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7459
  • 博文数量: 121
  • 博客积分: 4411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14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2-21 09: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1)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38)

2009年(45)

2008年(36)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1-14 00:09:17

 
 
布鲁克纳是十九世纪中晚期一位奇特的音乐人物,他身处浪漫主义时期,却自立于潮流之外,他对音乐发展没起过什么推动作用,也不曾转移风气,标领新异,但所有的音乐史里都会写进布鲁克纳这个名字,因为他的交响乐脱离主流文化,自成一体,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布鲁克纳发表过九部交响曲,加未发表的两部,一共是十一部,以数量论,他是十九世纪交响作曲家里最多产的。《第八交响曲》是布鲁克纳艺术成功的最高点,这部交响曲使他获得很高荣誉。
 
布鲁克纳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愁容暗淡,忧心忡忡,似乎永远在思量如何在音乐里调和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的矛盾,事实上他最终选定的是古典风范,是巴赫、海顿、贝多芬建立的辉煌的古典。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登峰造极的大师,是古典乐派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位作曲家。在贝多芬身后,欧洲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十九世纪中期浪漫派潮流已经席卷欧洲,形成音乐文化主流,这是要想把音乐恢复到贝多芬的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注定要失败的。布鲁克纳承袭古典传统,一生惨淡经营,孜孜以求,他的音乐生涯大部分在失败的痛苦中度过,只在晚年才享受了几年成功的喜悦。他留下的九部交响曲现在被视为重要的交响文献,与他同时代的瓦格纳说:"只有布鲁克纳同贝多芬最相近"。
 
布鲁克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他1824年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清寒的平民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的乡村教师,他也几乎注定了将来要继承这个职业。布鲁克纳没有接受过比乡村教师家庭更好的早期教育,由于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父亲和表哥教他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这也是一个乡村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布鲁克纳开始自食其力,做乡村教师的助手,同时在教堂奏管风琴并兼做杂务。三十二岁时,他在一次管风琴比赛中获胜,从而得到林茨教堂管风琴师的位子,这已经比他父亲为他设想的乡村教师职业高出许多了,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学习音乐理论,每年去维也纳几次,向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名师求教,他心中的理想是当一位作曲家。
 
当布鲁克纳认为自己已经可以驾驭交响曲这样的大型曲式时,他年交四十,开始写第一交响曲。除去以前的习作不算,这是他创作生涯的开端,而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这些大师根本就没有活到过这个寿数。布鲁克纳在四十岁以前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有关作曲的各方面知识和技巧,当他一旦认为自己火候到了,着手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交响曲这样的大型作品,而且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交响曲的创作上,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完成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而如切如磋。所以《简明牛津音乐辞典》里有关布鲁克纳作品的记载很简单,九部交响曲和一些教堂合唱曲,其它作品屈指可数。
 
布鲁克纳为交响曲耗尽了一生,也为交响曲而吃尽了苦头。他出身卑微,青少年时期饱长艰辛,很早就担起生活的重担,长期的教学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歌手的工作使他亲近宗教并成为虔诚的教徒,他的交响曲里充满严肃深刻的情绪内容和庄严肃穆的宗教哲学意味,在形式上则以虔敬的态度追寻贝多芬、舒伯特这些前辈大师的足迹,他的每一部交响曲好像都想写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那样的宏规巨制,在浪漫主义时期,这样的交响曲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
 
很少人愿意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篇幅太大了,每一部都在一个小时以上,有几部要演奏一个半小时,占据一整场音乐会的时间,指挥家们不敢轻易排演这样的曲目,怕吸引不住观众。他的第三交响曲首演时就遭遇到难堪的场面,音乐会的观众几乎走光,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其中包括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学生马勒和沃尔夫,布鲁克纳当时是音乐学院的讲师。
 
布鲁克纳迟迟不能出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勃拉姆斯和瓦格纳。当时的维也纳音乐界分成对立的两派,勃拉姆斯派和瓦格纳派,双方的音乐主张并没有原则性的分歧,但评论界却把两过搞得势不两立。口讷心直、老实巴交的布鲁克纳一点儿也不知道党争的厉害,公开表示了对瓦格纳的钦佩,结果被认为是瓦格纳派,这下可触在霉头上了。勃拉姆斯派的首席评论家汉斯立克,连篇累牍地攻击布鲁克纳,不放过他的每部作品,有时几乎只是为了文字消遣,也要把布鲁克纳拉出来痛责一番,不过汉斯立克的文章机锋锐利,也堪称佳构。可怜的布鲁克纳默默地忍受痛苦,一句也不敢回击,直到晚年,第八交响曲取得辉煌的成功,布鲁克纳登上了荣誉的顶峰,受到皇帝的接见,奥皇问他有什么要求,这是个讨封请赏的机会,布鲁克纳却提了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请求,他想请皇帝陛下出面斡旋,求汉斯立克不要再攻击他了。渔夫向金鱼要一个不漏水的新木盆,大约就是这种心情了。在布鲁克纳坎坷的一生中,类似的轶闻还有许多,他的作品很少有演出机会,他的第四交响曲首演排练时,为了表示对指挥的感激,他还偷偷地往指挥手里塞过一个银币!
 
布鲁克纳的音乐才能没有被终生埋葬,在晚年他享受过几年成功的荣誉,他的第八交响曲是他一生音乐成就的最高点。这部交响曲于1892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当场便获成功,观众反响极为热烈,布鲁克纳数次上台向观众致意,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是没有过的,此时他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离他去世还有三年十个月。
 
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与他的其它交响曲一样,仍然是规整的四乐章,篇幅同样大得吓人,演奏下来有八十多分钟,在这么长时间里调动人的情绪不是易事,第八交响曲在艺术上自有其独到之处。这部交响曲刚一演出,就有许多人出来为它做注,有人说它是人类精神的启示录,有人说它是一部英雄史诗,还有人编写了详尽的文字说明,为四个乐章安排了情节。布鲁克纳对这些解释都没有认可。
 
第八交响曲没有文学情节做为构思的依据,之所以会引起评论界的种种解释,主要是因为它的构思宏伟,体气精深,既是严肃的又富于感情,着力表现人类刚毅英勇的精神,浓厚的哲学意味是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宏大的气势表现人类精神的胜利,这一切都给人以史诗感,所以人们会从听过音乐之后产生的崇高感受中去寻找文学形象。
 
布鲁克纳去世以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题,他的交响曲大多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哪个能代表他最初创作愿望,很难说清。在他的艺术道路上遭受的挫折太多,作品很少有演出的机会,一些朋友劝告他对乐谱删削修改,以适应当时的趣味,有些指挥要求他删去大段的音乐,布鲁克纳不坚持己见,删改听便,只要能排演出来便谢天谢地。据名指挥家李希特回忆,在排练第四交响曲时,李希特指着总谱的一个地方问布鲁克纳是什么音,被快乐包围着的布鲁克纳竟回答说:"随便什么音,只要你喜欢。"布鲁克纳频繁修改手稿的深层原因是他常在古典传统和浪漫主义之间游疑不定,他临终没能完成的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写了六稿,都没完成,所以第九交响曲只有三个乐章。
 
维也纳作曲家兼评论家沃尔夫说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是巨人之作,是光明彻底战胜黑暗,这正是布鲁克纳一生苦苦追求的精神境界。
 
----------------------------------------------------
 
 
我刚开始听第八交响曲的时候,首先被布鲁克纳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所震撼,但是随着渐听渐深,觉得聆听这首交响曲,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脚下的茫茫云海,远眺绵延起伏的群山,抬头仰望无边无际的宇宙,领略上苍的神圣光芒。无数次激动的心潮随着壮观的景象涌起,在遥远神秘的混沌尽情神游。无穷无尽的世界在眼前展现,宇宙是这样的永恒,而个人是那样的渺小。时间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惟有剩下对天、地、人的赞颂,和天地毁灭、人神俱散的唏嘘,这是否就是人类的最终命运呢?
让我们按下唱机,聆听交响乐历史上最宏伟的史诗, 让我们暂时忘却悲哀和喜悦的折磨,摆脱失败和胜利的困扰,走出光明和黑暗的阴影,尽情穿梭于无欲无求的神圣旅途:第一乐章:大地;第二乐章:人间,第三乐章:苍穹;第四乐章:悲歌。
 
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C小调,作于1884-1887年,1889-1890年修改,此作末乐章布鲁克纳有题记“宇宙末日启示的景象”,因此也叫《启示交响曲》。
 
1.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小调,以低音提琴表达的第一主题显得凝重。这一主题被铜管有力地呈示后,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带暖意地表达,第三主题则在和弦拨奏下,由圆号和木管用基本节奏呈现。这一乐章中里布鲁克纳多次通过低音弦乐伴奏下,由木管飘在上面这样的摄人手法来展现阴冷的气氛。很多人认为这个乐章整个呈示的是“地狱深渊”的感觉。可是我在本乐章的多处地方,如开篇之处和最后高潮所体验到的壮观,当是盘古开天辟地后的惊鸿一瞥,而不是布鲁克纳自称是“死亡的天使报喜”。由辉煌的弦乐伴着铜管演绎的是绚烂之极、壮丽之至,如果地狱有这么神奇,实在太让人意外了。并且,在连接阴冷与阴冷之间,布鲁克纳安排了温厚的弦乐来过渡。我自认为这个乐章并不是地狱篇,而是天国升起的景象,描述了原始大地的壮美瑰丽,气势磅礴。
 
2.第二乐章谐谑曲,中庸的快板,C小调,布鲁克纳对此乐章标示为“德国野蛮人”。第一段是呈示野蛮人的主题,第二段是描写“野蛮人梦想农村”,小提琴的刻画则充满幸福感。不过,我听这个乐章开篇之处,体验到了这种雄伟无比的气势,而远不是布鲁克纳所说的仅是一个朴实德国老农民形象。小提琴的刻画则充满幸福感,轻盈而飘摇,把人引向日耳曼传奇中的大自然。在一个朴实无华的穿插后,音乐又回复到先前的第一主题,并以欢乐的民间节日场面作为结束。我自认为,布鲁克纳这里所描绘的是人间的景象,是一个欢乐世界。
 
3.第三乐章慢板,徐缓肃穆舒展宏远, 这是交响乐史上最伟大深沉的柔板之一。这是一个充满沉思的乐章,第一主题有赞美诗风格,第二主题略带神秘。音乐表达了布鲁克纳对上天的虔诚,旋律和音色效果则显示了明净和单纯。这个乐章的伟大与否绝非可以用旋律是否动听来形容的。音乐带给我的是,那种出自内心的“美”、 那种出自内心的宁静, 那样的持久那样的动人心魄。这是对上苍的凝望,也似乎是灵魂的净化。既有沉思默想,又有些许温柔,如星空下的仰望,一尘不染,充满对深刻神秘的敬畏。
 
4.第四乐章庄重不快地,C小调,奏鸣曲式,色彩转为灿烂。第一主题是激情洋溢的鼓号曲调,第二、第三主题都是圣咏风格,不断地推向充满宗教力量的高潮。我的听感是,在第一主题光芒万丈气势磅礴之后,布鲁克纳描述的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如同布鲁克纳自己为这个乐章的题记“宇宙末日启示的景象”。在前三个乐章赞颂了大地、人间和苍穹之后,布鲁克纳悲天悯人,用鼓乐齐鸣万弦齐奏描述了旷世浩劫之后,天地崩塌人神俱灭的宇宙崩溃的景象。接着就是对这个传奇的无尽缅怀,实在太让人肝肠寸断。乐章最后段落,则如同在最后审判之后,天地的重新升起,人间满目沧夷。缓慢的低音弦乐倾诉着缅怀和忏悔,越来越高扬的弦乐和铜管也宣示了轮回的壮美。好像一切又重新开始了。真是史诗般的结尾。
阅读(102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希特勒与瓦格纳

下一篇:逻各斯中心主义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