了。虽然静云对他死心塌地的好,但他认为她只是在遵从妇道,他坚持认为是他的存在拖累了她,他认为静云可以从别的健康男人那里得到幸福,所以他才拼命自作主张为静云安排未来。其实旁人都看得很清楚,连丫头小红都说“少奶奶她是真心爱你,她真的是真心爱你。”但他还是拒绝。直到静云吻他,用身体语言告诉他,她爱他,他这才彻底投降,至死不渝。他才终于相信她爱他,他并不是她的拖累,他的存在给了她幸福,再没有比这更令他幸福的了。
  要是静云善于表达,两人就不会多受那么多苦楚,偏偏静云是个哑巴。而且静云性格温婉内敛,比较迟钝,她似乎根本没意识到少白爱上了她,就在她疯狂爱上少朴以后,为表明心迹她宁可撞墙毁容,但她口头上还是说一些从一而终的话,似乎她的字典里没有“爱”这个词。谁叫她是看着《女儿经》《新妇谱》长大的呢。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个性气质上的差异而无法达成一致,都为对方考虑,却弄得双方痛苦不堪,这样的爱情描写虽然超现实,却也合理。
  我们知道,最终这对苦命鸳鸯达成了共识。第二十七集少朴对少白说“在我和静云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总算达成一个认知,只要我们认真相爱,生命的长短就由它去了。”
  这大约就是他们亲吻欢好那天晚上达成的共识。那晚上他们亲吻,之后当晚所有描写一概隐去。此后少朴回心转意,敞开心扉和静云相爱。因为他终于确信,静云爱他,静云会守他一辈子,他不必再顾虑自身生命的长短,他最好的做法是好好活下去,好好爱静云,只要他多活一天,就能给静云多带来一天的幸福。自此他对静云彻底信任,第二天他为静云插好簪子,微笑着说“我相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编剧深知避实就虚的诀窍,将那天晚上的戏份只留下吻戏,其余双方如何沟通欢好,少朴如何赔礼等等,彻底删去,一概暗写。既避免情欲戏影响到本片含蓄的纯洁风格,又为少朴的个性制造出耐人寻味的悬念,很高明。要是琼瑶一定大肆描写,说不定还要大喊大叫。
  以上我写这么多,就是为了强调,少朴内心的自卑感,连同他爱心过重而偏激的性格一起,成为他抗拒和静云欢好的两个主要动机,为此他一心把深爱的妻子推向别的男人,及至不惜伤害深爱的妻子。这两种个性,前者暗写侧写,后者明写实写,丰富而立体地勾勒出了少朴的复杂心态。我要说,感谢编剧,他为同时代的写作者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原文出自
 
阅读(4884) | 评论(3)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