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产品本月完工26件,在产品10件,平均完成程度为40%,共发生成本支出3000元。则,本月完工的产品,应承担多少比例的成本?
根据约当产量的计算规则,本月完工产品相当与是26件+10件*40%=30件。则每个产品本月发生的成本为3000元/30件=100元。
ERP操作要点:
采取这种方式,道理不难理解,ERP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在ERP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1、完工程度如何测定?
从以上的原理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必须要有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ERP系统才能够算出本月的约当产量。这个平均完工程度如何测算呢?是ERP系统所关心的问题。
结合实际的操作,ERP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
(1)人为的设置。有些企业的做法是,无论其实际完工程度为多少,在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都为50%。按照这种方法的话,案例一的本月完工成品即为31件。可见,跟实际发生的成本有点差异。一般用于单位产品成本差异不是很大,平均完工程度难以测量的情况下使用,还是蛮有效的。
(2)在系统成本结转前,根据实际情况反映到系统中去。每到月末,生产管理人员去现场实际查看,然后算出完成程度,再输入到系统中去,然后让系统进行运算。如此做的好处是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缺点就是工作量比较大,特别是本月在产品种类比较多时,工作量会很大。一般成本要求比较严格的企业,可以采取这种做法。
(3)系统自动测算。若ERP系统上了工艺管理模块,ERP系统可以根据工序的完成百分比,自动计算完工程度。这种方法,要求企业的工艺管理比较完善,否则,会适得其反。
2、在产品如何确定?
在ERP中,在产品不用去车间盘点,而是根据入库情况,自动计算生产定单的未完工数量,即应入库未入库数量。所以,在成本计算时,入库单因某种原因没审核的话,会影响到成本的准确性。
案例一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与人工费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情况,如材料在刚开始一次性投入
案例二:
某产品本月完工26件,在产品10件,平均完成程度为40%,材料为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投入3600元,本月还发生其他成本支出2400,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车间的电费等等。那么,本月完工的产品,应承担多少比例的成本?
因为材料是一次性投入,所以,计算材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约当产量,即材料成本为3600/(26+10)=100元/件。
其他成本费用要根据约当产量进行计算,2400/(26+10*40%)=80元/件。最后本月完工成品的成本即为100+80=180件。
ERP操作要点:
其实,ERP在运算时,会自动区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等。所以,ERP系统的运算跟案例一的运算是一致的。
只是我们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ERP操作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在月底进行成本计算时,相关的领料单、退料单都必须审核完毕,并且,车间里的余料必须及时退库。否则,成本运算会不准确。
一些ERP系统,在成本运算前,会提供一些检测工具,检查是否符合成本计算的相关要求,如神州数码的易飞ERP,就有专门的一个检测功能,检查相关单据是否审核等等。这些功能可能不显眼,但非常实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保证成本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单道工序的,但是,若是多道工序该如何计算呢?请看案例三。 |
|