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7670
  • 博文数量: 121
  • 博客积分: 4411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14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2-21 09: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1)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38)

2009年(45)

2008年(36)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1-10 10:23:33

 
 
希特勒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对音乐、建筑和美术均有不入俗流的识见。在美术方面,他崇尚写实主义的精确细腻、具体而微;在建筑方面,他追求新古典主义的简约、力量、庄严和崇高;在音乐方面,他对瓦格纳的结构宏大、充满英雄气概的歌剧(乐剧)推崇备至,视之为日尔曼精神的化身,终生顶礼膜拜(而对同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的门德尔松则不屑一顾,其中原因,一是门德尔松的犹太人身份,一是其音乐中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和“小资”情调)。希特勒讨厌温情和优雅,讨厌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有关的文化艺术,也拒斥现代主义的抽象玄虚。希特勒的“艺术美学”的标准是其强力意志的体现,喜则致力弘扬保护,恶则必欲去之而后快。是故,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欧洲一些城市实施进攻或防御的战略计划,须经希特勒首肯,这些城市的建筑物的或存或亡,每取决于其个人喜恶。如希特勒命令德军放弃对佛罗伦萨的防守,以免该地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遗存遭受兵燹之灾,“因为这座城市太美了,不能被毁掉”;却欢迎盟军轰炸德国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没有美学吸引力”,妨碍他实施宏大的国家主义新城市规划,而基辅、莫斯科、圣彼得堡,亦应在摧毁之列。国家主义奉行的暴力美学有一种震慑万民的“崇高感”和不惜悖逆自然的征服力,元首是国家主义的总设计师。
 
希特勒最喜欢大气磅礴而又长篇巨制的音乐(如连演四个晚上、十多个小时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他看来,贝多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三位一体,是音乐殿堂中诸神之首。但遗憾的是,贝多芬虽庄严,而歌剧非其所长;布鲁克纳虽博大,却从未创作过歌剧;希特勒心目中的神圣之音始终是瓦格纳气象万千的歌剧。瓦格纳是希特勒穷途末路之际的精神慰藉,在他尚未成为元首之前,生活潦倒,虎落平阳难免英雄气短,支撑他不致沉沦的,就是瓦格纳的歌剧。希特勒无数次出入于拜鲁依特歌剧院,他说“拜鲁依特音乐节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日子”;拜鲁依特是瓦格纳的化身,拜鲁依特歌剧院俨然是希特勒的灵魂寄托之所在。据说他在这座“瓦格纳圣殿”站着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不下十次;他可以完整哼出瓦格纳歌剧中的许多精彩唱段;《黎恩济》的序曲让他高度亢奋;《尼伯龙根的指环》启发了他构想国家社会主义的蓝图。尼采对瓦格纳的影响,特别是瓦格纳对希特勒的影响,很值得研究。瓦格纳的排犹思想,瓦格纳歌剧中的英雄崇拜和民族主义情绪,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发扬光大;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关系纠缠不清,二战以还,自西徂东,多有典范,于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大可覆按发微。
 
近读《瓦格纳家族》一书(花城出版社,2008年3月),才知道瓦格纳在十九世纪中叶厕身革命时曾与著名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过从甚密,深受巴枯宁的影响,可惜书中对两人的交往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史事只是一笔带过(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枯宁在中国被定性为“臭名昭著的机会主义分子”,但他却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彻底的革命家,曾被判死刑,改为流放,之后逃亡,其献身革命,至死不悔)。此外,对瓦格纳—希特勒的精神传承,论述亦嫌简略。该书之叙述重点,是瓦格纳家族及其与拜鲁依特音乐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主题不在瓦,而在瓦格纳家族,更非瓦格纳的政治传记。因原著过于单薄,译者从两篇中文著述中摘选了部分资料阑入,如此,则该书已“混血”,以称“编译”为宜。
 
 
 
影响希特勒最深的当属瓦格纳了,这位被尼采评论为“民主政治的群众时代发号施令的艺术家”起初进入希特勒视野的时候,这位未来的独裁者才年方12,当时他在林嗣剧院首次观看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这位“小艺术家”就被彻底的震撼了,该剧中的对日耳曼的感情,以及歌剧本身的音乐,立刻使他入了迷。
 
剧中激动人心的台词——例如亨利王对武士说的那段话——首次唤醒了他内心种族和民族主义感情的冲动:“让帝国之敌立刻出现,我们准备好短兵相见。从东部沙漠到平原,敌不敢蠢动分毫。德国地靠德国刀,帝国威力不动摇。”他甚至牢记了《罗恩格林》的所有文本内容,并把初恋情人斯特凡尼视为里面的女主人公埃尔莎,而自己要“寻找圣杯”(报考艺术学院),成功之后便会回来娶她。
 
尼采说过——瓦格纳“喜欢激情的格律,也喜欢激情的牺牲的人”都会随着瓦格纳的音乐“登上感情的顶端”,并“在英雄的每一步剧烈的脚步声中听到了死亡的低沉的回声”,然后在以“奇特的满足心情,以自信的崭新感情回到生活中”。萧伯纳评价说:“任何有头脑的信徒从《尼伯龙根的指环》学到的惟一信念并不是爱,而是生命,即一股不断向前、向上推动的无穷力量。”
 
据他少年时代的朋友库比切克回忆——有一次,两人一起看瓦格纳的歌剧《黎恩济》后,希特勒的表现竟是出乎意料的反常和癫狂——先是脸色极度苍白,然后口中念念有词的嘟囔着,最后大声高喊着要拯救德国、征服世界的之类的言辞。
 
光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他就聆听了34遍,甚至一些瓦格纳的歌剧他看过100多遍,纳粹革命初期他时常整段的用口哨吹出瓦格纳的歌剧。1930他对一名记者说“对我来说,瓦格纳就是上帝,他的作品就是我的信仰,我去听他的音乐会就像其他人上教堂一样。”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彻底的继承了瓦格纳的反犹信条,在维也纳时,他就拜读了所有的瓦格纳作品(对犹太人的抨击)断言犹太人缺乏创造伟大音乐、文学和艺术形象的能力。瓦格纳在《拜罗伊特记事》中写到:“推动历史的都是高贵的雅利安人,而一切文明的衰落都是遭到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的破坏。并期待一个救世主的领袖出现奴役和剥削那些劣等民族。”
 
瓦格纳几乎成为日后的希特勒一切领域的权威,从日常饮食到身体锻炼,再到思想轨迹以及阅读和信仰。素食主义,致力保护动物等,他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模仿瓦格纳的言行举止。他甚至说过“凡是想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人,必须了解瓦格纳。”
阅读(23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